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设计思路:
《陈情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也是自古以来的写“孝”名篇。要体会这样的文章,本着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精神,本篇教学,我认为本文应以文言文知识为基础,朗诵、涵泳为方法,体悟情感为目标。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研读探究,最终习得本文作者的深重情感,独具匠心的陈述技巧并培养个人正确的价值情感。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通过对前四册必修的学习,已经积累了相对足够的文言词语、句式。同时也掌握了较为系统的文言文学习方法,鉴赏水平、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对于这篇自读课文,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掌握文章大意,分析文章内容。因此,涵泳品味可以说是学习本文的最佳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朗诵能力,并进一步培养他们深入探究文章内涵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 知能目标
1、了解文体“表”的特点及写作背景; 2、读懂文意,把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积累关于古代官职变迁的词语等。
二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涵泳全文,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三 情感目标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忠”与“孝”,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孝顺的道德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涵泳全文,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难点: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中华文化中的“忠”与“孝”,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孝顺的道德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 涵泳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一、 导入
苏轼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此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此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此人必不友。”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关于“孝”的千古佳作。
二、 初步感知
结合注释,自读课文,积累词句,初步感知
1、面对本文的题目《陈情表》,从字面上看,我们会得到那些信息,引起那些疑问呢?
标题: 陈——陈述 情——情况(事实) 表——奏表,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
2、 结合背景材料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陈情?
作者被晋武帝征召做官,但因于祖母相依为命,且祖母年高,疾病缠身,无人侍奉,无法入朝做官,未向皇帝说明,所以要陈情。
3、结合注释阅读一、二、三段。
知识积累:
正音:终鲜( xiǎn )兄弟 祚(zuò)薄 期(jī )功强(qiǎng)近 床蓐( rù)
洗马(xiǎn) 猥(wěi)以微贱 拔擢(zhuó) 岂敢盘桓( huán )
词语积累:
见:指代自己。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见谅;见笑。
零丁(伶仃)孤苦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知识迁移:
文言文中关于古代官阶变动的词语:
授予官职或升职:举、察、征、辟、陟、升、拔、擢
降职:左迁、贬、谪
免职:黜、免、罢
三、 诵读、涵泳
归纳总结,品味情感
作者在一二三段告诉我么作者陈的是什么情?
a陈身世不幸,母孙相依之情——苦情、孝情。(孤苦、凄苦之情;语气缓慢、低沉)
b陈欲忠欲孝,进退两难之情——忠孝两难之情。(忠孝两难;矛盾、急迫、诚惶诚恐)
c再陈心意,真实坦诚之情——真情。(难舍难分;无奈、坦诚)
研读第四段,找出解决方案
(1)请在文段中找出表达解决办法的句子,简要说说作者的想法。 (“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2)作者最后是从什么角度入手来分析而做出这样的请求的?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陈情结果: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四、 探究发现
通观全文,结合本文的陈述特点,谈一谈李密是怎样向晋武帝陈情的?
引导:语言上,叙事方法上,情感上。
明确:简洁流畅的文笔,生动形象的语言,婉转凄切的叙事。层层铺垫,环环相扣,结构严谨、入情入理,真诚坦白。
五、 全文总结
《陈情表》一文,作者娓娓道来,语言恳切,感情坦诚,凄切感人。从家境困顿入手,写到母孙相依为命,表明感激朝廷之情,诉说屡不奉诏之苦,最终以孝道大义抓住问题关键,最终“陈情”成功。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文章结构上,还是文中浓浓的“孝义”之情,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愧是流传千古的佳作名篇。
六、 作业
1、看材料,思考问题。谈一谈古今人对孝的不同的看法,和你自己的认识。
材料一: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材料二:妈妈的心她不让你看见 温暖的事都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得多摸摸她的手 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周杰伦:《听妈妈的话》)
2、曾有人认为,作者李密是以“孝”为挡箭牌,来婉拒司马炎的召唤,实质上是他为了保全自己的名节,不与司马氏合作。你对此怎么看?
明确:古人此说乃一家之言,不必拘泥于前人成说。
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陈——陈述(为何陈、陈什么、怎么陈) 情——情况(苦情、孝情、忠情、两难之情、真情)
表——奏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