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文本分析 《春酒》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思乡,是《春酒》的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在《春酒》中,作者在记忆与生活的两端思量了两种酒,家乡母亲酿的春酒——八宝酒,在美国自己如法炮制的八宝酒。面对美国泡制的八宝酒,儿子一句话提醒了“我”,让作者发出了无尽的感叹:“究竟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是什么使得作者对家乡的八宝酒发出这么刻骨铭心的追问,让她魂丝梦牵呢? 其实,家乡的八宝酒原料很简单,它由“黑枣、桂圆、荔枝、杏仁、陈皮、枸杞子、薏仁米、和两粒橄榄八种原料酿成。但在酒中承载的太多单纯而美好的感情却是不简单的。 家乡的春酒母亲要泡一个月,可以想象,对大人来说,在泡酒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也许暂时忘了那酒。但对“我”来说,那一个月的等待却充满了幸福的期盼。在这些天,不知“我”有多少个掂着脚的日子,比盼望自己长大还急切地盼望那春酒的发酵;在这些天,当“我”的脚步轻轻划过酒缸,该有多少个日子,痴痴地想着“自己一口喝它三大杯”贪婪的情景呀。酿酒一个月的物理时间是不会变的,但在“我”小孩子天真的世界里,却觉得春酒在“我”热望的眼神里会加快发酵。这种超越客观现实的念头是可笑的,在理性上是荒诞的,但在情感上却是美的,美得单纯,美得充分。在这样等待的日子里,酒的味道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作者已经酿造了一杯纯纯的充满希望号憧憬的心灵之酒。 多少年后,当作者远在异国他乡,当家乡的春酒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只剩下一个个生动的细节,酝酿着记忆的那坛异乡之酒时,与其说作者是对春酒的迷恋,不如说是对春酒中那份难以再演绎的人情味的依依不舍。也许家乡的春酒永远能酿造,但春酒中情感的那份温情却难以追忆。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太多,而是因为他对美好东西遗忘得太多。春酒激起了一种思念,作者思念的是春酒中浓得化不开的人情的温馨与芳香,思念的是春酒中满载童年欢欣记忆的一段怀旧情结,思念的是家乡风土人情中朴实又充满年味的乡土文化。 而思念的东西往往来自现实生活的失落,今天,我们追求太多的物质享受。当春酒中那些和谐动人的细节模糊得越来越美好的时候,渐渐清晰起来的是功利世界中炎凉的世态,淡薄的人情。 “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这句震撼人心的自问,道出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道出了对浓浓乡情的追怀,也道出了现代文明中生活的一种失落。时代的变化,使得作者对春酒中那份美好生活回归的寻找显得遥遥无期,并随思念的加深遥远成了一个越来越古老的神话。 一份思念,一缕芳魂,《春酒》让我们觉得美好的东西仿佛已经失落,又仿佛依旧在心底。只觉得在春酒的召唤下,琦君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
能力训练检测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家醅( ) 挑剔( ) 炮制( ) 枸杞( ) 酬谢( ) 两颊( ) 煨炖( ) 门槛( )
2.解释下列词语。 (1)一马当先: (2)顾名思义:
3.解释下列词语中的加红字。 (1)莫名其妙: (2)兴高采烈: (3)引经据典: (4)如法炮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5.填入句中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以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A.既 又 从而 B.因为 所以 而且 C.既 所以 从而 D.因为 又 而且
6.仿句练习。 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满天的繁星;失去了青春,可以获得丰硕的金秋。
附参考答案 1.pēi tī páo qǐ chóu jiá wēi kǎn
2.一马当先:形容领先或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3.(1)说出 (2)精神 (3)依据 (4)依照
4.B 5.A
6.略(句式相同,语意顺畅即可)
随笔 初二(8) 董欣然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是纳兰容若《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自从读到它,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一直铭记于心。 词的上阙,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大汉王朝。汉成帝之妃班婕妤,成帝初年入宫,与帝王谱写了一段流传四海的佳话。这一切的美好,就在那个身如轻燕的舞女飞燕,带着妹妹合德的入宫的瞬间结束。冷月下,孤灯前,她作《怨歌行》,倾诉那些记忆中的美丽与哀愁。 人不知,在班婕妤闭目的时候,眼前会不会闪现出几十年前的那个夏季,那段初始的淡淡美丽…… 到了词的下阙,已是恍恍入了盛唐。“尽日君王看不足”的美丽女人杨玉环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然而,她终究没有逃过历史的轮回,落得“一抔黄土收艳骨”的结局。 人生若只如初见,多好。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一切的记忆都停在那个繁花似锦的盛夏光年…… 从一句千古吟诵的名句入手,在已经逝去几千年的故事里抒发着自己的思想与感触。丰富的历史资料,真挚的情感是本文最大的亮点,而精致的文字更使文章锦上添花。(指导教师:夏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