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为政之道

孔子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所以求“安”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最终归宿。当然,这种“安”既有主体本身的内在之“安”,也还有外在于主体的社会客体之“安”。孔子认为,主体内在之“安”以“安”于“道”为最,它主要是通过“修己”之学即“内圣”功夫来达成。但求个体的内在之“安”即“独善”并不是孔子仁学的唯一目的,在“仁者,爱人”的命题中,“立人”、“达人”与“兼善天下”等,乃是孔子所力求实现的理想目标之一,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但是,“安人”和“安百姓”应当采取何种方式来进行呢?这便涉及到孔子及儒家的“外王”之道,即为政之道。孔子的为政之道主要包括“为政以德”的王道政治、“无讼”主义的法制思想、“富民教民”的经济之道和“义战”“慎战”的军事之道等方面。

一、为政以德

“王道政治”是孔子为政之道的理想政治模式。而所谓“王道政治”,是指依王者即统治者之“道”而进行的政治活动。这里的“王道”一词,既指“王之道”即王的统治方式,包括政治制度安排、政治运作方式等,同时又指“王”之所以能“王天下”的内在根据。不过,在中国传统政治学中,“王道”一词是孔子及儒家用来特指一种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概念,而这种理想的政治模式又主要是指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为代表的治国之道,孔子称之为“先王之道”(《论语·学而》)。由于孔子主张“从周”,故其“先王之道”具体来说是指“文武之道”而言。与孔子言必称“周公”不同,孟子则“言必称尧舜”,并提出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说(《孟子·公孙丑下》),认为自尧舜到汤、由汤至文王、文王至孔子,其间皆为五百年,并且存在着一以贯之的“道统”。那么,孔子和孟子所谓之“王道”有哪些特定的政治内涵呢?

孔子的学生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就是说,在孔子看来,“先王之道”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礼乐政治文化。对此看法,孟子表示赞同,说:“有人于此,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此说是以“具体性”即孝悌来突出“普遍性”即先王之道。这是因为:传统社会是一个宗法一体化的社会结构,故孝悌是礼仪体系的根本部分,也是传统政治的基础。而说得更明白的则是《礼记·乐记》:“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总之,可以肯定的是,以礼乐为三代文化特别是周文化的象征,这是孔子及之后思想家的一个共识。

但是,如果仅仅从礼乐制度方面来认识“先王之道”,这还只是一种表面的认识,因为,“王道”之所以为“王道”,就在于它是一种“王天下”之道,而任何统治者要想“王天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它是否靠一种制度安排来维护,而在于它是否创制出了一套尽可能符合社会正义的制度体系,或者更进一步说,这种制度创设是根据什么政治理念来进行的,其政治制度的合法性依据何在?而一旦我们将问题深入到这一层次,则意味着前述将“先王之道”定格于礼乐制度上,还只是一种对“王道”的外在描述,而非是对“王道”的内在触及。那么,“王道”的内在方面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意蕴呢?关于这一问题,《尚书·洪范》早有界说,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可见,“王道”在本质上是指一种大公无私、正直无偏之道。换言之,“王道”之所以为“王道”,就在于它是基于这样一种伦理道德基础的政治制度安排。但是,何谓“无党无偏”?“党”,实际上就是指为了某种私利而拉帮结派的行为,所谓“结党营私”是也;而“偏”,不正之意,指在处理问题或制度安排过程中不能站在公正的立场,而偏向于其中的某一方。但是,我们知道,在三代的政治设计中,果真存在过一种“无党无偏”的“王道”政治么?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尚书》所谓“正直”的“王道”又是指什么而言呢?实际上它是指一种以“敬德保民”为特征的政治理念。在前几章中,我们已经指出,在周革殷命的过程中,周代的统治者意识到“民”是一个“王”是否能“王天下”的关键因素,故而“王道”政治的核心是如何得“民心”。而要得民心,就必在政治制度安排上对民众的利益有所照顾或考虑,《泰誓》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所以相上帝,宠绥四方。”即君王及官僚体系的产生,都是上天为了保佑下民而设。《泰誓》甚至认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等。这些都表明:在周代的思想家看来,“民意”或“民心”与“天意”或“帝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样,“王道”政治的合法性就在于它是否有充分的民意性。这种政治民本主义思想为后来的历代儒家所继承,如孔子:“仁者,爱人”,其中之“人”,就包括或主要是指“民”而言;如孟子:“得于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孟子·尽心下》)如荀子:“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略》)如董仲舒:“天之生民非为王也,天立王以为民也。”(《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等等。由上可知,孔子及儒家所谓“王道”实际上是一种“得民”之道。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王道”政治并不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因为,“民本”的含义虽是“以民为本”,但不是“由民作主”,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便充分地表白了这种民本主义的政治本质。

“王道”政治是以“得民(心)”为主要价值取向,然而,怎样才能得民心呢?孔子认为,欲得民心,首先是要恢复“礼治”,即“为国以礼”(《论语·先进》),“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这是因为,西周以来,特别是春秋之际,整个社会陷入了一种“礼崩乐坏”的状态之中,而这种状态也就是一种“无道”即“王道”失落的表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论语·季氏》)可见,孔子所谓“有道”,就是欲恢复由“王”来行“礼乐征伐”之权的“道”,也就是礼治。那么,在春秋之际要恢复礼治即“王道”是否存在这种可能性呢?孔子认为,虽然“王道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为政之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人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孔子伦理思想
    礼记8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5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论语》全文3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