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化现象,而实证心理学在这一点上差不多是空白和盲点。单纯采用实证心理学的范式和方法对孔子之“心”的最大伤害也在于志性上,几乎使志性“昏死”过去,因此当前迫切要做的是唤醒它。从振兴华夏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中发展本土文化基础上的教育着眼,孔子之“心”和实证心理学之“心”好比人类在心理学研究领域走过的两个脚印,不能用一个来掩盖和践踏另一个,也不能只看到一个而忽视另一个,而是要沿着这个足迹向前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鑫辉.试论孔子的心理学思想[A].潘菽,高觉敷.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9-22.
[2] 高觉敷.中国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0-54.
[3] 葛鲁嘉.心理文化论要[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3.
[4]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 申荷永.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8.
[6] 张春兴.论心理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A].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台湾学者讲座教育与心理论坛论文集[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02-09-08(5).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