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初中 >> 八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试卷 >> 正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

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

选择题
  1.选出下列“以”字用法与“不以物喜”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中有足乐者    B.衾拥覆    C.不千里称也    D.乐其志

  2.选出下列“以”字用法与“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是人多以书假余     B.全石为底
  C.醒能述文者       D.无从致书

  3.选出下列“临”字用法与“临溪而渔”中的“临”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把酒风         B.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C.执策而之        D.身其境

  4.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或”字用法一样的是(  )
  A.不可缺    B.置酒而招之    C.一食尽粟一石    D.而长烟一空

  5.下列每组加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连月不 若夫日出而林霏
  B.醉翁之不在酒 每有会
  C.得之心而之酒也 逆旅
  D.之不能尽其才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下列每组加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谭中鱼百许头 不知其源
  B.才美不外 千丈
  C.之心而寓之酒也 每有所
  D.饮少醉 造饮

  7.下列每组加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异二者之 坻、为屿
  B.政通人景明
  C.流飘荡 隶而
  D.趋百里外 余求古仁人之心

  8.下列每组加红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国怀乡 曾不吝情
  B.执而临之 之不以其道
  C.浊浪排 长烟一
  D.猛浪若 虽乘御风

翻译句子
  1.卷石底以出

  2.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是进亦忧,退亦忧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1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附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D  3.B  4.C  5.D  6.D  7.CD  8.D

翻译句子
  1.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2.(鱼)呆呆地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十分轻快敏捷。

  3.(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4.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5.看到不同景物而触发的感表,大概有所不同吧。

  6.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

  7.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理,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情吧。

  8.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民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迁上做官则为君王担忧。

  10.这是在朝迁上做官也担忧,退隐江湖也担忧。

  1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13.看上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14.有亭子四角翘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15.观赏山水的乐趣,寄托在心里,领会在喝酒上。

  16.(人们)却不知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语文综合练习

(一)

  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来临,老师组织某校初三年级学生参观了北京民俗博物馆,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请你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展厅的一块展板上有以下两则材料请你概括它们的主要信息。(2分)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积淀下来的丰厚遗产,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祖先的智慧。目前,由于现代时尚对传统民俗的冲击,青少年对圣诞节等“洋节”津津乐道,而对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却缺乏认知,缺乏热情。我们期待着广大青少年能借助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二】
  09年3月关于端午节、圣诞节的调查表

  认知程度 热情程度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少年 老年人 中年人 青少年
端午节
圣诞节

  2.晓华的参观笔记中有两处不属于端午节的习俗,请你把它们挑出来。(将句子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处)(2分)
  ①举行龙舟竞渡。有白天的比赛,有晚上的比赛;有水上竞渡,有陆地上的竞渡——旱龙舟。
  ②佩戴装有艾叶的香包,驱毒辟邪。老人喜欢戴桃子、荷花形状的,孩子喜欢戴老虎、牡丹形状的。
  ③赏月、拜月,然后按人口把月饼切成若干块,每人都要品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④男女老幼出去郊游,采集花草,做“斗百草”的游戏。回家后将花煮水喝,舒筋活血,以利健康。
  ⑤吃花糕,“登高”之意。边赏菊边饮菊花酒。年轻人这一天要特别敬祝老人健康长寿。
  ⑥吃粽子。有些地区尤其讲究吃黄鱼、黄瓜、咸蛋黄、雄黄酒和用黄豆饭包的粽子,称为“吃五黄”。
  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是:第________句 第________句

  3.离开北京民俗博物馆的时候,工作人员热情地要求你在留言簿上写几句参观心得。(要用上“窗口”、“传统节日文化”两个词语)(3分)

  附参考答案:
  1.示例:青少年对圣诞节等“洋节”熟悉程度和热情程度都很高,而对端午节、重刚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却缺乏认知,缺乏热情。(2分,意思正确即可)

  2.第③句第⑤句(2分,每空1分)

  3.示例:通过参观北京民俗博物馆,我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希望借助北京民俗博物馆这个“窗口”,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热爱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3分,意思正确即可)

(二)

  2009年3月,14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汉字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的提案》,呼吁“保护传承和研究开发汉字文化”。为了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汉字,班级准备出一期“感受汉字魅力,增加文化积淀”的壁报。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下面两则材料准备用于“汉字的发展”这一栏目,为了帮助大家明确主要信息,请你简要概括这两则材料的内容。(2分)
  【材料一】
  中国历代字典辞书收录汉字字数统计

朝代 字典辞书(部分) 汉字字数(个)
汉朝 《说文解字》 9353
梁朝 《玉篇》 22726
宋朝 《类篇》 33190
清朝 康熙字典》 47035
当代 《汉语大字典》 56000
《中华字海》 86000
  

【材料二】
  自秦代统一文字以来,讲说各种方言的中国人都认同汉字这个符号,认同这个符号系统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因而,汉字能够被中国不同的方言地区或不同民族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成为汉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

  2.在“汉字的魅力”栏目中,同学们准备采用下面的材料,大家共拟出了6个小标题,请你为这几则材料选择恰当的标题。(2分)(写出序号即可)
  【材料一】
  汉字一字一音,每个音又分为四个声调,读起来响亮清晰,婉转动听,有节奏感,有音乐美,写成的诗文有抑扬顿挫的美感;汉字字形优美,它已成为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相比的书法艺术。
  【材料二】
  汉字的字形与意义有着紧密的联系,“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
  【材料三】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样的歇后语在汉语中有很多,这是因为汉字有很多的同音字,谐音的使用让汉字增加了趣味性。
  【材料四】
  牛、公牛、母牛、小牛、牛奶。这组词只要认识一个“牛”字,就知道所有带“牛”的词都与牛有关了,可见汉字具有关联性,构词能力很强。例如“双赢”“共赢”这样新词的产生,都是建立在“赢”这一旧词基础上的。
  所拟标题:
  ①汉字具有关联性 ②汉字是我们的骄傲 ③汉字具有音形美
  ④汉字谐音增加了趣味性 ⑤汉字的发展演变 ⑥汉字形义联系密切

  3.壁报还拟设“巧用汉字积累词语”一栏,请你就“词语理解方法谈”这一题目写一段话,结合一个四字词语或俗语,介绍一个积累的方法。(3分)(80字左右)(可以从下列给出的词语中选择,也可自选)
  备选词语;①破釜沉舟 ②各行其是 ③吃一堑,长一智

  附参考答案:
  1.从历代字典辞书收录字数的变化看,汉字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从秦统一文字以来人们使用的情况看,汉字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共2分。“数量不断增加”1分:“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书写符号”1分,如答“使用人群广”得0.5分)

  2.材料一:③ 材料二:⑥ 材料三:④ 材料四: ①(共2分。每空0.5分)

  3.能结合一个词语或俗语,从汉字音、形、义任何一方面或多方面,介绍一个积累的方法即可。
  答案示例一:
  理解一些俗语时,我采用联想法来理解、记忆词义。例如:“吃一堑,长一智”,“堑”从“天堑”一词而记住其本意是“壕沟”,“一堑”比喻“一次挫折”,“吃”从“吃惊”而记住“受”的意思, “吃一堑”即“受一次挫折”。
  答案示例二:
  对于有生僻字的词语,我的方法是选定词语中的重点词(也就是生僻词),先记音形,再记词义。例如“破釜沉舟”一词,其中的生僻词是“釜”,其字是形声字,读音与“父”有关,词义与“金”有关,这个词的意思是“锅”,记住了这个重点词,这个词语也就记住了。(共3分。词语1分;方法1分;语言表达通顺1分。方法有效即可)

怀念,从茶香开始
初二(5) 文杰

  沏茶,撒入几片似乎枯萎的茶叶,看它们在水中伴着似有似无的节奏舞动,然后空气中逐渐弥漫开沉郁的茶香。香气浮动,钻到心里久未开启的角落……
  不知为何,总觉得茶叶浓郁的香气,很像久久不曾打开的记忆。曾几何时,将回忆比作“角落里的旧照片”,现在看来,那些回忆却更像是茶叶,一枚枚写满了我们的情感;再用沸水的温度冲开一杯沉郁,气味苦涩而又清香,恰似人生。
  孩子嘛,自然是年少轻狂,剑拔弩张,满身的傲气与光芒,从不计较是否伤害了别人,但对自己受过的伤却总也念念不忘。翻看时间墙上斑驳的手印,再次伸出手覆在那些旧旧的印记上,胸中的感情便汹涌地涌动,之后又粲然一笑,过往的一切小忧虑小烦闷便全部都释然,只剩下沉淀的回忆,散发出浓郁的茶香。
  不记得在哪里读到过这样的句子:“人生的回声像一条河流,左岸是我无法忘却的回忆,右岸是我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中间飞快流淌的是我年年岁岁淡淡的感伤。”翻出旧时的同学录,目光扫过一个个名字,中间有些曾经熟悉的字眼在脑中早已映成模糊的笑容;打开相册翻出合影,手指轻轻滑过那一张张明媚的笑脸,静静地将上面的灰尘扫净,看到那一双双清澈的瞳仁中,含着一种半大孩子所独有的笃定、自信、与眷恋。每至此时,脑海中便浮现出了昔日相处的点滴,零碎的面,清脆的笑声,好像一遍又一遍地在万花筒中窥见那些重复出现的绚丽,心便猝不及防地被击中。闭上双眼,任凭泪水从眼角溢出来,“啪啪”地打在相框上……仿佛又嗅到了熟悉的茶香……
  岁月一点一点流逝,回忆的片段沐浴在心底的潭中,渐渐模糊,而香气却愈发浓烈,弥漫在我把持不住的青春年华中……默默地捕捉记忆里的一个个瞬间,心底便会飘出一缕茶香,一直钻入脑海的角落,浓浓地催醒记忆……
  猛地从幻想中抬起头,心才意识到:岁月与时光所磨灭的,仅仅是那些孩子气的小别扭,以及那些我们成长中的不和谐的装饰音;而那些美好,那些年少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情怀,会慢慢沉淀在记忆的深处,然后像茶香一样,浓郁了我们全部成长的时光。
  原来不是幻想。起身泡开一杯热茶,热气不断升腾,想迷蒙的烟雾,弥漫了思绪。定神看茶叶在水中沉浮、沉浮,嗅幽幽茶香飘洒在我身边。轻轻抿一口,苦味弥漫在口中,沁入心脾,倏尔又散出香气。这,是一种略带苦涩的时光的气味……
  默默回念记忆中逐渐淡然的身影,默默捕捉成长中不经意间落下的碎片。忘不掉那些成长的美好与缤纷。
  思绪随茶香掠过记忆,伴随那浓郁的茶香,徘徊于我触手可及的地方,如同一道明媚温暖的阳光,萦绕在我的身边……
  这种感情,从未远去……

  [评语] 能将怀念之情细细绵绵的融入优美的语言之中,实写与虚写相应成趣。但是要能和茶香的融合更恰当一些就更好了。(指导教师:王迪)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八年下试卷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要点
    初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期末考试作文讲评
    课外阅读复习
    期中考试作文分析与点评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北京四中期中语文试卷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
    《春酒》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诗词曲五首》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一单元检测题
    《中国石拱桥》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八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题
    《岳阳楼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观潮》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第六单元阶段综合检测
    《马说》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老王》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诗五首》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岳阳楼记》能力训练检测
    《信客》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老王》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要点及能力…
    《亲爱的爸爸妈妈》、《世界何时铸剑…
    《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
    《新闻两则》《芦花荡》学习要点及能…
    初二语文开学测试
    初二寒假语文现代文基础知识练习
    《湖心亭看雪》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语文教研组第二轮层推课活动总结
    《核舟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名著导读与综合性学习”练习
    《桥之美》学习要点与如何写读书笔记
    《落日的幻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
    《苏州园林》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语文阶段综合测试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桃花源记》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背影》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藤野先生》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海燕》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作文:请以“感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马说》《五柳先生…
    《观潮》学习要点
    《核舟记》学习要点
    语文阶段综合测试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桥之美》学习要点
    “名著导读与综合性学习”练习
    《落日的幻觉》学习要点
    《苏州园林》学习要点
    初二寒假文言文
    初二期末作文辅导
    说明文阅读指导
    初二语文备课组计划
    《中国石拱桥》学习要点
    《湖心亭看雪》学习要点
    《满井游记》学习要点
    作文指导:《小石潭记》
    《蜡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
    《新闻两则》《芦花荡》学习要点
    初二语文开学测试
    《小石潭记》学习要点
    初二开学检测
    《桃花源记》学习要点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测试题
    《背影》学习要点
    《信客》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测试
    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测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检测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初二语文(下)入门考试题
    初二语文(下)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初二语文(下)期中测试卷
    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初二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题
    《亲爱的爸爸妈妈》、《世界何时铸剑…
    初二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题
    初二寒假语文复习
    初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作文训练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作文题目:在       中我学会了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
    作文(六)  作文题目:科普类说明文
    第四单元 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
    作文题目:珍惜所拥有的
    第五单元  综合性活动:古诗苑漫步
    作文题目:十六岁的天空
    第六单元 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
    高二语文选修二(《先秦诸子选读》)…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