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种严格的程序要求中包含着一种程序正义的价值在内。孔子对周礼的维护不一定是站在这种程序正义的角度,因为,在孔子看来,周礼是集三代礼仪之大成者,是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表明孔子对于周礼的认同还基于一种实质正义,但是不管怎样,孔子强调“君使臣以礼”,并以此作为“臣事君以忠”的条件,至少在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这种程序正义的价值,当然,也是为了维护刚刚兴起的士即知识分子的独立的人格价值与社会地位。在实践上,我们看到,孔子一生出仕较晚,而且为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不断地周旋于诸侯列国之中,但孔子最后意识到“道之不行”这已是一种无可挽回的事实,对此,孔子甚至产生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想法(《论语·公冶长》)。但终观孔子一生,在事君问题上,基本上奉行了自己定下的“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原则,不愿意为求容于世而贬“道”以屈“势”,体现了儒家“君子”人格的独立价值。
综上所述,孔子的“为人之道”虽主要展开于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君臣关系三个层面,但它涉及到了传统宗法社会关系的主干,是一种封建主义的伦理规范。但是,无论是家庭关系还是朋友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类型,是任何社会都普遍存在着的,甚至君臣关系也可以视为一种政治关系的古代版,它既可以转换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上下级关系”,也可以转换成个体与国家的关系。而孔子所讲的“为人之道”虽然有着其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其中有许多思想仍然是具有现代价值的。在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孔子的“为人之道”由于受到后世封建政治的内部腐化,使得其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受到遮蔽或扭曲,如忠孝之道,孔子并没有后世的忠孝合一的观念,更不主张“愚忠”,而是强调一种双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我认为,这些思想经过现代的阐释,都是可以成为构建现代信赖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