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Z >> 触龙说赵太后 >> 正文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1

一、点燃思维火花
1、中国人讲:“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澳洲人说:“再富也不能富了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孩子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工作谋前程,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你是否深思:对我们来说,什么样的爱,才是最有价值的爱?
2、寓言故事中说:太阳和北风比赛,看谁能让一个过路人脱掉衣服。北风刺骨,想以风力剥掉人们身上的衣服,但人们却愈裹愈紧,愈穿愈厚。阳光温暖,甚至热烈,人们愈穿愈少,最后要到跳河中洗澡。在《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的劝说的思维及言语艺术在哪些地方体现了“阳光”的特点呢?
二、重点难点解读
【重点难点】
1、 了解文中的尊称和谦称,以及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通过课文中有关人物的语言描写,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3、体会与理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中进步的人文精神及其现实意
义。
4、揣摩与体味触龙讽谏的言语技巧。了解本文的写作技巧,进而了解《战国
策》长于叙事的特点
5、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实词的含义和用法。重点理解“质、揖、走、郄、恃、
不肖、没死、崩、恣、约、乘”词语。归纳“质、及、甚、少、异”等词语的义项。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训练突破】
1、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原因。
训练1齐国为什么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
点拨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处或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这在战国时代已形成一种制度,主要是由于即使是盟国之间,彼此也不够信任,才用“以人为质”的办法来巩固联盟。
2、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进行课文结构分析
训练2请用简要的语言总结各段大意,并说说课文行文脉络。
点拨2第1段:“说”的前因。第2段:“说”家常。第3、4段:“说”爱子。第5段:“说”的后果。
3、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训练3触龙说赵太后之前面临的是怎样的局面?
点拨3触龙说赵太后之前主要面临三对矛盾:(1)赵与秦的矛盾“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2)赵与齐的矛盾“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而长安君又是赵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太后自然不肯。(3)太后与群臣的矛盾太后出于私情不肯让长安君为质,群臣为赵国安危着想,竭力劝说,而太后却“必唾其面”。
训练4、如何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点拨4(1)站在赵太后的角度:①父母不能只考虑子女眼前的安乐,使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而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这才是对子女真正的爱护;②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摆正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做到克己奉公。将国家利益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2)站在触龙的角度:①以满腔的热情和主人翁的态度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国家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②说话办事必须找到使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讲究动机、方法和效果的统一。
训练5触龙劝谏赵太后的推论说理方法与技巧。
点拨5触龙针对赵太后的心理状态采用了一整套“迂回战术”。
首先用“缓冲法”。叙家常。隐瞒来意,另择由头,只说“愿见太后”;见到“盛气而揖之”的赵太后,避实就虚,从叙述生活琐事人手,自诉“病苦”之情,再问候太后的饮食起居,使太后“色少解”。根本不提“令长安君为质”的大事。这样,太后的第一道心理防线被击破,为下一步进谏创造了机会。
其次用“引诱法”。托幼子。由己及彼,只问饮食起居。然后因势利导,提出要为自己的小儿子舒祺谋个黑衣卫士职位的事,这就使太后产生错觉,认为触龙此行只是为子求情,从而解除心中的戒备。同时,触龙以自己的爱子之心为诱饵,巧妙地引出太后的爱子之情,使太后找到感情上的慰藉与共鸣。这样,太后的第二道心理防线又被触龙击破。
再次用“侧击法”。谈燕后。触龙抓住时机,趁势把话语转到正题。但此时他还是不谈人质的问题,而是采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拿长安君与燕后进行对比,提醒太后考虑是否真正做到了与爱燕后相比更爱长安君,同时提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然后,列举事实,证明太后为燕后“计久长”,而真实意图在于暗示太后为长安君“计短也”,并没有考虑到要使长安君“有子孙相继为王”。这样,就在让长安君去齐做人质的问题上,摧垮了太后的抗拒情绪。
最后用“直人法”。论历史。当太后接受了爱子必须“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后,触龙步步紧逼,以史为鉴,评论太后的爱子观。先分析前代君王“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原因在于“位尊”、“奉厚”、“挟重器多”,却“无功”、“无劳”。然后类推太后之爱子,与历代君王一样。“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劝谏终于成功。单刀直人地指出太后只知一味溺爱长安君是错误的,如不让长安君为国立功,则将难以“自托于赵”。由于触龙把爱子之心与关心国家命运之情紧密联系起来,最后使太后心悦诚服地同意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严密的推论使太后警醒,爽然一诺
【KW浏览器】
1、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又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大不如以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课文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2、简介赵太后: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
佳话。她先向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3、知识延伸检索
(1)关于“触龙”
触龙,人名,《战国策》的各种传本均作“触 ”,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杂志二》曾据《史记·赵世家》等史料订正为“触龙”,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残本记此事均作“触龙”。另外,有人认为“触龙”后还有“言”字,因尚有不同看法,故未取。
(2)关于“质”
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互相攻伐,常常由几个国家结盟,共同对付另外的一个或几个国家,结盟的凭据就是派王子或世子到别国作抵押,叫“质”或“质子”。
(3)关于“盛气而揖之”
据王念孙《读书杂志·战国策志二》,“揖”是“胥”字之误。赵太后也不会对大臣作揖,尤其是在“盛气”的时候。“脊”为“等待”义。这一点,也已为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战国策》所证实。
(4)关于“三世以前”和“赵之为赵”
赵国是从赵烈侯一代称侯立国的,经过赵敬侯、成侯、肃侯、到赵武灵王时始称王,然后传至惠文王,再传至孝成王。文中所说的。三世以前”,是指赵肃侯时代,即赵国末称王的时代;“赵之为赵”,则指赵烈侯开国之时。
【精彩搜索】
1、生动而严谨的情节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前因;再详写“说”的过程;最后交代“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在叙家常的娓娓巧妙言辞中栩栩如生。
面对盛怒的太后,触龙藏起自己的来意,不提长安君,甚至不谈秦军围赵的险恶形势,像两个普通老人见面一样互致问询,以消解太后怒意,缓和谈话气氛,这是劝说的准备阶段。从为幼子求职开始,引起对谁更爱幼子的争论,最后评论太后对燕后和长安君的不同爱法。在太后浑然不觉中已讨论了如何怜爱长安君这一焦点问题,这是劝说的实施阶段。借助燕后之爱,对举赵王和诸侯子孙侯者后继无人,论证了爱子孙就要为之谋计深远的观点。太后自然接受了触龙的主张,没有退路,说服遂告成功。这是劝说的完成阶段。
2.精彩而个性的对话
(1)纵横捭阖的游说特色。全文几乎都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其继有在者乎”以下一连串反诘句,用语精辟简约,表现了纵横家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的游说特色。
触龙是在太后盛怒中开始自己的说服工作的,看上去要想说服一位已经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彻底耽于爱子之心的母亲几乎不可能,然而左师触龙却创造了一个奇迹,他让太后彻底转变了态度。第三段就是完成奇迹的精彩而关键的段落。这一段的对话有三个话题:一是触龙为幼子谋求卫士之职,二是触龙和太后争执男人爱幼子还是女人爱幼子,三是触龙评说太后对燕后和长安君不同的母爱。
3、栩栩如生的形象
触龙是赵国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他敢于在其他大臣劝说失败的情况下,出面劝说顽固的太后。他具有丰富的人生经验,能体会妇女溺爱幼子的心理,更懂得怎样才能消除这种溺爱的偏见,他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劝说、启发赵太后:父母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而不能只考虑他们眼前的安乐,不能让他们养尊处代、无功食禄。触龙的劝说最后打动了太后,欣然同意让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换来了齐国的救援。他的言语充分体现了一个极善言辞、不可多得的谋臣形象。
赵太后是其中很有个性的一个人物。她的思想情感是随着情节发展不断变化的。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命运。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但是作为一位母亲,她又有善良、慈爱的一面。她当时充满爱子与爱国矛盾的心理。她起初却不肯听从大臣的“强谏”,表现出她自私和任性的一面。最后,她还是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说明她有远见,通情达理,知错能改。
【知识存储】
1、生字
①说,多音字,作“讲话”义时,读shuō;作“喜悦”义时,读yuè;作“劝说,说服”义时,读shuì。
②盛,多音字,用作形容词时,读shèng;用作动词时读chéng,释为“装”。
③辇,象形字,古代的一种人拉的车子,读作niǎn。
④壑,会意字,指山沟,与其部首“土”之意有关。此字要注意的是,左上方的部首中“谷”字上还有一横,写的时候很容易忘掉。
⑤媪,形声字,左为形符,表明其义与女性有关,右边为声符,因古今读音的不断演变,右边声符的读音与现在“媪”字的读音相距较远。这个字的意思是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2、词语补释
①趋:入而徐趋。趋,小步快走。它比“行”的速度要快,但比“走”(即“跑”的意思)的速度要慢。
②耆:少益耆食。耆,通“嗜”,喜爱。这是字形相似而通假。
③贱息:老臣贱息舒祺,最少。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息,子。
④不肖: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不肖,不贤,不成材。肖,贤。这是一种谦辞。
⑤丈夫: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古今异义词,古指男子,令指妻子的配偶。
⑥山陵崩:一旦山陵崩。山陵崩,古代用来比喻国王或王后死,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3、梳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义项。
(1)质
例句 出处 意义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质地、底子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人质
今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 “质”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得礼物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腰斩时用得砧垫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询问、质疑
(2)及
例句 出处 意义
及返,市罢 《韩非子·郑人买履》 到……时候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趁
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史记·孙子列传》 比得上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史记·孙子列传》 表并列,和
(3)甚
例句 出处 意义
夜半雪愈甚 《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 大
不若长安君之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严重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太
以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驴》 非常
(4)少
例句 出处 意义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之战》 表短时间
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史记·西门豹治邺》 稍微
自经丧乱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同“多”相对
炎帝之少(shào)女,名曰女娃 《山海经·精卫填海》 年少的
(5)异
例句 出处 意义
此一异也 《马钧传》 奇异
渔人甚异也 《桃花源记》 惊异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特别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特别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孟子·梁惠王》 不同
(6)为
例句 出处 意义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史记·孙子列传》 做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人谋 《三国志·隆中对》 变为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 叫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公输》 表判断,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因为
公输盘为我为(wéi)云梯 《墨子·公输》 前一个“为”当“替”讲,后一个“为”当“制造”讲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对……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被
4、课文各段常用词语点拨及拓展迁移。
1.“赵太后新用事”中“用”的意思是什么?我们讲过它的哪些用法?
答:“用”的意思是掌管,它的意思还有:
①作用(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②在(古法采药,多用二月、八月)
③使用(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④物资(精兵足用)
⑤任用(遂用豪杰之士将军)
⑥服从(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2.“兵乃出”的“乃”是何用法?前面我们学习过这种用法吗?请举例。
答:“乃”的意思是才的意思,副词。
《勾践灭吴》中“然后乃求谋臣”的“乃”也是这种用法,强调时间或条件。
3.“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中“令”作何讲法?它的用法还有哪些?
答:“令”的意思是使、让;它的用法还有:
①号令(乃号令三军曰)
②诏令(令初下,群臣进谏)
③命令、指派(乃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县令(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⑤你(令尊春秋几何?)
4.“老臣病足”中“病”的意思是什么?我们还学过其它的用法吗?
答:“病”的意思是有病,其它用法还有:
①穷困(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疾病(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③生病(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曾不能疾走”中“曾”是什么意思?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曾”的意思是竟;它的用法还有:
①尚,还(而计其长曾不能盈寸)
②并(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③同“增”,增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故愿望见太后”中“故”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答:“故”的意思是所以;它的用法还有:
①缘故(是故败吴于囿)
②老交情(过故人庄)
③旧的(故技重施)
7.“乃自强步”中“强”是何用法?你能说它的别的用法吗?
答:“强”的意思是勉强;它的用法还有:
①竭力(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②强大(夫秦强而赵弱)
③使强大(强国富民)
8.“少益耆食,和于身也”中“少”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常见用法?
答:“少”的意识是稍微;它的用法还有:
①缺少(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②与“多”相对(人民少而财有余)
③年轻(少小离家老大回)
④小(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9.“而臣衰,窃爱怜之”中“衰”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答:“衰”的意思是老;它的用法还有:
①衰竭,减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减少(日食饮得无衰乎)
③脱落(乡音无改鬓毛衰)
④衰弱,衰败(民衰力微)
10.“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中的“数”是什么意思?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数”的意思是数目;它的用法还有:
①几(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
②多次,屡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③计算(不可胜数)
11.“贤于长安君”的“贤”是什么意思?“亲贤臣,远小人”的“贤”又作何意
思?
答:“贤”的意思是超过,后者的意思是贤良的意思。
12.“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中“长”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
吗?
答:“长”是永远的意思;它的用法还有:
①年龄大(孰与君少长)
②与“短”相对(带长剑兮挟秦弓)
③长久(天长地久)
④经常(茅檐长扫净无苔)
⑤做长官(尔瓮长铨)
⑥长处,优点(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13.“太后曰:‘然’”中“然”的用法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然”是对的意思,《陈涉世家》中“吴广以为然”中的“然”用法与此相同;
它的用法还有:
①这样(然则余固不幸而遇张乎)
②同“燃”(以须炉火之然也)
③认为对(沛公然其计,从之)
④……的样子(杂然相许)
⑤然而(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14“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中“尊”的意思什么?它还有别的用法吗?
答:“尊”的意思是尊贵,它的其它用法是:
①使尊贵(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②尊敬(尊老爱幼)
③同“樽”,酒器(出其尊彝)。
15“而挟重器多也”中“重”的用法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重”的意思是珍贵的意思。它的用法还有:
①重复(山重水复疑无路)
②与“轻”相对(金人十二,重各千石)
③重视,敬重(上以无隐,益重之)
④加重(故赏之酒肉,而重之以辞)
⑤层(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⑥重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16“恣君之所使之”中“使”的用法是什么?它的用法还有哪些?
答:“使”的意思是派遣,它的用法还有:
①使者(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②假使(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让,使得(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7“质于齐”的“质”在文中是什么用法?
答:“质”是名动用法,意思是作人质。
5、通假字
1.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耆”同“嗜”,喜爱。
2.太后之色少解 “少”同“稍”,稍微。
3.没死以闻 “没”同“殁”,死。
4.必勿使反 “反”同“返”,回来。
5.奉厚而无功 “奉”同“俸”,俸禄。
三、课堂综合运用
【能力升级】
课内理解:认真阅读课文,用原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课文里找出能够表现触龙爱怜舒祺的句子。

2、找出触龙和太后争论男人还是女人更爱幼子的句子。

3、说说下面太后爱燕后的哪一种表现更值得嘉许,请说出理由。

提示与点拨:目的在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第一题“窃爱怜之”“没死以闻”“愿及
未填沟壑而托之”等句都对。第二题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开始的以后各句都可视为正确。第三题应为“持其踵为之泣”“ 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理由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延伸阅读:完成1~3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战国策·齐策四》)
1.解释下面两句中四个加点“使”字的意义。
(1)齐王使①使②者问赵威后 (2)臣奉使③使④威后
使①: 使②: 使③: 使④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使者不说
(2)威后曰:“不然”
(3)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说: 然: 本: 末:
3.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与答案:1 (1)派遣、使者 (2)使命、出使2.(1)通“悦”,高兴(2)是的,对的 (3)根本的 不重要的事 3.翻译:齐王派使者拜问赵太后,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年成没有灾吧?百姓也没有祸吧?齐王也没有病吧?”使者不高兴,说:“小臣奉命出使拜见威王,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的在前,而尊贵的在后吗?”威后说“不对。如果收成不好,哪里会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哪里会有国君?所以,有所问,能舍弃根本的而问不重要的事吗?”
【读写链接】
反复诵读课文,揣摩与体会赵太后当时的心境,联系下面的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在家庭中,你感受到父母的爱,有时甚至会从训斥与打骂中深切感受到;在学校里,你感受到师生的爱,有时甚至在批评与惩戒时真正体验到;在社会上,你感受到社会处处有爱,有时甚至……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纯,爱是人类永恒的美丽……
提示与点拨:可以结合亲身经历,记叙一件或几件表现家庭中爱的主题的事情。我家是三代同堂,我是独生子,因此是“三千宠爱在一身”,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妈妈的爱是温柔细腻的,爸爸的爱是严肃方正的,爷爷奶奶的爱则是慈详纵容的…… 也可以从爱对人的作用入手,编一则故事。还可以用片断的形式,写不同类型的爱,以凸显爱的广泛性与 超越性。爱有小爱,如男女之间的爱情,父母子女间的亲情,同学战友间的友情等;有大爱,如希望工程、红十字会、保护动植物的协会、保护海洋的协会、临终关怀医院等机构所体现、所昭示的爱心;还有宗教对众生、对上帝的爱等等。总之,爱无处不在,它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另外可以突出爱神的胜利。把神话故事纳入新的时代背景表现爱的重要性。
四、拓展迁移探究
【创新平台】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钦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亏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弦章时曰:“此诸臣之不肖也!知不足以知君子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之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夫尺蠖食黄则其身黄,食苍则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畜乎?”公曰:“善!今日之言,章为君,我为巨。”
1.对下列加点词注音释义全对的一项是( )
①景公饮诸大夫酒 ②则臣食之
A.①yìn给……喝 ②sì给……吃 B.①yìn给……喝 ②shí吃
C.①yǐn喝 ②sì给……吃 D.①yǐn喝 ②shí吃
2.对加点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出质(靶子) B.作色(脸色)
C.播亏矢(张开) D.不肖(不贤)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晏子没十有七年 B.知不足以知君子之不善
C.于今十有七年 D.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4.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
译:
②君其犹有食谄人言乎?
译:
提示与答案1.A 2.C 3.D4.①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冒犯您;②您是否还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呢?
五、高才生学法总结
人常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学习文言文贵在诵读。诵读的要诀在于充分的理解和体会。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要力争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特别注意体会和把握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
停顿。停顿的本质,一是需要换气,二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一般可以分为语法停顿和逻辑停顿。
语法停顿是指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和段落之间的停顿。长短应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适当掌握和处理。一般来说各个分句之间的停顿稍短一些,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听多又要再长些。另外朗读骈体文或诗歌,要注意节奏停顿,节奏停顿连而不断。
逻辑停顿是指为了突出和强调而作的停顿。大多是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而作停顿。
语速与重音。
语速的快慢是根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需要来安排。一般来说,在内容激动、情调欢快、气氛紧张、感情炽烈、豪迈奔放时,语速可以相对快一些;如果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
重音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语法重音是根据句子的语法关系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一句话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军”。另外一些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表示结果或过程的补语,以及句子中的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等也要重读,例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的“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中的“亿丈”“不测”;“却匈奴七百余里”中的“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国之师”中的“九国之师”;“当此之时……”中“此”都应重读。逻辑重音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的。句子中那些重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常也需要重读,这是根据具体的语境判定的。准确的把握来自良好的语文修养。要在朗读过程中不断体味。
六、随堂能力测试
1.选出与例句“少益耆食,和于身也”中“少”的音、义相同的一项( )
A. 十五岁矣,虽少 B.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C.丈夫亦怜其少子乎 D. 太后之色少解
2、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之色少解 (脸色)   B、曾不能疾走  (还)
C、妇人异甚  (差异)    D、持其踵为之泣 (哭)
3、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②失其所与,不知  给以
B、①川壅而溃  阻塞 ②吾能弭谤矣  消除、阻止
C、①吾妻之美者,私我也 偏爱 ②王之蔽甚矣  被蒙蔽
D、①曾不能疾走  快 ②入而徐趋  小步快走
4.从修辞的角度来审视,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
A.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B.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C.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5.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以长安君为质 必:一定要。质:作人质。
B.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难道 表疑问
C.没死以闻: 没有死所以来听。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约车百乘:置办一百辆车子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父母之爱子女,为之计深远 D.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8.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表称谓的特点( )
A.老臣贱息舒祺( ) B.臣衰( )
C.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左师公曰( )
9、选出完全不含通假字的一组()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无害  ②形貌昳丽
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     ⑥徐公来,孰视之
⑦少益耆食        ⑧老妇恃辇而行
⑨奉厚而无劳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②⑤⑧  D、⑤⑧⑨
10、“其”字作人称代词用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   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C、谓其妻曰   D、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11、选出停顿有误的一组()
A、于是/入朝见威王。   今齐地/方千里。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C、邹忌修八尺/有余。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D、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1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春秋时期,有公、候、伯、子、男五种官职。
B、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解释鲁史《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C、我国古代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其中包括《左传》、《国语》和《战国策》
D、“曰”字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单独使用,它是作为一个语素在句子中充当成分的。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其余几项为借代)5、D 6、C 7、A 8、A谦称 B谦称 C敬称尊称 D敬称 9、C 10、C 11、C 12、C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触龙说赵太后,刘向,战国策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1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触龙说赵太后文章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1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设计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实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3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课堂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1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课堂实录2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4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教案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研讨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从《邹忌讽齐王纳谏》谈起
    触龙说赵太后文章鉴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堂实录
    触龙说赵太后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3
    邹忌讽齐王纳谏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剧本——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
    语文教案——《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说课稿2
    邹忌讽齐王纳谏2
    换一个角度分析秦王
    【原文】唐雎不辱使命
    我眼中的秦王 ──《唐雎不辱使命》教…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2
    《唐雎不辱使命》人物形象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5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3(有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课本剧2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唐雎不辱使命》课例及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课本剧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教学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2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3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唐雎不辱使命原文、译文、介绍
    课文唐雎不辱使命研讨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3
    《唐雎不辱使命》习题 同步练习 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参考
    【课文研讨】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反思
    让学生学的更精彩──《唐雎不辱使命…
    从《唐雎不辱使命》谈新课改创新教学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4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生字注音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时训练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探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素质教育新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疑难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说理艺术
    《唐雎不辱使命》词类活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有关资料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杂谈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难点讲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层教学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构特色
    惜墨如金 三叠九曲──《邹忌讽齐王…
    专诸刺王僚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句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多音字辨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结构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素质教育新学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巧言妙谏“三”字经──浅析《邹忌讽…
    唐雎说信陵君
    课本剧: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导语设计
    《唐睢不辱使命》鉴赏分析
    《唐睢不辱使命》中的说话技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要离刺庆忌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战国时期“士”的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点燃兴趣,寓实于活──《邹忌讽齐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后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及分析
    《唐睢不辱使命》作者是怎样塑造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整体把握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法指导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美学意蕴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意蕴隽永耐品味──品味《邹忌讽齐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逻辑分析
    纳谏与止谤──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雎不辱使命》写作上的特色
    忠言为什么非要“顺耳”不可?──读…
    《唐雎不辱使命》背景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问题研究
    《邹忌讽齐王纳谏》研讨与练习说明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建议
    一幕“折服秦王”的荒诞剧──《唐雎…
    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喻手法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
    《唐睢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本剧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课堂实录
    《唐睢不辱使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
    《唐睢不辱使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反思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导读
    《唐雎不辱使命》文章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结构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指导
    《唐雎不辱使命》通假字
    《唐雎不辱使命》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唐雎不辱使命》词语古今异义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题解
    《唐雎不辱使命》整体把握
    《唐雎不辱使命》课文赏析
    《唐雎不辱使命》人物形象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诵读指导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语气词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实录
    《唐雎不辱使命》参考译文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习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有关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题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难句解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特殊句式
    我眼中的秦王──《唐雎不辱使命》教…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语古今异义
    批判、创造性阅读小议──《唐雎不辱…
    《邹忌讽齐王纳谏》多义词辨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字词解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形似字辨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特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字注音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背景知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固定句式
    九叹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研讨与练习说明
    《唐雎不辱使命》主题思想
    《唐睢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报严遂聂政刺韩相
    《唐雎不辱使命》问题探究
    刘向
    《唐雎不辱使命》自读教学设计
    《战国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咏刘向、刘歆父子
    《战国策》──长短纵横之术
    《唐雎不辱使命》词语解释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建议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电子教材
    让学生学的更精彩──《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时代背景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