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语文 >> 高中三年级 >> 语文高中三年级期末考试 >> 正文

 

高三语文十校联考测试试题

查询语高三上末的详细结果
高三语文十校联考测试试题

考生注重: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编号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重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4页。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一、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l~6题。(18分)

(1)“景观”(1andscape)一词,建筑师和地理学家都曾使用。在地理界,是德国人首先使用了这个词,表示地上所见到的一切,表意很广,一度成了“地理”一词的代名词。在英语国家,美国的索尔在建立他的文化地理体系时,强调了景观的文化的一面,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索尔说,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在他的文化的支配下,在其长期所活动的区域中,必然创造出与其相适应的地表特征。文化地理就是要鉴别与区分不同的文化区域,探索文化历史,研究人类介入环境、运用环境、改造环境的方式,尤其要研究自然景观是怎样向文化景观转化的。在此过程中,“文化是动因,自然条件是中介,文化景观是结果”。文化景观概念的强调,意义在于大地不仅仅被看作是人们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舞台,而也是人类的“塑造”对象。而人类在对大地表面进行塑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寻求功能上的效益,也伴随着浓厚的审美趣味与价值趋向。也就是说,人们既有利用大地为自己服务的一面,又有在大地上表现自身的一面。文化景观是人的自我表现,研究文化景观就是研究人。

(2)文化景观的概念不难理解,指的不外是地面上的文化面貌,或者实一点说,是文化的“地貌”,文化的“地形地物”。习惯于用地图来表示地理内容的地理学家对于景观问题,除了几幅文化地物的分布图以外,就没什么可做了。但是在“人的地理学”看来,分布图是远远不够的。对景观的观察,不仅要从上到下的看(地图上的东西都必须是这样看的),更要“横看”。我们看惯了城市平面图,那些大体相似的街道格子,并不能告诉我们城市甲和城市乙有什么文化上的区别。只有“横”看了城市的景观,我们才会惊奇北京和纽约的不同,才会抱怨说“老北京的风貌给毁了”。所以,看一个地方的文化地理,不横看不行。另外,对文化景观光是上下左右看了还不算,还要在解译(interpretation)上狠下功夫。要说一说景观的来历、内涵、意义等等。地理学中传统的地貌学也要解释自然地貌的来历,但用不着说那些丘陵岗阜的内涵和意义。但在文化地貌(景观)这里,解译它的内涵和意义却是必要的、致命的。比如对老北京景观的研究,假如不阐明故宫与民居的色彩涵义,就会掩去了天子与庶民的景观界限;假如不对比官府外墙的素肃和内廷的繁缛,就失掉了一次对为官者心态作描写的机会;假如不指出胡同的清幽、严整、含蓄,则缺漏了京师百姓礼俗的一个恒久形态。没有以上这些对景观的入微的“人文关怀”,焉能说清说全这座帝都的地理文化和人文风貌?

(3)文化景观的内涵是丰富的,储存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历史的、思想的、伦理的、美学的无所不容。,难怪美国“新文化地理”的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邓肯(James Duncan)把文化景观列为人类储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的三大文本(text)之一。文化景观是写在大地上的文本。他还认为:言有万语,书有万卷,地有万里,均“读”不尽也。文化景观既然是一种文本,那么它就有了文字的属性,那么阅读它的奥妙、麻烦、困难、复杂就都来了。一方面,“读”景观有它方便的地方。不通中文的老美,只要来中国看一看景观,就能时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略知一二。不懂英文的老中,也只消看了美国的照片,就可以对没看过照片的朋友侃几句美国文化。但另一方面,“读”景观虽不受语言的制约,却被“读者”的文化背景、经验背景、心理趋向搞成五花八门。看一看《马可。波罗游记》,其中记了不少城市如何繁荣女人如何漂亮,可就是不记泰山如何神圣黄河如何伟大。喜欢城市和女人的意大利商人与爱山爱水的中国志士仁人不可同日而语。“人与景观”已成为人地关系中新的研究主题。

l.第(1)段中,强调“文化景观”的概念,其意义在于 。(2分)

2.第(2)段中的“横看”在文中的含义是 。(2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德国人首先使用了“文化景观”这个词语,一度成为“地理”一词的代名词。

B.研究人类介入环境、运用环境、改造环境的方式,是文化地理最重要的课题。

C.人类储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另外两大文本分别是指口头的文本和书写的文本。

D.文化景观既然具有文字的属性,那么人们阅读它时也肯定会受到语言的制约。

4.第(3)段中的划线句,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 。(3分)

5.文章的结尾说:“‘人与景观’已成为人地关系中新的研究主题。”通观全文,请从两个层面概括出“人地关系中新的研究主题”的内容要点。(4分)

(1) ;(2)

6.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上海文化景观,并简要“解译”其内涵和意义。(4分)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前 方[注]

(1)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

(2)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3)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几乎是在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

(4)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远行。

(5)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布满艰辛,布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6)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7)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他们不知倦怠地走着。

(8)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9)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形而上一点说。因为,即便是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

(10)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也出现过这种拥挤的汽车。丰子恺先生有篇散文,也是专写这种老掉牙的汽车的。他的那辆汽车在荒郊野外的半路上抛锚了,并且总是不能修好。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假如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1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12)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注]本文是由摄影作品《前方》引发联想而写的“摄影散文”。文中“一辆破旧的汽车”、“坐在车上的人们”、“手托下巴”的男子都是摄影图片中的形象。

7.第(3)段描写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其主要作用是(3分)

(1) ;(2)

8.根据文意,请你概括出人类离家远行的三个原因是(3分)

(1) ;(2) ;(3)

9.第(7)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2分)

l0.第(9)段的“但在内心深处,许多人仍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一句中,“家”实质上指的是 ;“路”实质上指的是 。(2分)

1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赏析错误的两项是(6分)

A.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视角独特,立意新奇,布满了对人生的形而上的思考。

B.构成这篇散文最大的艺术魅力,是作者对人类心灵漂泊和流浪感的关怀与悲悯。

C.“他们正在路上”指人生就是一次从生到死的旅行,谁都摆脱不了死亡的宿命。

D.第(8)段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完成了从联想又回到摄影作品的思维转换过程。

E.第(11)段大量引用古代诗歌中的思乡名句,表现了“人在路上”的愁苦和伤感。

F.开头和结尾都用了问句,表达出对人类精神渴望归依却又无所归依的理解与感喟。

12.综观全文,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80字左右)(4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5空,按前5空顺序评分]

13.(1)青青子衿, 。(《诗经。子衿》)

(2) ,天山共色。从流飘荡, 。(吴均 《与朱元思书》)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 《饮酒》)

(4)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6)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 《望月怀远》)

(7)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 《前赤壁赋》)

(四)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4~16题。(8分)

竹 枝 词 (其 九) 雨 过 山 村

刘禹锡 王 建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雨里鸡呜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斜。

银钏①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②。 妇姑相唤浴蚕③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银钏:银手镯。烧畲(shē):在春耕时节,把地里的木烧成灰作肥料,然后播下种子。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l4.在《竹枝词》中,能显示“春季时令”的词语 。(1分)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诗和王诗都描述了自然美,诗中的欢愉之情与自然之景融为一体。

B.刘诗叙写了山民辛勤劳作的场景,王诗描绘出村姑浴蚕的生动面。

C.两首诗的前两句均为写景,第三句转入叙事,笔墨凝练,语言质朴。

D.刘诗末旬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王诗末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

16.从运用“反衬”手法的角度,对《雨过山村》一诗进行赏析。(4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l7~2l题。(17分)

游媚笔泉记

姚 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呜。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①这篇游记是姚鼐(17321815)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后,于次年春从世父(姚范,即坞先生)自天津归”写的。其时,左学冲隐居媚笔泉,邀编修府君及鼐游于泉上。同年冬,姚鼐赴京任职,从此步入仕途。(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pàn):同,半月形的水池。

17.“桐城派”的代表作家有口口、刘大樾、姚鼐。(1分)

18.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连山数百里( ) (2)崭横若不可( )

(3)荫数十人 ( ) (4)山风起 ( )

19.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2分)

将平也/明何文端公摩崖书上。

②出其间/翼临于溪右。

A.①相同,②不同 B.①②均相同

C.①不同,②相同 D.①②均不同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

(2)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

21.简析作者在这篇游记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2~26题。(12分)

靖康之难(指公元ll27年,汴京沦陷,徽钦二宗被掳),钦宗幸虏营。虏人欲得某文(指降表)。钦宗不得已,为诏从臣孙觌为之;阴冀觌不奉诏,得以为解。而觌不复辞,一挥立就:过为贬损,以媚虏人;而词甚精丽,如宿成者。虏人大喜,至以大宗城(指金统治者的同姓权贵)(lǔ,通“掳”,掳掠)获妇饷之。觌亦不辞。其后每语人曰:“人不胜天久矣;古今祸乱,莫非天之所为。而一时之士,欲以人力胜之;是以多败事而少成功,而身以不免焉。孟子所谓‘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者,盖谓此也。”或戏之曰:“然则子之在虏营也,顺天为已甚矣!其寿而康也宜哉!”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

乙巳八月二十三日,与刘晦伯语,录记此事,因书以识云。

(朱熹《记孙觌事》)

觌,字仲益,晋陵人。徽宗末,蔡攸荐为侍御史。靖康初,蔡氏势败,乃率御史极劾之。金人围汴,李纲罢御营使,太学生伏阙(臣下向皇帝直接上奏章)请留,觌复劾纲要君,又言诸生将再伏阙。朝廷以其言不实,斥守和州。既而纲去国,复召觌为御史。专附和议,进至翰林学士。汴都破后,觌受金人女乐,为钦宗表上金主,极意献媚。建炎初,贬峡州,再贬岭外。黄潜善、汪伯彦复引之,使掌诰命(皇帝授官或赐爵的诏令)。后又以赃罪斥,提举(宋代设提举宫观,安置罢退的大臣)鸿庆宫,故其文称《鸿庆居士集》。孝宗时,,洪迈修国史,谓靖康时人独觌在,请诏下觌,使书所见闻靖康时事上之。觌遂于所不快者,如李纲等,率加诬辞。迈遽信之,载于《钦宗实录》。其后朱子与人言及,每以为恨,谓小人不可使执笔。

(节选自《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七)

22.按照古代图书经、史、子、集“四部”(即“四库”)分类法,《记孙觌事》一文应归于口部。(1分)

23.甲文中所记“孙觌之事”,在乙文中表述为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首句“靖康之难”四字,勾勒出了历史环境。

B.甲文重在刻划人物形象,乙文侧重列举有关史实。

C.评介孙觌的为人与行事,甲乙两文均“寓贬于叙”。

D.乙文末句中的“朱子”是指朱熹,“小人”是指洪迈。

25.在甲文的首段中,作者以“觌惭无以应。闻者快之”作为结束语,其写作意图 。(3分)

26.孙觌工诗文、擅辞令,才华超群,但其人其事却并未收入《宋史》,这是为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熟悉。(4分)

二、70分

27.作文

以“于无声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联合测试语文试卷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

一、80分

(一) (18分)

1.(2分)大地不仅仅被看作是人们进行活动的舞台,也是人类的“塑造”对象。

2.(2分)观察景观的文化(人文)地貌(面貌、风貌、地形地物)。(若仅仅回答“比较两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区别”,给1分)

3.(3分) C (根据“言有万语,书有万卷,地有万里,均‘读’不尽也”一句来推断)

4.(3分)人的文化背景、经验背景和心理趋向的不同,对景观的爱好、取舍和理解也就不同。(意思对即可)

5.(4分) (1) 以人为主体(从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了去解读“文化景观”(2分)

(2) 以文化景观为中心来熟悉“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2分)(意思对即可)(仅仅笼统回答“文化景观是人的自我表现,研究文化景观就是研究人”,给2分)

6.(4分)要点:上海文化景观名称(1分) 内涵(1分)意义(1分)语言表达(1分)

(二) (20分)

7.(3分)(1)以此类比人类祖先迁徙的习性与欲望(2分) (2)引出下文人类离家远行的原由和动机(1分)

8.(3分)(1)外界的诱惑、(2)出自无奈 (3)理想的召唤(对前方的幻想)(意思对即可)(写对一空给1分)

9.(2分)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前方的不确定性。

10.(2分)精神家园(心灵栖息地、,心灵归宿)人生之路(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写对一空给1分)

11.(6分) C F (C曲解了作者对人生的熟悉;F作者在结尾的发问才有此含义)(答对一项给3分)

12.(4分)(1)人的一生总在漂泊、流浪,但又摆脱不了对故土的思念,这永久的矛盾注定人生永恒的痛苦。(2分)(2)人一生总在追寻的精神家园往往是不确定的、难以企及的,因此,“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2分)(意思对即可)

(三) (5分)

13.(5分)(1)悠悠我心(2)风烟俱净任意东西(3)心远地自偏(4)迷花倚石忽已暝(5>色遥看近却无(6)天边共此时(7)凌万顷之茫然(写对一空给1分)

(四) (8分)

14.(1分)桃李(花)(若回答“烧畲"也算对)

15.(3分) B (王诗并没有“描绘出村姑浴蚕的生动面”)

16.(4分)村景清幽,反写“雨里鸡鸣一两家”,以动衬静,则更显景静;农事繁忙,倒说“闲着中庭栀子花”,以闲衬忙,则愈见事忙。(2分)这样既丰富了诗意,又使读者兴味尤饶。(2分)(意思对即可)

(五) (17分)

l7.(1分)方苞

18.(4分)(1)大概(恐怕)(2)通行(取道,经过) (3)遮蔽 (4)通“猝”,忽然(仓促,仓猝,急遽)(写对一空给l分)

19.(2分)A(“其”均为代词;“乎”分别为介词、助词)

20.(6分)(1)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从深潭中露出来),似乎一匹马洗完澡站起身来,甩着(扬起)鬃毛回过头去看它(自己)的同伴。(3分)(补译“于”1分;“振鬣宛首1分,“顾”l分)

(2)左学冲老人在水池边正平整土地盖(建、造)房子,房子还没有盖好(建成、造成、完工),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3分)(“方”1分,“就”1分;定语后置及介词结构后 置1分)

21.(4分)探访胜景,寄情山水,充分地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2分)不慕

前贤,无意隐逸,隐约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积极入世的心志。 (2分)(意思对即可)

22.(1分)集

23.(2分)汴都破后,觌受金人女乐,为钦宗表上金主,极意献媚。

24.(2分)D(“小人”是指孙觌)

25.(3分)(1)讥讽(抨击、痛斥)民族败类;(2)伸张民族正义,歌颂民族气节。(意

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6.(4分)要点:观点(1分) 阐释(2分)语言表达(1分)

二、70分

27.评分标准

一类卷(63一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也,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

新意,有文采。

二类卷(52--68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一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抄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满3个扣1分,至多扣5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

扣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l~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l~2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高三上末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高三语文十校联考测试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全国普通高考语文预测卷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一)
    高三年级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年级 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诊断性测试
    高三年级语文质量调查
    高三语文4月质量检查试卷
    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第七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预测试卷
    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第七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
    高三 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
    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
    高中毕业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调研试卷
    高三语文 预测试卷
    高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质量试题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 第八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
    高三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周考试卷
    高三语文第八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全国普通高考语文猜测卷(广东卷)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综合测试题
    广东省高考语文预测卷
    高中毕业班总复习语文质量调研
    高中毕业班语文适应性考试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
    高三语文 适应性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临考模拟题
    高三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统一适应性考试
    高三语文第四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 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第七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三语文第五次模拟试题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语文临门一脚测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压轴试题
    高三语文复习测试题
    高三语文复习 测试题
    高三五校联考语文测试题
    高三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第二次 调研考试
    高三 语文第五次联考试题
    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五月第二次压轴考试
    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测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
    高三语文周考试卷(二)
    高三语文测试卷
    高三语文联考卷
    高三联考语文测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题
    高考语文最新模拟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8月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暑期测试卷
    高三语文教学检测练习
    高三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卷
    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题
    高三语文9月适应性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8月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教学检测练习
    高三语文 教学检测练习
    高三语文教学检测练习
    高三语文期初调研试题
    高三语文教学检测练习四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上册周练试卷
    高三语文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第93天
    高三语文下册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上期摸底考试
    高三语文教学检测练习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考语文预测试卷
    高三5月语文测试题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科第一次月考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第92天
    高三年级春学期四月第二次统练
    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试题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快递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第99天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第98天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第97天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 第96天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第95天
    高三语文周考试卷(六)
    [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随堂练…
    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高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 模拟考试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考语文省质检优秀作文
    高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考最后冲刺语文模拟试卷(三)
    高考语文冲刺大演练第94天
    高三年级语文第二次质量调研
    普通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题
    普通高中毕业班语文质量检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模拟考试
    普通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
    毕业班第三次摸底考试
    高三2月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统一调研测试
    高三年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第二学期基础知识训练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第四…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周考
    高三广东模拟月考试卷
    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五月月考试卷
    高三语文六所名校联考试题
    高三语文五月第二次模拟题
    高考语文最后冲刺撞线原创卷
    高三语文考前辅导
    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基础知识练习
    高三联考语文试卷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期末…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第一…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期末…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第一…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第三…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第三…
    高三语文周考试卷(四)
    高考诗歌题鉴赏精选128首
    高考语文各地模拟试题重组卷
    高三语文冲刺训练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基础知识练习
    上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基础知识练习(二)
    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好奇心
    重庆高考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江西满分高考作文:给人类的一封信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一蓑烟草任江平
    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渠清如许”
    下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语文第四…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