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为人之道

掩自己之不足的味道,孔子认为,这种人是仁爱之心不够。这就是说,正直作为一种好的品德必须以仁为基础,否则,“直”易伤人,这与仁者受人的要求完全相反。第二,“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穴《论语·阳货》?雪所谓“绞”,即说话尖刻伤人之意。参《论语·泰伯》所记孔子之语——“直而无礼则绞”,可知:孔子所谓“好直而不好学”之“学”是指学礼而言。这就是说,在孔子看来,正直作为一种品德,不仅要以“仁”为基础——没有仁为基础,则不“敢于”向朋友提意见,而且还要以“知”为基础——不好学,则不知礼,而不知礼则“无以为君子”。就朋友之道而论,不“知”,即意味着不“善于”向朋友提意见。因为,向朋友提意见这是朋友的责任所在,但是如何使自己的意见为朋友所接受,这既取决于意见的正确与否,也取决于提意见的方式是否妥当,所以孔子主张:作为朋友应该是“忠告而善道之”?穴《论语·颜渊》?雪,既要诚心诚意地向朋友提意见,也要善于提意见。而善于提意见,又主要看是否根据礼的要求来进行,如果能够“事友以礼”,则会赢得朋友的信任。孔子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穴《论语·颜渊》?雪此处“兄弟”即朋友也,不过,孔子也意识,朋友毕竟不同于兄弟,后者有血缘关系关系为基础,故兄弟之间直言相劝,不管到何种程度,都还不至于反目为仇的地步;但朋友则不一样,提意见太直率了,有可能为朋友所不能接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坚持直言相劝,则朋友之间有可能会疏远开来,“朋友数,其疏矣。”?穴《论语·里仁》?雪故孔子认为,在多次劝告而仍不能为朋友所接受的情况下,“不可则止,无自辱也,”?穴《论语·颜渊》?雪这也可以说“直道”在朋友之间的运用限度,清代学都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中说?押“朋友以义合,兄弟以恩合,处之各有所宜,此尽信伦之事。”吾以为然。

所谓“友谅”,谅者,信也,即与讲信用的人交朋友。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所谓“信”,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之谓。孔子认为:“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即言行一致是获得他人信任的基础。与之相反的是,人无信则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言不忠信,行不敬笃,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信,还是朋友之意相互提意见的基础,“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不过,孔子认为“谅”还有“大信”与“小信”之分,如《论语·宪问》谈到管仲之仁时说:“岂若匹夫匹妇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知之也。”此处之“谅”即小节小信之谓,再如孔子认为“小人”就有“言必信,行必果”的品德(《论语·子路》)。对于这种“信”,孔子一方面认为有值得肯定之处,另一方面又认为,作为“大人”不一定要信守之,因为,“小信”有可能害“大义”,故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这就是说,朋友之间的“信”必须以“义”为基础,要知是非之所在,不明了是非,徒讲信用,有可能落入“酒肉朋友”的境地。而要知道什么是“义”即宜,要明了大是大非,就必须通过“学”,孔子说:“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一个讲信用但不好学的人,因为不明是非之所在,就容易为人利用,这样反过来又害了自己和朋友。

所谓“友多闻”,是指结交见闻广博的人为友。如上所述,在孔子看来,无论是“友直”还是“友谅”时,其共同之处在于都离不开“好学”。而“多闻”,主要是通过学习而得。除此之外,游历也是一个人见多识广的重要来源。在孔子生活的时代,由于各诸侯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各国逐渐兴起了“养士”之风,整个社会具有一种横向移动的倾向和可能性,这使得朋友的聚集有可能突破狭隘的地域限制,形成一种“有朋自远方来”的新的人际关系格局。但是,与这种社会动向不相适应的是,孔子及儒家所讲究的孝道则主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这多少限制了当时的人才流动。当然,孔子说“游必有方”可以说是对传统孝道的一种折衷之举,但考虑到当时不可能有像今天这样的信息便利,所谓“游必有方”也是难以做到的。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一个人若能具有广博的见闻,这在当时是犹为难得的。孔子认为,以这种人为朋友,其意义不仅可以弥补自己在知识和见闻上的不足,而且可以开拓人的视野,培养人的宽阔的胸襟。

孔子所说的三类“损友”中,前两类即“友便辟”和“友善柔”实际上是一种德性的两种不同表现而已。“友便辟”是指与喜欢谄媚奉承的人为友,“友善柔”则是指与当面恭维背后诽谤者为友,这两类人都非忠信之徒,是孔子所说的“乡原”之流者,朱子谓:“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悦而不谅。”(《论语章句》)“不直”与“不谅”,即不忠不信也。至于“便佞”,朱子认为是“谓习于口语,而无见闻之实”,实际上就是指喜欢夸夸其谈的人。在《论语》中,孔子多次对这种人提出批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如:“巧言乱德”(《论语·卫灵公》),如:“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如:“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卫灵公》)如:“远佞人”“佞人殆”(《论语·卫灵公》),等等。由此看来,“便佞”之人流行是孔子时代的特点之一,这可能与春秋时代为适应政治外交斗争而兴起的尚辩之风有关。孔子的学生中,像宰我、子贡、司马牛,都是当时有名的辩才无碍者,而像仲弓等则属于“仁而不佞”之人。如司马牛问仁,孔子的回答——“仁者其言也 。”(《论语·颜渊》)就是针对司马牛的好辩而言的。再如宰我,孔子可能是因为受过他的言语之骗,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所以,孔子特别强调:一个人的言语之发必须以仁德为基础,即“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不知其仁,焉用佞?”(《论语·公冶长》)有鉴于仁与佞之间的这种紧张,孔子还提出:“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和“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这些都是孔子对言语之德的看法。由是观之,“友便佞”,确是“损友”之一。而孔子之所以特别提出这一点,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就是因为言语之惑而误交朋友。

孔子所提倡的以道义相交、忠信相处的朋友之道,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原则,后来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朋友有信”的人伦范畴。孔孟的朋友之道为历代儒家和知识分子所继承,成为中国古代优秀的道德文化遗产之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现实人际交换仍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与意义。

三、忠君之道

“忠君之道”是有关处理君臣关系的伦理原则。君臣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为人之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政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孔子伦理思想
    礼记8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5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论语》全文3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