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仁学的构建

语·子路》)

(6)、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惠、敏。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8)、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论语·卫灵公》)

(9)、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为之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10)、子路曰:“桓公杀子纠,召忽死,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11)、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

(12)、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4)、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 。”曰:“其言也 ,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论语·颜渊》)

(15)、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

以上材料的排序,是根据孔子对仁的回答的抽象程度来划分的,这样做也符合孔子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因为,在上述诸弟子问仁中,以樊迟问仁最勤,共有三次,而孔子的回答则从抽象的“爱人”,然后到比较抽象的“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再到具体化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同时也从樊迟的问仁中可以知道,仁的本质与基本内涵是“爱人”。但是,“爱人”是一个抽象的定义与界说,它至少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爱的对象问题,即“爱人”中的“人”到底只指“亲人”还是包括所有的人?传统的看法已如上述,即所谓“爱亲之谓仁”,而且从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的要求以及人类情感的心理学事实来看,“爱亲”在“爱人”中具有优先性也是必然和自然的。孔子对此表示肯定,他自己说:“君子笃于亲,而民兴于仁。”(《论语·泰伯》)其弟子有子更直截了当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后来“亚圣”孟子将此概括为:“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但是,孔子的仁爱对象即“人”不限于此,正如所有学者所看到的,“爱人”之“人”是一个相当宽泛而具有包容性的概念,泛指相对于“己”而言的所有“他者”,既可以是“亲人”,也可以非亲人以外的人;既可以上层贵族,也可以是下层百姓,甚至奴隶;既可以是“华人”,也可以是“夷狄”,因为孔子讲:“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所以仁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博爱主义思想,对此孔子明确地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孔子还把“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视为“何事于仁,必也圣乎!”之事,可见,孔子的仁爱是由爱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众人。我认为,在一个等级制社会里,在一个存在着“华夷之辨”的文化氛围里,孔子能提出这种“泛爱众”的思想,确可以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人的发现”,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二、怎样“爱人”?也是孔子的仁学所不能回避的问题。甚至这一问题比前一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前者只涉及到爱的数量问题,后者才涉及到爱的质量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孔子的仁爱是不是一种为许多论者所批评的那样是一种“抽象的爱”,就取决于它是否有对爱的方式或方法或操作这一维度的关注。从上面所引材料可知,孔子对于仁的论答,主要不在于提出抽象的原则,而在于将这种抽象的原则落实于具体的实践。这其中既有方法论意义上的论答,也有就事论事式的“具体而微”。如孔子对子贡说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就属于方法论方面的论述。这一“爱人”方法是从“己欲”出发,“能近取譬”,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需求,并以一种“立人”、“达人”的奉献精神去帮助实现他人的需求。不过,按照这种方法去“爱人”还是比较抽象或难以操作,因为,“己欲立”,我固知之,但是“人欲立”是否为“己欲立”呢?我能把己之所欲推想为人之所欲吗?所以,孔子不得不对“爱人”的方法作进一步地描述,如“恭、宽、信、惠、敏”五德,但此“五者”还是比较抽象,于是更具体化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等,孔子甚至把对仁的描述细化到一个人的口才方面,如 “仁者其言也 。”(《论语·颜渊》)不仅就现实而言“为仁之方”,而且还就历史问题来谈仁的具体表现,如对管仲的评价。更需一提的是,孔子为了说明仁,不仅从肯定的方面去描述仁爱的具体表现,而且还从否定的方面即什么是不仁的行为来告诉人们什么是仁,如“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即把“恶人”当作“爱人”的一种形式,又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能近取譬”、将心比心的方法论的另一层面,但它同样比较抽象,于是孔子把进一步具体化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甚至也从否定的方面提出了仁者的说话要求:“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也还从管仲之“不知礼”方面说明仁具有“有所不为”的含义,等等。

正是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论述,孔子的“仁”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才真正挺立起来。而且,由于上述所有关于仁的界说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展现“爱人”之道的,所以,我认为,“爱人”乃是孔子仁学的本质内涵,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所谓“忠恕之道”是仁学的基本方法论;在实践层面,孝悌之道是为仁的起点,而博施济众则是行仁的终极目的。

二、 仁学的维度

孔子的仁学是一个具有多种维度和内涵的思想体系,其中伦理学的维度是仁学的实践性层面,也是仁学最主要的内容。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伦理学的构建都有其哲学基础,伦理规范的“应然”(oughtto be)只有从哲学的“实然”[to be]中逻辑地演绎出来,它才具有“道理”(the principle of the wayor human reason)的普遍性和强制性,它才会真正地内化为主体自觉的道德实践,从而完成“绝对命令”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孔子提出仁学的目的是欲“复礼”,也就是要加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仁学的构建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孔子的十种形象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礼记4
    略谈孔子的乐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知畏天命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为人之道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论语》全文3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五·四”批孔献疑
    礼记5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8
    孔子伦理思想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9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礼学的功能
    礼记10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礼记6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孔子行年表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礼记7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