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教学·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工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注重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佯装 拦路虎 膨涨 密而不宣
B.辟谣 驳面子 顷刻 融会贯通
C.兴衰 棚户区 授予 再接再励
D.搏弈 走红运 冒失 相濡以沫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阳春三月,洱海从冬眠中清醒过来了。一群群野鸭在碧波中追逐嬉戏,一簇簇野花在草
坡上开得姹紫嫣红……
B.近十年来,文学刊物江河日下,读者日渐疏离,有的刊物在硝烟弥漫的报刊市场被打得
落花流水,不得不停刊。 ,
C.谈起当年考上北京大学的情景,李伟意兴阑珊,放下酒杯,自豪地说:“我那个县从恢复
高考以来,我是唯一考上北大的人,我算是为咱县争了光。”
D.“3·14”事件中,少数人明目张胆地打砸抢烧,严重危害西藏社会秩序,是件坏事,但它
使人们更清楚地熟悉了达赖集团的真实面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政协会议上,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正是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变成经天纬地的治世
良策,碰撞出聪明的火花的。
B.中、澳、德三国共同拍摄耗资4000万美元的好莱坞英雄主义传奇大片《黄石的孩子》,3
月11日已顺利通过审查拿到公映许可证。
C.奥林匹克运动之所以能给人以这样的印象,是因为它通过体育与教育、文化的结合的缘
故,促进了人的和谐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平、团结和进步。
D.《周恩来在重庆》因周恩来形象的戏份之重,给刘劲在积十余载工夫进一步精心塑造好周恩来
伟人形象上提供了施展艺术才华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从约阿尼纳到韦里亚,沿途五站阴雨连绵的天气有明显改善, 中午,天气放睛,阳光照耀下,皑皑白雪、跳动的圣火、翻腾的“祥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①山色亦随之化作皑皑雪色。
②随着火种车驶入山区,
③浓雾弥漫的盘山公路上,
④气温越低。
⑤山行越高,
⑥只能看见圣火的橘红色光线在山间跳动。
A.②③⑥⑤④① B.①②③⑥④⑤ C.③⑥⑤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⑥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①假如可能存在一个生态文明,它的基本理念与当今我们生存于其中的文明正好相悖,甚至与历来存在过的各种文明相悖。
②这不是偶然的。主流观点认为,人类最早出现在非洲,10多万年前,扩展到欧洲和亚洲;4万--6万年前在澳大利亚出现;约1.5万----2万年前进入美洲。人类这个物种在地球上扩张的速度是惊人的。恰如一个苹果,在那里放了很久,偶然在表面某个角落出现了一块霉茵斑,一不留神就布满了整个表面。
③“人”这个物种一开始与其他物种没有质的区别,靠采集和狩猎生存,同时受到其他物种的制约,各民族的早期传说中,布满了对狼虫虎豹、瘴疠瘟疫的记忆。然而人类逐渐把握了超越其他物种的能力,畜牧业与种植业使人类成了其他物种的主人,相生相克的关系逐渐向单向支配关系转化。与之同步,单向支配关系深深地印入了人类的意识深处。在生态圈中,战胜威胁 人类的其他物种,成了英雄的主旋律。武松打虎的故事脍炙人口。在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斗巨狮、杀九头蛇、擒牝鹿、捕野猪、驱怪鸟、驯公牛牝马、捉恶狗,使他成为威名赫赫的英雄。
④由此我们看到,摆脱相克关系、努力扩张是已有的人类文明史的主题。
⑤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将这种扩张发挥到了极致。利润极大化原则一方面扩大产能,一方面降低成本,结果造成内部资源与需求的双不足。于是,向外寻求资源和市场成了资本主义工商文明得以生存的基本前提。这就是所谓“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正是它导致了无穷尽的战争。事实上,工商文明的发展几乎与战争同步;十七和十八世纪的商业战争、西班牙王位继续战争和北方战争、奥地利皇位继续战争和七年战争、三次瓜分波兰、拿破仑战争、对法国大革命的武装干涉、美国独立战争、各殖民地的独立战争、日俄战争、甲午战争、俄国的十月革命及随后的内战、中国延绵半个世纪的动荡与内战、日本侵华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冷战,直到如今的反恐战争。
⑥20世纪以来,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IPCC第四次报告的数据表明,这个时期全球平均温度迅速升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冷战结束之后,是平均温度上升最快的时期;而冷战时期,温度上升明显减缓,前者是资本主义全球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后者则是它受到抑制的时期。由此可见,全球化与生态危机的相关性。
⑦而今这种扩张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边界,资本主义工商文明这个所有扩张型文明中的最强势者,已经将所有潜在的扩张空间填满,其无休止的扩张本能已经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
⑧而今人类已经将自己从众多物种相生相克的生物圈中拔了出来,拥有了我们祖先心目中的上帝才有的力量,但人类具有“上帝为大家”的襟怀吗?
⑨由此可见,生态文明不是项目问题、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而是核心价值观问题、是灵魂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与之相比,历史上无数被称为革命的宏大事件,不过是轮回中的一个环节。
⑩生态文明能否存在,取决于人类能否完成这场革命。
(选自《新华文摘>>2008年第3期)
5.从原文看,下列对“生态文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与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各种文明都不同,是至今尚未出现过的一种文明。
B.摆脱生物界相生相克的关系,逐渐把握超越其他物种能力的现存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相悖。
C.我们生存其中的人类文明史的主题是努力扩张,而达到生态文明必须走全球化之路。
D.建设生态文明这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首先要解决的是核心价值观问题,人类要具有“上帝为大家”的襟怀。
6.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类的最初阶段也受到其他物种的制约,而这种制约恰恰维护了地球生态圈的平衡关系。
B.资本主义工商文明生存的基本前提是向外寻求资源和市场,它将人类努力扩张的意识发挥到了极致。
C.在扩张自身支配意识时,人类内部的战争不可避免,而战争又导致了全球变暖的生态危机。
D.能主宰地球上其他物种命运的人类若不限制自己的扩张欲望,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球生态圈的生态容量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非分需求则是无限的,放纵物欲将会导致人类整个种群的灾难。
B.“全球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经济学家解释为“效率”所致,只有“全球化”才能高速发展,达到生态文明。
C. 20世纪气候变暖与人类两次世界大战有直接关系,冷战则抑制气温上升,若能消除战争,生态危机就不会出现。
D.各种资源短缺让人类意识到了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就是在这种反思已往文明史的过程中产生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lO题。
壮烈殉国威愍公
[明]朱维熊
郑威愍公,名骧,字潜翁,信之怀玉人,登宋元符李釜榜进士,除直秘阁。时天步艰难,强敌犯阙,国祚不绝如缕。公束冠登朝,毅然不避危难。当靖康时,敌分兵西向,关陕诸城,指戈辄靡,如无守者。比公知同州事,锐志固守,为西陲屏障。敌大至,公并力调遣,相持阅五月,羽檄趣援,邻兵无一至者,城遂破,公死之。先是,敌西窥,大治楼橹①,遣突骑隔水挑骂鼓衅。公则约束将卒,解甲卷旗,以示无意;阴令健儿泅水,火其舟。风顺焰炽,敌舟几尽。渠复出清水谷,略韩城。韩城为同州属邑,公遣将据险迎击之,敌少却,转取洛阳。益兵竞度大庆关,猝至城下。兵疲援绝,犹谕将佐以节义,登陴⑦坚拒。有进避敌计者,公瞪目日:“吾职在守土,去此则谁与捍蔽!况此为三秦门户;脱力竭,吾当身殉此城。”终弗顾。未几,力尽城陷。敌素重公,欲降之不得。事闻,诏赠通议大夫,谥威愍,后赠枢密直学士,立祠同州。绍兴三年,信州守臣王公,请于朝,又立祠于其邑。余乙酉来守信州,距公历五百年,所庙凡三更,而崇整如故,是可叹也。其裔孙日佶来乞文,爰述其死事颠末,以为传。
赞日:呜呼!靖康时,得尽如公者,敌虽强,何由南下?乃君臣播迁,宴安鸩毒,曾不思报仇雪耻,徒促缩江南,卒以不振,惜哉!余曾过临安,六陵0不封不树,而公之庙,历四朝不改,亦异已。
(选自《明代散文选注》,略有删改)
[注]①楼橹:战船。②陴:一种城墙。③六陵:南宋皇帝建在临安的六座陵墓。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比公知同州事,锐志固守 知:知道,了解
B.渠复出清水谷,略韩城 略:通“掠”,侵占
C.敌少却,转取洛阳 少:稍微,略微
D.欲降之不得 降:使……投降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郑威愍公“智”和“忠”的一组是 ( )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B.郑威愍公是信州怀玉人。在“国祚不绝如缕”的危急情况下,他不避危难,毅然束冠上任。敌人人侵时,关陕诸城的守城将士一见敌人就慌忙败退,但他在同州却锐志固守,使同州成为西陲屏障。
B.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中,郑威愍公全力以赴,精心调遣指挥,和敌人相持达五月之久。他曾“阴令健儿泅水”,利用火攻,力挫强敌,虽然有部分援军支援,但最终仍然“力尽城陷”,以至于英勇就义。
C.郑威愍公以身殉职后,信州守臣王公请示朝廷后,在威愍公的家乡修建祠庙祭奠威愍公。在漫长的岁月中,这座祠庙历经多次变更修葺,但一直像以前一样高大齐整,这说明了人们对郑威愍公的敬仰。
D.在文章末尾,作者把皇帝陵墓的荒凉景象和郑威愍公的祠庙“历四朝不改”的情形作了对比,含蓄地对偏安一隅、不思报仇雪恨的南宋王朝进行了批评,对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郑威愍公进行了赞扬。
第Ⅱ卷
注重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此为三秦门户;脱力竭,吾"-3身殉此城。(5分) .
译文:
(2)靖康时,得尽如公者,敌虽强,何由南下?(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浣 溪 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1)“湖上朱桥响画轮”这句的要害字眼是哪个字?试说说这个字好在哪里。(5分)
(2)根据词意,说说词人游春时在情感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 (李密《陈情表》)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 。 (杜甫《蜀相》)
六朝旧事随流水,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慨当以慷,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万年斋山遗址随想
陈世旭
这是一片江南常见的丘陵,茂密葱绿的树木漫山遍野,环绕着云烟浩渺的大湖;这是一条乡村常见的土路,雨水冲刷出浅浅的沟壑,车轮留下了深深的轨迹;这是一些散落得到处都是的陶片,弯下腰随时可以拾起。
这里是考古界曾经为之震动的斋山商代遗址。
站立在斋山遗址这片寂寞的树林中间,守望和聆听,穿越时间的隧道,感悟历史的启示。
现代语言隐退。我轻柔地抚摩陶片斑驳的身体,饕餮印纹是它默诵典雅的古歌。陶片越过千年古道微笑如霞,穿过我风干已久的灵感,在灵魂的最深处成为一种芳香。我想象着陶片在遥遥岁月中,怎样等待着一双知己的眼睛。想象当时的人们怎样在大湖岸边盘桓:晨哦初露,湖水被汲起,有残星在波纹上轻跳,叮叮咚咚的滴水绵绵不绝,细细密密的软泥从指缝渗出。泥土终于等来了一个凤凰涅槃的机遇。它被一双双坚硬或柔软的手抚摩、捏揉,缠绵而持久。在与水的磨合调和中,饱经风雨而日渐僵硬的身体,被温情的手掌注入暖流。然后,古树的柴火在古窑里风化激情。每一块泥土都等待过裂变的时候,却不是所有的泥土都有这样的幸运。于是,一个生命被创造。于是,人们对酒当歌,苍老的舞蹈擦过荒凉和寂静。
一切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
在岁月的流逝中,古陶深藏一种慑魄的力量、一种神秘的韵律,像一双双幽幽的眼睛与你对视,让你不由得怦然心动。
我们的祖先用手指与泥土交谈,将它们的灵魂通过烈火的催生熔铸成永远的生命。那一只只生灵闪着点点光焰,带着远古部落的印记、泥土的鲜腥,用布满生气的野性呐喊,传导出历史脚步的轰鸣,在烈火的洗礼中伴随着民族从远古走进现代文明。
找寻陶片,就是找寻自己的先辈、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历史。
站在古老的土地上,抚摩着一片片粗砺的古陶,每一片都是那么的不一样,每一片都蕴涵了太多的故事,显现时间的质感,透露大地最初的气息,让人思考关于历史与生命的价值与虚无。古陶在大自然的风雨中,经受千年的沉寂,有了永恒的生命,成为永远的艺术。它们在这片大地上,在不同的年代,被一双双不同.的手制作,而后又被一双双手所抚触,给人们带来思考,关于时间、道德与文明。
一切的一切,或许只是一个漫长或者短促的过程,所有在历史中曾经闪耀过的浮华、曾经有过的苦痛,都会回到它们的初始,然后等待着,被风吹散,被人寻找,被重估价值。
这几千年前的古陶,是生命,是音乐;那些灵动的、流线的波纹,是祖先临摹石头、树叶、竹枝的指纹,是他们击打各种器物、男女欢唱的音韵的记录。于是,有了甲骨文、青铜器,有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
人类从凿石取火、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向渔歌唱晚、耕作晨昏的时代,走向转瞬万变、信息如梦的时代,经过多少漫长的岁月?尽管历史的脚步蹒跚踯躅,生命之旅布满荆棘泥泞,但时代不可逆转地行进,人类每时每刻都在与历史离别,把一切抛在身后。而精神是历史中悠长的风声,永恒而渺远。灰飞烟灭,生命凝固,斋山沉寂,远古的先知在寂静的时光中独处,留下一个历史断层。后人们则裹挟二十四卷浩繁青史,冲荡皇天后土,吞吐八荒,开创自己的时代,以无愧于先人,无愧于这片曾经辉煌的土地!
已经是21世纪的五月下旬了。在湖云斋山的树林里,我被3000年前陶片的朴拙、厚重以及它的A-N气息吸引。人们对泥土抱有坚信和渴望,即便是破碎的古陶片也会获得浑圆。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它将带着伤疤与裂纹再入轮回,在现代人的创造中成为又一个传奇。 .
颇有意味的是,这些陶片埋藏的地方正是生长闻名的湖云珍珠的地方。现代人对珍珠的迷恋,使他们对远古的陶片也许不屑一顾。陶片与珍珠的对峙,在咫尺之间凝固着,数千年的时间弯曲在那些美丽的弧度里。而有万年厚重的万年必将会有更让人瞩目的万年的辉煌。
(选自《散文选刊}2007年第1l期,有删改)
14.题目为“万年斋山遗址随想”,从全文看,作者想到了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6分)
15.文章第1段的描写突出了万年斋山的什么特点?这有什么作用?(6分)
16.作者为什么说“找寻陶片,就是找寻自己的先辈、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历史”?(4分)
17.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语句力Ⅱ:以赏析。(6分)
六、(15分)
18.下面一段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两处并加以修改。(4分)
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中小学的学生所写的周记、作文、书信等受网络语言影响,有时连
老师们也看不懂。②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除了网络技术的普及外,传统文化出现断层,以及不少广
告、商号招牌等用语的不规范,大量网络语言充斥电脑屏幕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③对这种倾向,
教育界一部分人士杞人忧天。④他们认为,应加强对广告、屏幕等语言文字的规范治理,注重过滤掉
一些影响传统文化传播的生造字词与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等;⑤老师也应注重教育引导,让下一代在吸
收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时刻不忘进步的外来文化的滋养。
不当之处(序号) |
改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