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秋贵
小时候听说书的讲精忠岳传,对岳飞是又崇拜又气愤,气他正当胜利在望的时候却听从十二道金牌的召唤,致使抗金大业功败垂成,还断送掉了自己和岳云、张宪的性命。后来听老师说,那是因为岳飞“愚忠”,所谓“忠臣不事二主”,所谓“君要臣死,臣不死便是不忠”,都是“孔孟之道”毒害的恶果。
再后来读了点书,又知道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孟之道”便成为贯穿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待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之后,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以批孔为主张立宪和否定君权帝制的第一要务,而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又都以尊孔为其倒行逆施粉饰张目。正反两方都把孔子、“孔孟之道”与君权、帝制捆绑在一根柱子上了。
更往后又多读了点书,才知道百年来也有些人认为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并非如此,那个维护君权和帝制的孔子,是董仲舒等一些后来的儒家歪曲和再造的。六十年前,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就从孔子的反对派墨子的言论中反读出相反的结论:“孔子是袒护乱党,而墨子是反对乱党的人”;“孔子的立场是顺乎时代的潮流,同情人民解放的,而墨子则和他相反。”①
那么,孔子究竟是忠君的孔子还是袒护乱党的孔子?是维护帝制的孔子还是同情人民解放的孔子?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还原孔子和“孔孟之道”的本来面目,从其反对派或其他诸子的评判中去发现、对比或反观,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却是很不够的,最根本性的是要从孔子自己的言行中去寻求真实的答案。
孔子的言论,普遍认为可信度最高的是《论语》。粗略检点《论语》中直接提到“忠”的14处,只有1处是指君臣相处,而其涵义尚有商榷,其余13处都与君臣关系不甚相干。
1.《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的忠实门徒,把他的话录入,是可以视同孔语。这里的“忠”,是尽心尽力的意思,而且是通指处世为人的态度,并非专指对待君主的态度。
2.又: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个“忠”也是通指为人处世,是诚实。
3.《为政》: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这更是指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是说管理者要做老百姓的表率,不仅与忠君毫不相干,而且恰恰相反,是对包括君在内的政治家们提出要求。《颜渊》篇里,孔子回答季康子问政,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学》第九章也说:“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都是同样的意思。用现代语来讲,就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不做坏事,才有资格批评别人。
4.《八佾》: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惟独这一处讲的是君臣关系,但却不是单方面的,无条件的,而是相互的,相对的,并且相互之间,君是主导的一方:你待我以礼,我才待你以忠,否则便不是这样。孔子对于君臣关系的态度就是如此,《论语》还有多处论及,下文再述。
5.《公冶长》: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令尹子文的忠,是忠于事,忠于职守、职责,而不是忠于君主个人。
6.又: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庄子里,都会有象我这样忠诚守信的人,只是他们没有我这么爱学习。这个“忠”,显然还是做人应具的基本品德,对任何人都要忠诚讲信用,可以包括君主,但决不是专对君主。
7.《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从四个方面教导学生:文献、行为、忠实、信任。忠,依然是指做人的基本品德要求。
8.《子罕》: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与前引[2]《学而》完全一样。
9.《颜渊》: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这里的“忠信”,也与[2]、[8]等所引同义。
10.又: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连朱熹都把“行之以忠”解释为行政办事要表里如一,而不是讲忠于君王。
11.又: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明确地是对待朋友的态度,忠即真诚,即尽心。
12.《子路》: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与人忠”,自然是说与任何人交往都应当忠实尽心。孔子还特别强调:即使到了没有文化的落后地区甚至野蛮地区,也不可放弃这几样德行。
13.《宪问》: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既然爱他们,怎能不加以勤勉?既然忠于他们,怎能不给予教诲引导?既操心其生活,又操心其成长,显然是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以及爱民如子的父母官对老百姓的态度。这个劳之、诲之的大前提是自己内心充满着对对象的真诚与爱心。
批孔者往往抓住《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否认孔子爱民,斥之为愚民政策。连尊孔的朱夫子、程夫子们都欲辩无言,至今许多学者也认为这是孔子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其实那是对孔子严重的误读和曲解。这句话的正确句读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知”是使动词。意思是:对老百姓中(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