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老师:徐小波 授课班级:高一(2)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 积累文言词语。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诵读法,体会作者在叙述中的蕴涵的真切情感;
2、 通过点拨法,点拨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领会出出于“情”字,归于“理”字;
3、 通过讨论法。抓住文本中关键语句、内容.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理解“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学会感恩,懂得用发自内心的爱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及长辈。
教学重点:
1、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真切情感;
2、 把握文本,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本文为自读课文,教学内容为高二必修五的内容,学生为高一新生,因而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后,感悟以情动人“陈情”艺术,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陈情是怎样逐层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应为本文教学的突破口。
课前准备:
1、 预习,朗读;
2、 给加点的字注音。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曾子“啮指痛心”的孝行故事引入;
“百行孝为先。”
二、整体把握(交流与讨论);
文言文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诵读,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1、 一读课文
师生互相交流、讨论,更正在诵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注意关键字、词的读法。
2、 再读课文;
要求:(1)、放声朗读,越快越好;
(2)、圈点勾 画参照课下注解仍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通过点拨法、交流讨论所提出的疑惑。师生相互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3、 三读课文,挖掘文本的内容;
体会,思考问题:
(1)、李密为什么“陈情”,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李密“陈情”分几个层次,用最精炼的语句概括出来。
三、问题探究(合作与探究);
1、怎样才能打动皇帝?
(1)、是否单纯用情来动人?
(2)、是否单纯用理来服人?
明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2、思考:李密是如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呢?
分组讨论:
(1)、文本中什么地方以情动人,什么地方用理服人?
(2)、哪个语句最能打动你,让你留下深刻的影响?
分段、分组交流
情: 不辛家境 两难处境 不仕理由 乌鸟私情
理: 未曾废离 辞不就职 克尽孝道 先孝后忠
陈情述理层层深入、情理交融感人至深
小结:
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发生出来的感情,才是适度,最好的。 ——亚里士多德
四、研讨与练习(思想碰撞);
新时代的年青人,新时代的中学生,该怎样理解李密的孝情?怎样理解我国古代关于“忠”“孝”的民族精神。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