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林
【主讲人简介】
孔祥林,1951年生人,中共党员,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曾任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曲阜孔子博物院院长,1997年被聘为山东省文物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孔子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名誉会长,韩国儒道会顾问。
著作有《图说孔子》、《大哉孔子》、《孔子文化大典》(合著)、《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合著)、《曲阜孔庙建筑》(合著并通校)、《曲阜—孔子的故乡》、《孔子故里》、《中国、日本、朝鲜的孔庙》(日文)、《行馀诗草》(旧体诗集)等10多种,文章有《朝鲜的孔子庙——儒家思想深远影响的象征》、《世界的孔子庙》、《中朝孔庙之异同》、《中、日、朝孔庙之比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孔子的交友之道》等50余篇,稿件被《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名人名胜词典》、《历史文化名城词典》等多种大型工具书采用。其中《曲阜孔庙建筑》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山东省志·孔子故里志》获全国地方志一等奖,曲阜孔庙建筑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曾在美国国际儒学讨论会、新加坡“儒学与中国文学”讨论会、澳大利亚世界语国际大会、台北儒学讨论会、日本“儒学与世界和平经济”学术讨论会、北京国际儒学讨论会、孔子学术会堂等发表学术论文。在韩国成均馆、日本九州大学、马来西亚古晋华文一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中学、日本多久孔庙、日本金兰之家等地发表演讲。论文和演讲稿或被收入论文集、或被报纸刊载、或译成外文出版发行。在国内外先后接受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奥地利、前苏联、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视、电台、报刊采访。
【内容提要】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