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达三
孔子从来都是处于风口浪尖上,从来不会寂寞。西方人说,有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在中国,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孔子。特别是,在目前声势渐大的“孔子热”中,孔子的面相更是呈现复杂多元的趋势。
政府似乎在反省自己先前对待孔子的大批判政策,而开始小心翼翼转到利用孔子上来。毕竟,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能为信仰危机、道德失范、社会失衡等一系列的紧迫问题,提供某些借鉴。所以,政府在海外,即使推广汉语教育的机构,也要挂上“孔子学院”的牌子。而所谓曲阜的官方祭孔和济宁“圣诚”的筹建,尽管都有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商业操作上的考虑,但也可看为一个大的转变。毕竟,几位离任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也冒雨参加了9月28日的曲阜祭孔。
与政府对孔子采取“利用”的态度不同的是,在民间开始出现一批孔子的坚定信仰者。他们不但真诚地践行孔子的思想学说,而且穿儒服、习古礼。“华夏复兴论坛”的百余名网友,就即将于10月3日集会于曲阜,身着儒服和采用古礼来祭祀孔子。此外,一种尝试组建“孔教”或“儒教”的努力,也正在民间正悄然兴起。香港“孔教会”会长汤恩加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一些民间的朋友还说,在很多地方,基督教的势力已经大得惊人。他们希望有自己的宗教,来抵消基督教的影响。
知识精英们对孔子的理性和宽容,有着明显改观。当然,“大陆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如蒋庆、陈明、康晓光、盛洪等人,对孔子有信仰的成分。2004年7月贵阳阳明精舍儒学会讲时,四人就对孔子像行三跪九叩之大礼。还有一些老先生,也对孔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化热的领军人物庞朴,就公开宣称自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而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更是提出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实际上,近几年已经有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断提出这个议案。当然,对于一些孔子的坚定信仰者而言,仅仅是把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还是不够的。他们希望能把孔子诞辰定位为中国的“圣诞节”。
知识界的声音永远不可能统一。一些激进派人士,对“孔子热”已经有所不满。袁伟时在批评“读经”运动时说,中国人没有必要为古人“殉葬”。在美国任教的薛涌,更是对目前的“复古运动”冷嘲热讽。实际上,他们担心的是孔子被政治利用。或者说,他们要借批评孔子来批评现实。这点,秦晖似乎看得比较清楚,他形象地说,有些人不敢直接批评现实,就拿孔子开刀,是为“荆轲刺孔”。还有一些人,受西学影响比较深,对孔子采取了“妖魔化”的方式,而对“自由”、对美国则采取了“乌托邦化”的处理。更有一些网络上的“粪青”直接说:“孔老二是中国专制的帮凶。”
不过,中国思想界中的激进派,也不是铁板一块。以“中道自由主义”论题闻名的秋风等人,对孔子的态度更为温和些。他们想在孔子思想和儒学传统中挖掘一些自由主义和宪政法制的资源。激进派中的另一支新左翼,大部分人还没有对孔子进行反思。不过,甘阳要在新时代“张三统”,其中有一“统”就是儒家的传统。韩德强则宣称孔子的思想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是现代性乃至后现代性的思想了。而何新,则更是直接以“新儒家”自任,他写了一本《论语新解》,据说卖得还不错。
不管怎样,真实的孔子只有一个,而后人眼中的孔子则有多个,因为这个孔子是经过他们自己的理解和阐释的。后人眼中的孔子,矛盾、复杂、诡异,甚至是如同他自己的左右手互搏,不分胜负。不分胜负也好,这种“互搏”或许能给我们打开新的思想空间。毕竟,中国还是离不开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