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C >> 陈情表 >> 正文

 

《陈情表》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陈情表》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山东省章丘市第一中学  黄吉岭  语文
课程分析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同时极力笼络西蜀人士,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他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将招来杀身之祸。李密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
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之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的表明心意,围绕“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学情分析 
    本班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只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很少,对文意和词句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困难。也正因为基础薄弱,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带着抵触心理。但他们很在意老师的评价,在提问和讨论时,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很多学生只注重字词落实,对作者写作意图、感情等方面往往忽略过去。本文陈述作者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不能为官的苦衷,重在抒情。因而教学时应在疏通文意,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
本班学生比较活跃,喜欢讨论,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可以设置适量问题,以引起他们的讨论或争辩,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
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本教学设计遵循这一原则,首先分析课程与学情,了解到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薄弱,只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以至于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带着抵触心理,这就要求老师循循善诱,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解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集中讨论、整体把握、重点突破的教学方法,切实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课时安排是一课时。自制多媒体课件,插入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和图片,以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3、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情感,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 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
(一)情境导入
(课件投影):古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欣赏一下李密的这篇“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的《陈情表》。
(设计意图:通过古人之口极言《陈情表》之感人肺腑,之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实录:学生兴趣十足,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的同学讲述了“东海孝妇”和“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从而创设了对比,活跃了思维,加强了感性认识,为阅读本文和解决课后作业作了充分准备。)
(二) 熟读文本 疏通文意
1、课件投影:自由诵读,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的用法及意义。
(1)注意以下加粗字的读音、用法及意义: 
臣以险   夙遭凶    门衰薄    日西山  
茕茕孑立    以贱微    生当首    责臣慢  
犹蒙育    过蒙拨    宠命优    功强近  
兄弟    除臣马    刘病日    相为命
(2)注意以下“以”的用法及意义: 
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粗词语的用法及意义: 
慈父见背      形影相      奉圣朝      臣孝廉  
臣秀才      臣郎中      拜表以      臣洗马 
名节      臣微志      晚有儿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诵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工具书解决语音和文字问题。只有解决了语音和文字问题,学生才能顺畅地通读全文;只有顺畅地通读全文,学生才能更容易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简要实录:各学习小组将本组学生通过朗读找出的生僻字分配到人进行查阅,每位同学都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2、(课件投影):聆听名家范读,品评正音,深刻体会。
    (设计意图:播放名家朗诵,一是帮助学生正音,二是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简要实录:同学们认真聆听了名家范读,提出了一些疑问,并就感情基调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3、课件投影:反复诵读,力求能顺畅地、有感情地朗读文本。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住读音把握准感情基调的情况下,顺畅地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简要实录: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或独诵,或齐诵,基本都能顺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鉴赏体味 感悟探究
      (一)了解背景 钻研题目
(课件投影):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什么呢?“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的。那么,李密的这个奏表,题为“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情”注解没有,那是什么呢?结合反复朗诵课文的体会及下列写作背景,你认为“情”在本文中有哪几层含意?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简要实录:学生非常踊跃,作了相关笔记,并划出很多能够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得出结论。)
(课件投影):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二)整体把握 理清思路
(课件投影):有感情地朗读《陈情表》,小组成员相互说说文中具体写了哪些生活琐事?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关注学生情感地发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简要实录:先各自独立思考,把关键句子出来,概括出要点。然后分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的小组内解决,有疑问的请教老师。教师将小组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课件投影):①父死母嫁,作者与祖母相依为命;②祖母年长且体弱多病,臣侍汤药,未尝废离;③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三)局部探究 重点突破
1、(课件投影):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尽孝与尽忠的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
(设计意图: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我们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特点。)
(简要实录:在老师的提示下,学生将文章最后一段细读了一遍,便划出了有关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忠与尽孝两者矛盾的办法的语句。)
2、(课件投影):若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学习本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富有逻辑的特点,为作文练习作准备。)
(简要实录:学生小组讨论,组长记下讨论结果,并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     
      将小组讨论结果归纳总结。)
(课件投影):本文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总之,文章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三  拓展延伸 发展能力
     (一)课件投影:请分组讨论下列问题:李密在应召赴任和奉养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 
     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如何看待?请同学们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然后发表自己  
     的看法。
(设计意图: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简要实录: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
课件投影:①李密放弃赴任在家奉养祖母,是一种“孝”,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予以肯定。②李密应召赴任,达则兼济天下,为民做官才应该肯定。
 (二)课件投影:细读《陈情表》,写一篇关于“感恩”的小作文,不少于150字。
(设计意图:通过作文练习,以增强学生的模仿和写作能力。)
(简要实录:同学们态度认真积极,有的低头沉思,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写得较慢, 
就要求他们课下继续完成,并写在作文本上;有的完成较快,写得较好,就要求他们在
班上展示:
    王学娟:你,是明亮的灯塔,在无尽的黑暗中为我闪出希望之光;你,是柔和的春  
风,在艰难的处境下为我抚平皱起的眉头;你,是坚实的梁,在可怕的死亡中为我开   
辟生命之路。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耳熟能详的话语不断地在我脑中回
荡。母亲,她用自己柔弱的脊梁为我们撑起天和地,用自己粗糙的双手为我们扭转乾坤。
感恩母亲,是我们每一个儿女的责任。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它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着感恩的心。“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为了自己的儿女可以付出一切,即使是自
己的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抵挡了灾难,在
她临死之际,她写了这样一条短信:宝贝,如果你能幸免于难的话,记住,妈妈爱你。
这位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再一次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
    毕淑敏曾经写过:“‘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
 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感恩
你的母亲,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束康乃馨,也许是一株野花……
    在“感恩”的天平上,它们等价。
        感恩,不只是豪言壮语。感恩,从这一秒开始。
    韩灵芝:绿叶,尽情地释放自己,映衬了荷花,挤出了阴凉;雪,忍受深深的孤寂,
保护了农作物,融成了水;落叶,面临凋落的危险,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大树。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匆匆忙忙的脚步中,我听到了一种声音,感恩的声音,愈
来愈强。
    ……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只是作业本上的一个
红五分;也许是花团锦簇的华衣,也许只是一双洁净的布鞋;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
许只是一枚野果;也许是数以亿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孝,稍纵即逝;孝,无法重现;孝,一失足成千古恨;孝,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就让感恩,伴随着《感恩的心》源远流长!
    齐敏敏: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绿荷感激夏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
洁;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腊梅感激寒雪,才有独立绽放的铮铮铁骨。
    因为感恩,我们肩上的责任日益沉重;因为感恩,我们由稚嫩走向成熟。感恩的心,
感恩父母,是他们用艰辛的汗水换来家的温暖;感恩的心,感恩老师,是他们用伟岸的
肩膀为我们撑起一片知识的天空;感恩的心,感恩社会,是所有人用他们的爱心让我感
到灾难来临之时,我们亿万同胞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搭载见证了我们的大爱。
        ……
    羊羔用跪乳来感恩亲情,乌鸦用反哺来回馈亲情,我们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
亲情。
    苍松不言,能靠劲拔回馈阳光的润泽;山峦缄默,能以巍峨回报风雨的灌注;云朵
无根,能用旖旎答谢天空的包容。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社会上的爱与真情。)
课后反思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设计。
1、学生基础薄弱,只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对文意和词句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困难,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首抓字词,疏通文意,让学生理解起来不算费力,否则,有些同学可能就会放弃学习。
2、借助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或争辩,找到规律方法,自己解决问题。
4、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因为文言文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座难以攀登的大山,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也能看到山上的风景,成就感自会油然而生,学习动力也自会被调动起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为高中语文教学补充了新的血液, 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能力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该理论指导的教师引导下,学生一定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更多地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的喜悦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陈情表》典型教学设计研究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李密《陈情表》赏析3
    《边城》赏析
    《陈情表》原文及翻译
    《陈情表》译文
    陈情表
    陈情表原文和译文
    陈情表教案示例三
    陈情表原文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原文/注释/译文/作者/赏析/整…
    陈情表·精粹教案集(3则)
    《陈情表》原文和译文
    《诫子书》摘录、感悟、注释、原文
    事真情浓理切——《陈情表》赏析
    李密《陈情表》赏析
    李密《陈情表》原文、注释、译文
    《陈情表》与《项脊轩志》赏析
    感人肺腑 情真意切--《陈情表》赏析
    纯是一片至性语——李密《陈情表》赏…
    欧阳修《泷冈阡表》赏析
    陈情表 赏析
    陈情表教学
    《陈情表》 注释 原文 翻译 通假字
    《陈情表》的说服艺术赏析
    《陈情表》教案
    以情动人,感动“上帝”——《陈情表》…
    《边城》正是“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
    小说《边城》简析
    论《边城》的人情美
    《边城》里河水的象征意义
    也谈沈从文《边城》的意蕴
    陈情表教案示例
    陈情表课文研讨
    陈情表 ——李密
    淡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李密《陈…
    【《陈情表》文言知识归纳】
    【《陈情表》教案1 】
    【《陈情表》教案2 】
    感天动地赤子情——《陈情表》赏析
    李密《陈情表》分析讲解翻译
    《陈情表》原文和译文
    教材分析陈情表
    《陈情表》教学案例分析
    李密《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弱势者的困境解脱——从《陈情表》看…
    高三教案陈情表
    陈情表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1
    【《谈谈孝道》阅读 】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分析
    《陈情表》教案 学案
    《陈情表》学案
    陈情表教案二:
    陈情表第二课时
    陈情表教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解读《边城》
    陈情表·精粹教案集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精粹教案
    陈情表·精粹
    陈情表教学
    《陈情表》典型教学设计研究
    《陈情表》 李密
    《陈情表》译文
    高一语文 《陈情表》学案
    赏析 《陈情表》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3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陈情表》微型教案
    《陈情表》说课稿4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学实录
    《陈情表》教案3
    《陈情表》教案
    我上《陈情表》
    《陈情表》备课资料
    陈情表(鲁人版高一必修)
    《陈情表》教学反思
    河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课堂实录《…
    陈情表 教案 第一课时
    《药》《项链》《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反思
    《陈情表》教案2
    《陈情表》教案4
    《陈情表》教学设计3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学反思(2篇)
    《陈情表》陈情二法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李密《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陈情表》教学…
    《陈情表》课堂实录3
    《陈情表》课堂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4
    《陈奂生上城》(教学设计及实录)
    《陈情表》课堂实录2
    《陈情表》《项脊轩志》教案及练习
    《陈情表》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2
    《陈情表》教学设计4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陈情表》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课堂…
    《陈情表》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学反思3
    《陈情表》的生成性学习教学设计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学设计
    简约:教学艺术的通则——《陈情表》…
    教学艺术的通则——《陈情表》教学设…
    《陈情表》教学设计3
    《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
    《陈情表》教学设计与教后记
    《陈情表》教学设计5
    《陈情表》微型教案
    《陈情表》能力检测练习
    《陈情表》说课稿
    《陈情表》说课稿2
    (粤教版)《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设计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