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朝晖 摘 要:孔子是有“心”的,但在偏视的实证心理学眼里,孔子之“心”一直被迷蒙着。在重构的大心理学视野中,原本的孔子之“心”被发现了,它在实证心理学没有耕耘的另一块领地里早已建起了内涵知性、德性、悟性、志性的独特架构。明晰和修复它,不只推动心理学的发展,更是在中国本土文化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所迫切要求的。
关键词:孔子;心;探析;修复
对孔子的研究自古以来即为显学,研究者和研究成果的数量都难以计数。然而,也应该看到这样深入广泛的大量研究大都集中在孔子之“心”外。孔子虽然没有像陆、王那样建立“心学”,这也许是对孔子之“心”研究甚少的原因,但孔子确实有“心”。随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一些学者便用西方心理学的模式来研究孔子,出现了不能“心”—“心”相印的现象。这种不相印的原因在于对历史文化的完全“窄视”和扭曲。用新的视野探析孔子之“心”,对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孔子是有意义的,对推动心理学的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同样是有意义的。
一、迷蒙的孔子之“心”
西方心理学产生之前,自古以来就有人对孔子之“心”进行研究,只不过这种研究基本上都处于未被明确意识的状况,大都采用的是历史文化和注疏诠释的方法,研究结果较零散,夹杂于各种文献之中。随着以实证科学面貌出现的西方心理学传入中国,张耀翔、梁启超等人兴起了一股用西方心理学研究国学的潮流,孔子成为当然的研究对象之一,于是有了徐谥棠撰写的《中国古代心理学》发表于1923年3月7~10日的《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该篇长文的导言之后即是《孔子心理学》,这在当时是大胆且有创新意义的,但不幸的是它也成为使孔子之“心”变得迷蒙的开端。1949~1978年,孔子本身就成为人们除了批判之外再也不敢触及的论题,心理学一度被宣布为“伪科学”,更别说探究孔子之“心”。
1978年后,随着心理学在国内被承认为一门科学,对中国古代心理学的研究也形成一股潮流,其中自然少不了对孔子心理思想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用的“心理”一词后面没有“学”,因为在当时的心理学范式中,孔子是不存在心理学思想的,他有些心理思想但不成其为“学”。在这种范式中,心理学仅仅是关于脑的科学,而不是关于脑和心的科学,这与数千年来华夏文化理念中“用脑只会变得聪明,用心才会变得智慧”存在着显然的差异乃至矛盾;杨鑫辉对陆志韦20世纪30年代做出的中国“百家而后汉晋无心理可言”的结论提出了异议[1],然而就在同一篇文章中,他仍采用当时研究者普遍使用的西方心理学范式和方法对孔子的心理学思想加以分析,把它分为学习心理、德育心理、个性心理、教师心理、心理学的方法五个方面,该文代表了那个时期对孔子之“心”的典型认识。稍后出版的《中国心理学史》也采纳了类似的研究模式,在《孔子的心理学思想》[2]一节中分为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发展观、性习论、学知论)、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心理思想、教师心理思想五个部分加以阐述。这样的解释看似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实则哈哈镜中看人──面目全非,使孔子的原本之“心”变得越来越模糊了。用实证主义心理学来解读孔子之“心”是造成孔子之“心”变得迷蒙的根本原因,因为实证心理学无力深入主观经验世界,而这恰恰是在孔子“心”中深入广泛地探究的领域;他们试图把人等同于自然物,把人的心理等同于自然现象,用物理、化学、生理的理论观点来解释人的全部心理现象,把心理学当成似乎是一门价值无涉的“客观的”科学,而孔子之“心”显然包含着明确的价值取向;虽然实证理论和方法过去是、现在仍是、将来还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支柱,但显然不是全部的和惟一的方法和工具,尤其因为它只关注“mind”而不关注“心”,超出它的适用范围的运用只会得出非真实的结论,对孔子之心的误读便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证。20世纪末重构心理学视野的思潮使迷蒙的孔子之“心”获得了得以修复与明晰的机会,这种大心理学观“不是要否定和消除心理学的实证性质,而是要开放实证心理学自我封闭的边界。……不是要放弃实证方法,而是要消解实证方法的核心地位,使心理学从重视受实证方法驱使的事实资料的积累,转向重视包容方法和体现价值的理论建树”。[3]只有在这种大心理学视野中,人们才有机会发现和探究原本的孔子之“心”。
二、发现孔子之“心”
孔子之“心”在哪里?孔子之“心”寓于《论语》。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使得它包含着独特的心理智慧和文化心理体系,这为我们解读孔子之“心”提供了宝贵且可靠的线索。在《论语》中共使用过74个带有心部的字,它们的使用频率(不含人名用字)如下表。
除了上表所列,《论语》中还有一些虽没有“心”部,但确实包含心理含义的字,它们的使用频率分别为:知,116次(名词意为知识2次、动词意为知道89次、同“智”25次);仁,109次(作为道德标准105次,作仁人义3次,同“人”1次);好,意喜爱,51次;欲,42次;信,38次;敬,21次;孝,19次;畏,10次;厌,9次;喜,5次;省,动词,4次;诚,2次;贪,2次;疚,1次。直到汉初的《尔雅》,才收入含心的意符的汉字一百余个,足见当时《论语》中所使用含心的意符的汉字范围是很广的,频率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说,《论语》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探讨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心理过程,进而探究人的本性和心性的著作,然而在惟有西方实证心理学才算心理学、只有冯特才是心理学鼻祖的偏视目光中,孔子之“心”自然不会引起注意或被误读。冯特及其他实证心理学家所作的贡献不可否定,但他们只是在攀登心理学顶峰时从与孔子和华夏文化不同的另一个坡面,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工具,追溯着不同的目标,前进了很长一段距离。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实证主义心理学产生之初看到包括孔子之“心”在内的众多传统心理学存在着严重的缺点相类似,人们现在看到实证主义心理学存在着严重缺陷,同时看到传统心理学所包含的合理部分,并试图通过互补的方式构建新的心理学架构时,才真正发现了实证心理学产生之前淹没在儒文化浩瀚大海中千余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