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组图]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重事项

1. 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 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重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表一为1952—2001年我国人口主要统计指标,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52

3.70

1.70

2.00

1965

3.79

0.95

1985

2.10

1.42

2001

0.64

0.70

表一

1.表一中①、②、③依次是

A.1.34 0.68 2.84 B.2.84 0.68 1.34

C.1.36 0.58 2.94 D.2.84 0.78 1.24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如图1所示)。金字塔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点总人口的百分比。


表一中,2001年统计资料与图1中的哪一幅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最相近?

2005年10月,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仪式在拉萨火车站举行。2006年7月青藏铁路将投入运行。图2为青藏铁路示意图。回答3~5题。

3.铁路沿线主要自然景观是

A.高山草原和高山甸 B.高山荒漠和高山草原


C.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 D.高山甸和高山荒漠

4.青藏铁路从上个世界50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几番上马又下马,至今才建成贯通,其突破性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社会经济因素 C.科技因素 D.自然因素

5.青藏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地势和水能 B.太阳能和风能 C.风能和沼气 D.太阳能和地热

图3为某地沿35°N四周地理参数随经度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3中①②③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依次是

A.地势、年太阳辐射量、7月均温 B.地势、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

C.年太阳辐射量、地势、7月均温 D.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地势

7.造成①曲线在a地数值低于b地的主要原因

①洋流 ②纬度 ③海陆热力差异 ④地形 ⑤盛行风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③④

8.近年来,导致a地四周闻名工业区的许多企业把工厂迁往内地及东南亚等地区的重要因素是

A.原料 动力 B.市场 交通 C.劳动力 土地 D.环境 技术

北京时间2004年10月25日,中国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出发,并于当地区时2005年1月18日0时16分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80°23¢S,77°21¢E,见图4)。回答9~10题。

图4

9.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位于上海的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正南方向

10.科考队从出发地至目的地的整个考察过程中,所碰到的地理现象不可信的是

A.极光现象 B.烈风暴雪

C.冰山漂浮 D.西风咆哮

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10月17日4时33分,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成功着陆。回答11~13题。

11.飞船升空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发生凌汛 B.松嫩平原小麦正值播种期

C.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天气干热 D.东半球的白昼范围小于黑夜

12.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坚持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矛盾的普遍性与非凡性是相互联结的

13.下列对二战以后航天技术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战期间,德国人发明的远程火箭为其打下基础

B.美国实施“曼哈顿计划”的直接结果

C.20世纪50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D.20世纪80年代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中外历史的发展证实,人类思想领域总是反映着客观现实,与时俱进。回答14~16题。

14.主张人们应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传统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15.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A.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D.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6.图5是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局部),作品体现的主题思想是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教权主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回答17~19题。

17.建国初期,在实践上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有关党的建设一脉相承的举措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抗美援朝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三反”运动

18.建国初期,下列措施旨在平抑物价、稳定市场的是

A.“五反”运动 B.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统一财经

19.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主要是因为

A.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建立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 D.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二战以后,亚洲国家相继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回答20~21题。

20.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两国经济发展的相似之处,包括

A.长期推行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果

B.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C.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D.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21.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石油输出国组织

A.其成立的前提是西亚各国全部控制本国石油工业

B.成员均为西亚国家

C.提高油价,引发了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D.促使西亚各国都跨入世界富国行列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回答22~25题。

22.1933年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建立,反映了

A.中共开始同国民政府合作抗日 B.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进抗日民主运动高涨

C.国民党内爱国人士与中共合作抗日 D.沦陷区人民开始自发组织抗日活动

23.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直接原因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

C.全国人民要求团结抗战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24.依据图6的有关住处判定佩带该臂章的军队可能是

A.平型关战争时,林彪率领的八路军

B.皖南事变时,叶挺率领的新四军

C.枣宜会战时,张自忠率领的国民党军队

D.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时的八路军

25.我们纪念抗战、缅怀英烈,就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这是因为

A.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积极导向作用 D.正确的主观因素有利于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治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答26~27题。

26.中国政府表示,中国没有理由仅仅因为与美国的贸易顺差而调整人民币汇率,中国的汇率政策是基于中国的全球贸易状况而定的。这表明

A.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B.党和政府行使治理经济的职能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7.2005年7月19日,1美元兑换8.26元人民币,从7月21日起,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由此可见

①人民币汇率升高 ②美元汇率跌落 ③人民币升值 ④美元升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回答28~29题。

28.我国倡导建设和谐世界表明

①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③我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努力

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这蕴含的哲理是

A.在实践中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B.社会理想是人类最崇高、最进步的理想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熟悉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现行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回答30~31题。

30.修改个税“起征点”有利于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发挥税收对经济调节的基础性作用

C.实现税收对经济监管的作用 D.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31.《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这主要体现了

A.我国国家机关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2.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得益于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意味着

A.民族问题与国家政权紧密联系

B.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就能维护国家统一

C.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D.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3.伴随中海油竞购尤尼科、海尔竞购美泰、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联想收购IBM的PC,我国企业与资本以前所未有的商业化姿态出现在国际并购市场上。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为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C.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体现

D.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出路

34.图7漫《某公下蛋》启示我国想问题办事情要

A.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B.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5.清代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到“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要害部分决定全局 D.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II卷(综合题 共160分)


二、本卷共4题,共160分。其中第36题36分,第37题32分,第38题32分,第39题60分。

36.(36分)图8、图9和图10分别为地中海和黄海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地中海与黄海冬季盛行风向及其原因。(8分)

(2)比较尼罗河口四周与长江口四周的盐度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

(3)比较地中海与黄海石油污染的严重程度,并简述其原因。(6分)

(4)图10中,纬度35°以南黄海西岸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今后农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5)指出图8中甲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说明控制乙河河谷发育的主要原因。开罗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最能反映旅游资源的什么价值?(6分)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表二 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类别

时间

发明者

国别

发明成就

棉纺织业

1764年

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

英国

水力纺纱机

1779年

克隆普顿

英国

骡机

1785年

卡特莱特

英国

自动织布机

1793年

伊莱·惠特尼

美国

轧棉机

动力

1765年

瓦特

英国

单动式蒸汽机

1784年

瓦特

英国

联动式蒸汽机

交通运输

1807年

富尔敦

美国

汽船

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蒸汽机车

——摘自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

材料一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到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技术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增加为14件。

——《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辛……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6%。

——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刺眼的光线公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回答:

(1)为什么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4分)

(2)从表二可见工业革命发明成果几乎集中于英国,请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二、三,谈谈科技的进步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英国对待新技术的态度如何?(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上述态度的原因及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38.(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表三 2004年我国主要能源资源消耗情况表

我国单位GDP能耗为发达国家的倍数

我国经济总量为全球4.4%,消耗了全球的

美国

德国

日本

钢材

水泥

石油

3倍

5倍

6倍

27%

40%

7.4%

30%

(1)图11、图12和表三反映了哪些经济问题?(4分)

(2)根据图11、图12和表三所显示的信息,谈谈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指标的主要经济措施。(8分)

(3)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公民应自觉节材、节水、节电。同时政府也要求水、电、气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部门和单位,要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建立社会听证制度。在水价、电价的制定上,社会听证已逐步成为各级政府作出决策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的上述举措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9分)

(4)我国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尚,但“节约不等于抑制消费,消费不等于奢华浪费”。从生产和消费方式看,这一论断是如何体现对立统一观点的?(11分)

39.(60分)根据有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春秋时期,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

(1)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有何作用?(5分)

(2)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简述两税法的内容。(4分)两税法的实施理应相对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为什么实施后农民的负担反而更加沉重?(3分)


(3)清朝前期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这一举措有何作用?(4分)

(4)图13中A属于_____________谷地,B属于___________山脉,C属于___________丘陵。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M地及周边地区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8分)

(5)图13中N地区由于盐碱地、涝洼地广布等方面原因而成为我国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试分析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9分)

(6)针对图13所示地区西部上百万条以上的坳沟或河沟沟道,应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及其方针是什么?(5分)

在过去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三农”问题可以在农业和农村内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得到缓解。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已难有大的突破,只有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才能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国力增强的趋势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前农业、农村与城市差距逐步扩大,三农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适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取消农业税是必要的。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的决定。从2006年开始,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终于成为历史。

(7)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分)取消农业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什么经济意义?(9分)

(8)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措施变化的哲学依据。(9分)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B 2.D 3.A 4.C 5.D 6.D 7.A 8.C 9.B

10.A 11.D 12.B 13.B 14.D 15.B 16.C J 7.D 18.B

19.B 20.A 21.C 22.C 23.D 24.D 25.D 26.C 27.A

28.B 29.C 30.D 31.A 32,C 33.C 34.B 35.D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4题,共160分。其中第36题36分,第37题32分,第38题32分,第39

题60分。)

36、(36分)

(1)地中海冬季盛行西风,原因: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该海域受西风带控制;黄海冬季盛

行西北风(偏北风),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

(亚洲大陆)的偏北风。(8分)

(2)尼罗河口四周盐度较长江口四周高。尼罗河口四周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尼罗河流

量比长江少得多。(6分)

(3)地中海石油污染较黄海严重。原因:地中海处在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航线上,且海域比

较封闭。(6分)

(4)水稻种植业(2分) 实现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发展生态、安全农业。(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5)宗教:断裂下陷(板块张裂);历史文化价值。(6分)

37.(32分)

(1)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并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机器生产逐渐

取代手工操作。(4分)

(2)地处欧洲边缘,政治安定;自由开放,欧洲大陆的科技人才大量流入;政府重视科技发明,

以立法促发展,伦敦成为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资本主义的发展。(8

分)

(3)引起了人口急剧增长和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或加速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

重。(4分)

(4)态度:轻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分)

原因: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思想保守,行业垄断;最大殖民帝国,有广阔的销售市场、原

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巨额利润,不愿更新国内的生产设

备和采用新技术。(6分)

影响:致使英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

慢,被美国和德国相继赶上和超过,从而丧失了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4分)

(5)启示:要重视科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与时俱进,采用最新科技;经济发展与保护

环境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保护知识产权。(4分)

(注:答到其中的两个要点即可得4分。若学生的答案不在其中,但能紧扣题意,言之有理,

也可酌情给分。)

38.(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但单位GDP的能耗大大超过发达国家,主要能

源消耗占全球的比重超过我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经济效益低,经济增长仍是粗放型的;

(3分)我国资源相对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分)

(2)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每点2分。若答出“强化节约意识,倡导科学消费,形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可加2分,

但该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8分)

(3)①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支持和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3分)

②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3分)

③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程度,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真正做到对人

民负责。(3分)

(4)①节约与消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分)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长,提高人民

的消费水平,改善人民的消费质量,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倡节约不等

于抑制消费。(4分)

⑧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必须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

张浪费:主张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发扬艰

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因此,刺激消费不等于奢华浪费。(5分)

39、(60分)

(1)根本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或生产力的提高)。(2分)

作用:促使剥削方式转变,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保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分)促使土地制

度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2分)推动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分)

(2)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

和秋季两次纳税。(4分)

原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地主转稼赋税;政府额外增加许多苛捐杂税。(3分)

(3)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

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4分)

(4)汾河太行 山东。(6分)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2分)

(5)图中N地区属于黄淮海平原,由于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尤其是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地

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较高;加上人类不合理的浇灌活动(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9分)

(6)开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三者并用,有机结合,效益互

补。):保塬、护坡、固沟。(5分)

(7)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2分)(答出两个给1分,完整答出

给2分)

①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改革

的成果。(3分)

②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

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3分)

③有利于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3分)

(8)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就是正确把握了这种联系;(2分)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解决“三

农,,问题的新措施是在原有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分)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国

民经济发展是全局,跳出“三农’’看“三农”体现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2分)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农”问题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我们要

根据新形势新特点,采取新措施解决“三农”新问题。(3分)

(注:若答跳出“三农’’看“三农”,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体现人们可以根据事

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可加2分,但该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9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