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张远山
 

 


  楚王在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失了。左右的侍从立刻要去寻找。楚王制止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必找了。”孔子听说此事后评论说:“为什么要把‘楚人’与‘人’区别开来呢?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这样就符合仁义了!”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说道:“为什么要把‘人’与‘天地’区别开来呢?不妨说:‘失之,得之。’这样就符合天道了!”

  寓言中的这个楚王非常了不起,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君王。在他的心目中,他自己与他的臣民一样,都是平等的“楚人”。如果给这个楚王戴一顶现代化的高帽子:楚王是一个民主主义者,达到了伦理的道德境界。

  寓言中的孔子比楚王更了不起,他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思想家。在他的心目中,每个人与天下的任何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人”。如果也给孔子戴一顶现代化的高帽子:孔子是一个世界主义者,达到了哲学的自由境界。

  寓言中的老子比孔子又更了不起,他超越了古今一切人,在他的心目中,人与天地万物也是一样的,都是造化和自然的平等产物。如果也给老子戴一顶现代化的高帽子:老子是一个宇宙主义者,达到了宗教的天地境界。

  这个寓言出自《吕氏春秋》第一卷,是该书的第一个寓言。它有贬低孔子、尊崇老子或曰扬道抑儒的倾向,在儒学成为官方学说之前,似乎也不足为怪。虽有褒贬,但这个寓言确实抓住了儒、道两家学说的要旨,寓言中孔子和老子的话,也都符合各自的口吻,称得上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上乘寓言。但《吕氏春秋》是杂家之作,书中的大部分材料都是摭拾先秦诸子成说,而非师心独创。秦火之后,先秦子书亡佚甚多,因此《吕氏春秋》中的许多思想资料都成了海内孤本。这个寓言的原作者是谁,也就难以考定。现在能够看到的先秦子书中,惟有《公孙龙子·迹府》中涉及过这个寓言。

  公孙龙作为邓析、惠施之后的名家集大成者,以他的“白马非马”论名重当时,也受到几乎所有其他思想家的一致反对。但是所有的反对者都无法正面击败他的学说,除了谩骂和诽谤别无良策。于是孔子的后裔孔穿出马,假意请求公孙龙收他为弟子,但拜师的条件是,要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于是公孙龙有一段精彩绝伦的言说:

  “我之所以为世所重,正是因为白马非马的学说,你要我放弃这个学说然后收你为弟子,那么我就没什么东西可教你了。况且你想拜我为师,说明你承认智慧和学问都不及我;现在却要求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说明你又认定智慧和学问都超过我,这不是太荒谬了吗?再说我的白马非马论,是你的祖先孔子也赞成的。楚王有一次打猎,丢了一把宝弓,他的随从要去找。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孔子知道后说:‘只须说“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说“楚人”?’由此可见,令祖孔子认为‘楚人’和‘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楚人非人’。我的‘白马非马’,正是要论证‘白马’与‘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与你的祖先孔子的‘楚人非人’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虽说他并没有论证。你不反对令祖孔子的‘楚人非人’,却反对我的‘白马非马’,不是太荒谬了吗?总结一下,先生要维护儒学,却又反对孔子的‘楚人非人’;先生要拜我为师,却又反对我的‘白马非马’。这是双重的荒谬!”

  孔穿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此后再也没有人敢与公孙龙正面交锋。

  公孙龙的这段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揭穿孔穿“先教后师”的可笑伎俩,用严密的逻辑证明了其中的荒谬。第二个要点是用孔穿的本门学说、他的祖先孔子的一个故事,引出与“白马非马”同构的“楚人非人”。虽然《公孙龙子·迹府》的原文并没有明确地归纳出“楚人非人”这一说法,而是我根据文意特别予以点出的,但那是因为文言尚简,公孙龙的本意无疑就是如此。不愿读原文的读者可以看我的转述是否逻辑圆满,愿意对照原文(见附录一)的读者可以判断我是否歪曲了原意。

  我并不因为赞成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就贸然假设这个失弓得弓的故事是史实──那样公孙龙就真的得到了孔子的有力援助,但恐怕公孙龙并不希罕;相反,我认为这是公孙龙创作的一个寓言。但正如我在本篇开头所说,这一寓言是符合孔学宗旨的,《吕氏春秋》的作者只是根据这个绝妙的寓言再加以发挥,踵事增华地添加了老子的评说而已。如果读者同意篇首的那个寓言是有说服力的,那么就无法站在孔穿们的一边来反对公孙龙。即便“楚人非人”之说并非史实,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也不会因为没有圣人的支持就失去其真理性。真理永远不需要圣人和任何权威的支持,真理只需要事实和逻辑的支持。

  至于“白马非马”学说以及公孙龙全部思想体系的重大意义,当然不是本文所能详论的。我只希望通过这篇小文,廓清两千年来中国学人对公孙龙的历史偏见──“白马非马”决非望文生义者所误以为的谬论──并盼望有更多的热爱真理者投身于对公孙龙的绝学的研究和探索。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政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孔子名言录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孔子伦理思想
    礼记8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君子之道
    礼记9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5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论语》全文3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孔子年谱
    为人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孔子身世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周礼》2
    孔子生平简介
    《周礼》1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思想家——孔子
    论语新译及解读
    中庸
    《周礼》3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生平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孔子简介
    礼学的功能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