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独立学派的儒家形成于春秋末年,孔子是其创立者。在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大局中,孔子适应形势,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庞大思想体系。孔子抱着为实现“仁”、“天下大治”的理想而培养“美”、“善”兼备的人,才从事文艺教育活动的。孔子不但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他的文艺思想与哲学、伦理、教育等思想是一致的。在先秦诸子中,孔子是最早重视文艺及其社会作用的。他为了实现自己“为东周”、“易天下”的政治思想,将文艺思想通过诗、乐、礼、自然美熏陶等进行艺术教育,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这是他著名的诗教纲领。在他看来,学诗可以促使受教育者自我完善,“不学诗,无以言”(《季氏》),突出了“诗”的移情养性的作用。春秋时期,引诗与赋诗,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已广泛运用,《左传》中记此类事例极多。孔子热心于政治改革,奔走诸侯之间,耳闻目睹,深切领会到它们的实际效果。“诗三百”的社会功利价值引起他的充分重视,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正是肯定“诗”的社会功利作用。在肯定诗的社会功利价值的同时,他提出“兴、观、群、怨”,充分强调“兴”是基础和枢纽,而“兴”必与“情”相联系,只有引起人的审美情感的诗,才能激发人的“神思”,使受教育者在共鸣中产生“观、群、怨”的感触。王夫之在《诗释》一文中,曾引用孔子关于“兴、观、群、怨”的诗歌美学的辩证关系,“于所兴而可观,其兴也深;于所观而可兴,其观也审;以其群者而怨,怨愈不忘;以其怨者而群,群乃益挚;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王夫之的阐述是深得孔子论诗教的精神实质的。孔子推崇雅颂等古诗歌,《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说明孔子重视文艺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以中和为美及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美学观点,也就使得孔子更注重雅乐在陶冶人们道德情操,促进人们性格完善上的作用。但他重视《国风》并不亚于雅颂,他说:“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阳货》),《周南》是《国风》中的一部分,是江汉间劳动者、平民的“心之歌”。孔子重视乐教。乐教是通过音乐、舞蹈、歌唱等艺术手段来进行的。孔子所说的“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乐”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它包括音乐、歌唱、舞蹈、建筑、绘画、雕塑、仪仗等等,如孔子推崇的《韶》、《武》诸“乐”就是包括音乐、舞蹈、歌唱等在内的综合性的“乐”。狭义的“乐”则是指音乐,《论语?泰伯》“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的“乐”就是指“音乐”。所以,我们应该将他的“乐教”的思想看做是对艺术教育的理论概括。孔子衡量“乐”的标准是“尽善尽美”,“子谓《韶》美矣,未尽善也”(《八佾》),朱熹解释说:“《韶》,舜乐;《武》,武王乐。美者,声容之盛;善,美之实也”,郑玄注:“《韶》,舜乐也,美舜自以德禅于尧;又尽善,谓太平也。《武》,周武王乐,美武王以此定功天下;未尽善,谓未致太平也”。尽善尽美,乃孔子所追求之最高理想。孔子尽善尽美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礼教,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政治教化,狭义的是指道德规范与道德修养。从政治角度看,“礼教”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的核心,孔子所说的“道之以德”的“德治”思想,指的就是“礼教”。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内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季氏》),这就是说,如果离开“仁”的原则,礼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形式,对于教育人与治理社会没有好处。从教育的角度看,他的“礼教”主要是指德化或德育。“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学而》)。孔子把“中和之美”的思想贯穿于道德实践和政治实践之中,这与他“为东周”与否定“苛政猛于虎”的政治现实的精神是一致的。除诗教、乐教、礼教外,孔子还重视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这里包括有美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里仁》)择居要择美的社会环境。“知者乐山,仁者乐水”(《雍也》),就是指美的自然环境。分析孔子的文艺思想,还应了解其艺术实践活动。孔子精通乐理,“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子罕》),很多资料表明,孔子不仅限于对文艺的了解,他本人还是一位很有修养的音乐家,既有一定的音乐演奏本领,还是第一位把音乐列为教育课程的老师,六艺中,‘乐’是其弟子们的必修课。孔子的文艺思想,反映了他所处变革时代中复杂的矛盾,也给我们留下了富足的思想文化资源。孔子一生所追求的“仁爱”思想在封建社会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但他追求理想的精神却可以给当代的精神文化建设以深刻启示。孔子的文艺思想中有着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力图以乐教来建构完美和谐人性结构的思想,以乐成人的观点确实又有着超载时代、超载阶级的因素,可资我们利用。(需补充以乐成人的内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孔子文艺思想详细资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