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赵超 吴晶)9日在京开幕的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为与会者带来一个好消息:截至目前,全球已建立孔子学院249所,比去年新增47所,孔子课堂总数也达到了56个。这样的数字意味着,“汉语热”并不是一时兴起,随着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汉语将被不断传播并保持热度。
中 国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主要模式是在国家汉办的统筹和帮助下,由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共建。从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设立到现在,各国孔子学院所在高校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与孔子学院与所在高校竞相发展的良性互动。
2008年,中外方对各国孔子学院的投入达到1亿多美元,使得孔子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各国孔子学院共有专兼教师和管理人员2100人,专用办公和教学场所面积约4.6万平方米,共用面积9.6万平方米,大部分孔子学院配备了语音实验室、图书资料室,并建立了网站。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副校长韦格纳告诉记者,学校所属的中文研究院拿到了政府提供的1000万欧元的资助,部分将用于孔子学院的建设。同德国的这所大学一样,各国设立孔子学院的大学和当地政府都在尽全力为孔子学院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财力: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在办公场地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又划拨500平方米的场地供孔子学院专用;美国芝加哥市政府今年专门拨款443万美元用于支持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
与此同时,孔子学院的共建模式也推动了中国高校与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合作。
重庆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欧可平认为,中国大学参与建设孔子学院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加快了教育国际化的能力。孔子学院软件、硬件方面都要求大学做好准备,所有参与人员都需要有跨文化技巧和语言沟通能力。
据了解,目前中方参与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高校有109所,通过孔子学院,教学、科研方面的交流都较之以往有了极大突破。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刘川生认为,“孔子学院只有将自身建设与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紧密结合,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孔子学院虽然刚刚起步,但已显示出有利于大学教育质量提高的趋势。同时,孔子学院搭建了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平台,有助于提高双方大学的学科建设水平。”
与会者普遍认为,孔子学院能够快速发展的一个宝贵经验是融入当地社区,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发挥自身优势,丰富教学模式,突出办学特色。
一些国家孔子学院将社区内的企业员工作为汉语培训的对象,形成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据统计,目前美国开设汉语课的中小学从3年前的200所增加到1000多所,学习汉语的中学生从2万人增加到13万人;法国360所主流中小学开设了中文课,学习汉语的学生达2.2万人。
孔子学院虽然设立在校园内,却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辐射到了社区。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孔子学院举办的“时代中国”摄影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英伦三岛持续近10个月,观众超过10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孔子学院的影响。
据统计,目前各国孔子学院已开设各种层次的汉语课程6000多班(次),注册学院达12万多人,举办2000多场次文化活动,参加者达120万人。
如何吸引更多的生源、扩大孔子学院的规模,是本届大会的焦点话题之一。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赵勇介绍了用先进技术手段打造孔子学院品牌的经验。通过自行开发的学习汉语多媒体游戏,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已吸引在线注册学习者逾万人。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席格伦说,示范课程和文化活动起初可以不收费,这样可以吸引眼球。同时面对企业的中国文化课程很受欢迎,可以率先实现创收。
韩国顺天乡大学校长徐教一认为孔子学院应尽量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在当地政府的鼓励下,顺天乡大学所在社区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学习汉语,孔子学院的声誉也逐渐扩展到相邻城市。
中国教育部部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副主席周济提出,今后孔子学院应建成“三个中心”,即推广中心、教学和培训中心、考试和研究中心,以此带动和引领当地社会学习汉语,使人们了解中国的热情持续高涨。
据他介绍,近几年,孔子学院总部积极开拓市场,通过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合作,开发完成了38个语种的《汉语900句》广播和在线学习教材;在英、法、美、澳等国家举办汉语教材资源展,向100多个国家上千所学校赠送教材、图书和音像资料130万册;开通网络孔子学院,面向全球提供汉语课程和教学资源,上传各类汉语多媒体教学资料片2000多集。
利用电视媒体举办的“汉语桥”成为一个品牌汉语推广项目,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的大中学生和在华留学生参赛,邀请了1500多名国外中小学校长和师生访华。孔子学院总部还向美国派出中国语言文化讲师团,分赴20多所中学举办汉语示范课和中华文化讲座等活动,受众超过1万人。
据统计,全球已有4000万非母语汉语学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