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作者:乐爱国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儒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同样,他的养生思想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主要源泉。尤其是,他的“仁者寿”的概念作为儒家养生学的基石,不仅是历代养生家的炼养旨要,而且也可成为今天养生保健的行为指导。

一、概念的提出
   孔子提出“仁者寿”的概念可见《论语·雍也》。其中说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什么是“仁”?孔子所谓的“仁”,主要是指“爱人”,“仁者,人也”;就是要与人为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既包括政治典章制度、社会道德规范,实际上也包括既定的生活方式;“克己复礼”就是要按照既定的社会规范为人处事。

在今天看来,与人为善,按照社会规范为人处事,是伦理道德问题,与养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孔子为什么会把“仁”与长寿联系在一起呢?在孔子看来,“仁者”具有以下的心理特征:“仁者爱人”,有爱心;“仁者乐山”,热爱自然;“仁者静”,心灵平静;“仁者不忧”,心胸坦荡;等等。在今天看来,“仁者”所具有的这些心理素质对于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的确具有养生的功能。

    关于“仁者寿”,在主要纪录孔子言论的《论语》中并没有更多的说明。《礼记》中的《大学》据说是“孔氏之遗书”,又说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大学》中有一句话说道:“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宋代著名思想家朱熹注曰:“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这里的“德润身”中的“德”当然是指“仁”;因此所谓“德润身”与“仁者寿”实为同义。“德”为什么可以“润身”?因为有“德”,因而“心广体胖”;心中无愧怍,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所以心灵“广大宽平”,因而“体常舒泰”。《礼记》中还有《中庸》一篇,据说是孔门传授心法,由孔子之孙、孔子门人曾子的弟子子思所作;其中引孔子所言:“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在这里,孔子以舜为例子,说明“大德”,“必得其寿”。朱熹特为注曰:“舜年百有十岁。”明确指出舜因为“大德”而得以长寿。

    现存《孔子家语》一书,为三国魏王肃所撰,书中有不少孔子的言论,其中一则说道:“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这段所引孔子对“仁者寿”的说明,其中认为,“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会伤及生命;而生活有规律,作息、饮食有所节制,劳逸适度,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不在精神上自我伤害,这样的“智士仁人”则能长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段说明是否确实为孔子所言,学界仍有争议,尚待进一步考证。
 
 二、历代的诠释

    儒家文化是以儒家经典为核心通过诠释儒家经典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而建构起来的;同样,儒家养生学是历代学者对于儒家经典中有关养生思想的不断诠释和发挥。虽然孔子没有对“仁者寿”作更多的解释和论证,但是,“仁者寿”这一概念作为儒家经典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并在不断的诠释中发挥出新的内涵,从而构成了儒家养生学的基石。

    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认为仁人没有贪欲,内心清净平和而中正,因而多寿。宋儒邢昺的《论语注疏》在注释“仁者寿”时说:“仁者寿者,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认为仁者无忧无虑、清心寡欲、性情平静,所以长寿。显然,这里都是从养生学的角度诠释“仁者寿”这一概念。

    宋代大儒司马光在诠释“仁者寿”时说:“孔子曰:智者乐,仁者寿。盖言知夫中和者,无入而不自得,能无乐乎!守夫中和者,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能无寿乎!……《中庸》曰,有德者,必得其寿。盖言君子动以中和为节,至于饮食起居,咸得其冝。则阴阳不能病,天地不能夭,虽不导引服饵,不失其寿也。”在这里,司马光把“仁者”诠释为“守夫中和者”,“以中和为节”的君子,要求以“中和”为人处事,并认为这样就能够长寿。这也是一种对“仁者寿”的养生学的诠释。

    当然,在儒家那里,“仁者寿”还有另一种解释。东汉儒家荀悦在所著《申鉴》中说:“或问:仁者寿,何谓也?曰: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征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也就是说,仁者既不伤害自己的身心,也不伤害他人他物;既不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违背伦理道德,所以吉祥好事连连不断,而不会有天灾人祸,这就是长寿之术。同一时代另一位儒家徐干在所著《中论》中说:“或问孔子称仁者寿,而颜渊早夭……岂圣人之言不信,而欺后人耶?故司空颍川荀爽论之,以为古人有言,死而不朽。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身既殁,其道犹存,故谓之不朽。夫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精魄之荣华也。君子爱其形体,故以成其德义也。夫形体固自朽弊销亡之物,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德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哉?……孔子曰:仁者寿。此行仁之寿也。孔子云尔者,以仁者寿利养万物,万物亦受利矣,故必寿也。”在这里,“仁者寿”指的是品德高尚者死而精神不朽,是从伦理学的角度诠释“仁者寿”。

    无论是从养生学的角度还是从伦理学的角度诠释“仁者寿”,都要求人有仁爱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不仅身体上能得以长寿,而且品德上也能不朽,这正是“仁者寿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人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孔子伦理思想
    礼记8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礼记5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论语》全文3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