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①请参照其它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A校实际,对A校学生提出后一阶段复习建议。 你的建议: ②请参照其它学校的得分情况,针对D校实际,对D校老师提出后一阶段复习指导建议。 你的建议: ◆答案:①A校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和表达交流两大板块有优势,但语文基础和文言文阅读读的得分相对要低,要加强语文基础的复习,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评分:共2分。意对即可。 示例:②D校重视语文基础和文言文阅读的教学,但现代文阅读和表达交流相对薄弱,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 评分:共2分,意对即可。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①——②题。(5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闻名的心理实验:他们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天天学习后就进行测验,测验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反馈方式:第一组天天告知学习结果,第二组每周告知一次学习结果,第三组只测验不告知学习结果。8周后将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反馈方式对调,第二组反馈方式不变,实验也进行8周。反馈方式改变后,第三组的成绩有突出的进步,而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第二组成绩稳步上升。 ① 此实验的目的是(不超过20字)(2分) ② 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超过20字)(3分) ◆答案:①研究反馈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或“研究反馈方式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2分)②及时反馈学习结果,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3分)(如答:反馈频率和成绩提高成正比例关系,得2分)
二、(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8分)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后为谒者。会武陵蛮反,围武威将军刘尚。诏使均乘传发江夏奔命三千人往救之。既至而尚已没。会伏波将军马援至,诏因令均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厄不得前。及马援卒于师,军士多温湿疾病,死者太半。均虑军遂不反,乃与诸将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均曰:“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国家,专之可也。”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降,于是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光武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其后每有四方异议,数访问焉。 迁上蔡今。时府下记,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一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客授颍川。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缚格之。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小黄门在傍,入具以闻。帝善其不挠,即令贳郎,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难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造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钟离宋寒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权承制降之何如 权:暂且 B.夫忠臣出竟 竟:通“境” C.诣阙乞还者数千人 阙:朝廷 D.不喜文法 文:形成义字的 ◆答案:D〔解析〕文:法令条文。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宋均“性宽和,不喜文法”的一组是(3分) ①散其众,遣归本郡 ②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③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 ④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 ⑤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 ⑥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答案:C〔解析〕③④均为百姓爱戴感恩他。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均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通过拜师学习,通晓了《诗经》、《礼经》,擅长在论辩中解决难题。 B.宋均在与反叛的武陵蛮夷作战时,果断地假传皇命使叛军归降,事后主动就此向皇上请罪,最终得到光武帝的嘉奖。 C.宋均在处理政事时,曾经删减了一些有疑问的事,而没有向皇上汇报,从而激怒了皇帝。宋均遭受“冤狱”时,却能忠贞不贰,视死如归。 D.宋均把是否对百姓宽容厚道作为评判官员的主要标准,但他在做尚书令期间,因政治环境严酷而未能将这观点向皇上力谏。 ◆答案:A〔解析〕 “论难”是“论辩和质疑”。“难”即“问难”,责问,质疑。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
(2)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
(3)灾难流亡所由而作。
◆答案:(1)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或“向”)博学之士学习经传。(要害词“休沐”“受业”各1分;“受业博士”调整语序,补充省略的介词“于”,1分) (2)就马上 因为他们逾越礼制而加以惩罚,这并不是施政的首要做法。(要害词“遽”、“过礼"、“政之先”各1分) (3)百姓遭受灾难,流离失所,都是由这个原因而产生(或“引起”的)。(要害词“灾难流亡”、“所由”、“作”各1分)
文言参考译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他凭借父亲的官职被任命为郎官,当年正好十五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博学之人学习经传。他通晓《诗经》、《礼》,擅长论辩和质疑。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被调任辰阳做长官。那里的风俗是很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给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和杜绝一切过分的不合理的祭奠,百姓们都平静地接受了他的这些做法。他因祖母去世而辞去官职,客居颖川教授学生。 后来他担任渴者。正遇上武陵蛮夷反叛,他们包围了武威将军刘尚。皇帝下诏宋均出使传令江夏迅速带三千人马前去救援。等他们到达时,刘尚已经战死。遇上伏波将军马援到达,皇帝下诏命令宋均监督军队,与各位将领一起前进,贼兵负隅顽抗,军队人马不能顺利推进。等到马援在战斗中死去时,军士中许多人得了温湿疾病,死去的人有一大半。宋均考虑到军队还没返回,就与众将商议说:“现在路途遥远,士兵多病,不能打下去了,想暂且假冒皇帝的命令设法让贼兵投降,(大家看)怎么样?”众将都伏在地上不敢回答。宋均说:“忠臣在外,只要有使国家安定的办法,就可以自己作主这样做。”于是假托皇帝调伏波司马吕种负责守卫沅陵县,命令吕种奉诏进入贼营,把皇上的恩德和信义告诉他们,宋均于是率领军队紧随在吕种的后面。蛮夷都惊恐害怕了,立即联合起来杀掉他们的大帅就投降过来。宋均于是进入贼营,遣散那些贼兵,打发他们回归各自所在的郡,给他们任命长吏进行治理,然后自己返回朝廷,宋均还没到京师,就先弹劾了自己假造皇命的罪行。光武帝嘉奖宋均有功,迎接并赏赐他金帛,还让他经过家乡时上坟祭祖。那以后,经常碰到各方意见不能一致的情况,皇上就多次向宋均询问。 后来宋均升任上蔡县县令,当时朝廷下禁令,禁令(规定):百姓丧葬时不得多加浪费,宋均说:“丧葬逾越礼制,犯的是小错。现在有不懂得礼仪的百姓,还没有教化好,就马上因为他们逾越礼制而惩罚他们,这并不是施政的首要做法。"他最终不肯实施这个政策。 永平元年,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五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他客居颖川教授学生。但东海百吏和百姓都感念他的恩惠和教化作用,给他编了赞颂的歌谣,到朝廷去请求他仍回来做官的有数千人。显宗帝认为他贤能,永平七年,征召他让他担任尚书令。每当在朝廷上论辩的时候,他的话大多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减一些有疑问的事(没有向皇上汇报),皇帝认为他有私邪之心,十分生气,下令逮捕他把他捆绑起来,各尚书都很害怕,个个磕头告罪。宋均回头看着他们,态度严厉地说:“忠臣坚守道义,(对皇上)没有二心。假如害怕皇上的威势因而失去公正,(那就错了)。我宁可死,也不改变志向”小黄门在一旁看到了,就进去向皇上禀告这情况。皇帝喜欢他不屈服的性格,马上下令赦免他,调任他做司隶校尉。几个月后,又把他调离京城让他担任河内太守,他治郡有方,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宋均曾经卧病在床,百姓和年长的人都为他祈祷,早晚问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爱戴到这个地步。宋均性格宽厚暖和,不喜欢法令条文,常认为官吏能够宽容敦厚,即使贪婪放纵,也还没有大害处;至于有些严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许表面能廉洁守法,但对待百姓机巧奸猾、严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百姓遭受灾难、流离失所都是由这个原因而产生的。等到他做了尚书,常想要向皇帝叩头争谏此事,因为当时的环境严酷,所以不敢陈奏。皇帝后来听说了他的话,对他更有追念和悲伤之情。建初元年,宋均在家中去世。 10.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①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 ___;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2分) ②王诗中,诗人为什么说“送君不觉有离伤”?(3分) 答:
③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5分) 答:
◆答案:①七言绝句(或七绝、绝句)(1分);送别诗(1分) ②两地流水相通,形同比邻;(1分)自己和朋友风雨与共,明月共睹(1分);虽处异地,情感相通(1分),因此“送君不觉有离伤”。 ③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2分) 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答出1点即可)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共2分,结合诗句,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表达1分。如要害字书写有误、语言表达不简洁、不到位,比较点不清楚等,不得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2)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4)子曰:“ , ,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答案:每空格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2)国内存知己,天边若比邻。(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在遥远而又生疏的地方 裘山山 ①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着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 ②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前。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 ③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经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我们停车在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忽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并能够活下去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④他们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寺庙。他们也许衣衫褴褛,也许饥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是因为他们往往死在路上。 ⑤所以每当我看见他们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就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 这个时候就会感到自己的俗处,只能从人的生存本能去考虑,没有一种能在大自然面前保持镇静和平衡的精神世界,没有一种能与这自然对应的坚定信仰。 ⑥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每每看见旷野中偶然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因此而淡化了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中摆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沉没中摆脱出来,就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愉快。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 ⑦记得在去往藏北草原的途中,我一直静静地望着起伏无尽的草原和草原尽头的雪山。山顶很白很硬,山下的草地却很绿很柔和。我久久地注视着,忽然觉得心里有些异样。雪山和草原在那一刻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亮,仿佛在回应我的心境。我觉得心里一阵阵发热,几乎落下泪来。我知道自己在那一刻与自然融合了,在那一刻与自然有了真诚的对话。这是—种对故乡的情感,它令我倍觉亲切。 ⑧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一再惊异而且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在最遥远、最生疏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似乎极隐秘和最难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 ⑨在这个地球上,能使人产生故乡感觉的,不止那方渗透着血脉的泥土,还有一片能与你心灵相通的天空。也许在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自然并不只是个客观存在,而是具有神性和灵魂的自然。在这里,与自然的对话,就是与灵魂的对话。 ⑩是的,西藏,它是我灵魂的故乡。 ⑪从西藏归来,忽然之间就淡漠了许多欲望。临走之前的种种念头和怨艾,仿佛都被那高处的风吹走了,只留下一种单纯的感觉。 ⑫重新走在纷纷攘攘的都市,重新见到一张张熟面孔,重新听到一些熟识的和生涩的消息,令我感到我被甩出原生活轨道的这段时间,这里是多么的热闹而又无聊。我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上,又夹在了走时看的那本书中间。 ⑬西藏给予我的启示,似乎无法带出西藏。它超重,超大,以至使我无法把它作为自己的一份财产带在身边,只能经常攀上去,感受它,然后搁下它。 ⑭它如同故乡一样无法携带呵。但它的气息已随我而来,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嗅着它的气息而生活,抵御都市对我的中伤。待到它的气息渐渐弱小时,我会再次踏上与它重逢的旅途,一次又一次。 1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开篇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出自己对西藏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B.“最美的风景”,既指这里的人们是土地上风景的组成部分,也赞美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 C.文中“神秘”“神性”“喇嘛寺庙”“经幡”等词语,都暗示了宗教对作者灵魂的净化作用。 D.作者引用黑塞的话,强调心灵的故乡隐藏在生疏而遥远的地方,它使人们感到惊异而幸福。 E.“都市对我的中伤”,指纷纷攘攘的都市生活会让人产生许多欲望和怨艾,污染人的心灵。 ◆答案:C D (4分) 13.作者为什么会对那些朝圣的人们布满敬意和感动?(4分) 答:
◆答案:①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 ②他们有坚定的信仰 ③他们有执著的追求 ④他们没有俗利和杂念(4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照抄原句,分数减半。)
14.第⑥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渲染环境的博大苍凉;表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生命力的顽强;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4分,每点1分) 15.根据全文内容,谈谈作者为什么把西藏比作“灵魂的故乡”。(6分) 答:
◆答案:西藏是一个能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地方;西藏让人淡漠生存以外的欲望,使人的心灵变得单纯宁静;西藏成为人抵御城市中伤的精神力量。(6分,每点2分) 注重:请从以下四、五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GDP测量方法及其局限 宋小川 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总产量、总收入和总支出三种方法测量。其中总产量方法,即GDP方法最为流行,通常我们谈到一国经济及其增长率就是指GDP及其年变动百分比。GDP即国内产品总值,按定义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这个定义强调了三个要素:第一,通过计算市场价值,我们找到了一个共同的测度单位,从而避免了将成千上万种不同产品的总数堆砌到一起造成的混乱;第二,通过统计最终产品和劳务,我们可以避免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第三,GDP只统计境内的生产活动,即我们只关心在哪生产,而不在意谁去生产,这样就避免了如何去鉴别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这一棘手的问题。 截止到上个世纪90年代,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GNP,即国民生产总值,而不是GDP。GNP的定义为一个国家一年内用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随着全球化非凡是跨国公司生产和融资活动的日益扩大,这种统计方法面临着一个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假如一个企业25%的股东是美国居民,24%的股东为中国居民,如何去确定该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呢?许多国家答应双重国籍,GNP方法会造成重复计算,并且许多企业和个人为了逃税刻意掩盖其真实居民身份,这会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要想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国外企业在本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应当包括在本国的经济活动中,而本国企业在国外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直接提高的是国外居民的生活水平,应当计算在国外经济总体指标内,而不应算作本国的经济活动。这大概是目前所有的国家都采用GDP而不是GNP作为测量总体经济的主要指标的原因。 作为最为流行的总体经济测度指标,GDP也具有严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GDP忽略了非市场经济活动,各种各样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自我服务性的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由于没有通过市场进行而无法统计在GDP中。第二,GDP忽略了“地下经济”,五花八门的非法经济活动创造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没有计算在GDP中。在美国,这种地下经济创造的价值每年估计有1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5%。发展中国家、非凡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这种地下经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第三,GDP忽略了闲暇(1eisure),而闲暇是衡量一个社会净经济福利、社会发达和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第四,GDP没有反映一个国家的医疗、教育福利和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平均寿命。一个发达、成熟、和谐的社会,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在生病时能得到适当的治疗是文明社会的最低要求。 鉴于GDP测量方法的明显缺欠,国际社会和学术界试图找到一种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的测量方法。目前较流行的是联合国近年来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该指数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04年美国的人均实际GDP位于全球第三,HDI却位于全球第八。挪威等HDI位于前七名的国家除了有较高的人均实际GDP外,还被认为比美国有更优越的医疗、教育条件和更长的平均寿命。HDI已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但目前还无法取代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的权威指标。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22期) 16.下列对“GDP”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用多种方法来测量,国内产品总值即GDP只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种方法。 B.GDP即国内产品总值,是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C.GDP测量法可避免将不同产品的总数堆砌到一起造成的混乱,以及对中间产品的重复计算。 D.GDP只统计境内的生产活动,只关心生产地,而不在意生产者,不需考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16.(3分)B(应是“一个国家一年内其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全部市场价值”) 17.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由于国民生产总值GNP有自身的局限性,现在所有的国家都使用国内产品总值GDP。 B.GDP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流行的总体经济测度指标,虽然最流行,但其缺欠也是很明显的。 C.GDP测量法对发展中国家、非凡是法律制度和税收制度不健全的国家的不适宜更为明显。 D.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国民幸福指数的高下取决于该国GDP增长率的高低。 17.(3分)D(国民幸福指数应是“取决于该国的HDI”) 18.目前GNP不被国际社会采用作为测量总体经济的主要指标,原因有哪些?(6分)
18.(6分)①无法确定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归属,造成重复计算,使GNP的计算更为复杂;②不能科学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每点3分) 19.本文谈了GDP、GNP、HDI等三种测量法,你认为作者更认同哪种测量法,为什么?(6分)
19.(6分)①作者更认同HDI测量法。②GDP、GNP两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③HDI测量法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总体实力和人们实际生活水平,它不仅包括了人均实际GDP,还考虑到了一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每点2分)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h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三年来,每到端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熟悉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奠。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我们江苏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中秋夜答应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重: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置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暖和自己、暖和别人。 (《文汇报》2007,l1,l8) 20.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奠”这句话巧妙地将“缘”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20.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3分) 21.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21.B(B项阐述无限夸大)(3分) 22.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6分)
22.(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每点2分) 23.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6分)
23.(1)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2)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3)和谐身心,对生命的关怀。(每点2分) 六、(7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