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皇家祭孔 三朝最高学府
孔庙大成殿
皇家祭孔场所 三朝最高学府 见证传统文化 促进文化交流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朝皇家祭祀孔子的场所和国家最高学府兼管理国家教育的行政机关。
孔庙:举行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
北京孔庙是国子监的一部分,原称国子监孔庙或京师孔庙,是皇帝举行国家祭孔典礼的场所。早在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即命宣抚王揖建宣圣庙。元成宗铁穆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现址正式创建,大德十年(1306年)庙成。 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尊号历代不断加封。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特诏命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达到最高等级,而祭孔礼仪也不断提高,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祭孔礼节升为大祀。
北京孔庙历史上曾多次扩建和修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和布局。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座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大成门外有乾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群体。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三朝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
北京国子监是元、明、清三朝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8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10余固定展览对外开放
国子监东与孔庙相连,合于“左庙右学”之制,西有“射圃”(今箭厂胡同一带),南面为“南学”,是清代雍正皇帝钦赐学舍,总称国子监。国子监主体建筑历经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6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挂牌并正式对外开放,目前推出了《大哉孔子展》、《中国古代科举展》、《北京孔庙历史沿革展》、《大成殿复原陈列》等10余项固定展览。展览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场景相结合的方式,介绍孔子及思想、儒家文化、古代教育、科举制度等。还开辟了7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不断举办文化展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