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摘录、感悟、注释、原文
一、 摘录、感悟:
1、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千古名句,一句就概括了君子之行。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努力和明确志向,是能否好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懒惰、轻浮都是人生路上的大敌。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流年飘转,转瞬即逝,休将白发唱黄鸡。
感悟:此文简短精炼,概括了了做人治学的要求,与经验。言简意骇,谆谆教诲了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的深刻做人和为学道理。其价值传颂千年不息,对现代人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我们要以“静”来要求自己,千万不能因一时之“燥”而毁了自己啊。
二、注释
⑴夫(fú):发语词,无实在的意义。⑵行:操守、品德。⑶澹泊:也写做“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名利。⑷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⑸致远:实现远大目标。⑹广才:增长才干。⑺淫慢:过度的享乐与怠惰。⑻励精:奋发向上。⑼险躁:冒险,暴躁。⑽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⑾驰:消失、逝去。⑿日:时间。⒀遂:于是。⒁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⒂穷庐:破房子。⒃将复何及:怎么还来得及。⒄ 才须学业也:才:才干⒅意与日去:意:意志
三、原文、译文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