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湖南省郴州市二中 夏训尚
单元一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考点1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名师导学——重点难点剖析
1、如何全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客观上:①经济状况:革命前,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②社会矛盾:当时俄国总体水平相当落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诸多矛盾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③一战的影响: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经济濒于崩溃,从而使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成为可能;帝国主义大国忙于一战,提供了相对宽松国际环境。 主观上: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的成熟,使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同时还有广大的农民和被压迫民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关键在于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
十月革命的特点:首先,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胜利。其次,它走得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又扩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通过暴力完成革命。第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2、“相对落后”的国情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历史的落后性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①落后的俄国是当时帝国主义矛盾的集合点。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农民同地主的矛盾,沙俄统治者同少数民族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资本主义同封建农奴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其它帝国主义的矛盾,广大劳动群众同沙皇专制制度的矛盾错综交织、空前激化。②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性,造成了俄国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它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长期依赖于被全体人民所痛恨的沙皇专制制度;二月革命中仓促掌握政权,缺乏经济实力和政治经验,容易被革命人民所推翻。③由于经济和军事上的落后,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给俄国造成了比其它任何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更严重的破坏,加剧了国内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④历史的落后性使俄国到20世纪初还有民主革命的任务,而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直接序幕和阶梯。
3、如何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①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正确的。它使苏维埃国家最大限度的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②有些措施超出了战争需要。无代价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用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所需要的,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需的;实际上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共产主义”性质。③特点就是在组织社会主义经济中,基本上排斥了商品货币关系,撇开了市场,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政策的理论基础源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于商品和市场关系的否认,他们认为商品生产并不符合社会主义的需求,只要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来组织生产和分配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主张取消市场机制,取消商品和货币。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中弊端十分明显,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4、如何理解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相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的,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进行的全面改革。①核心内容是,在改革旧经济关系、建立新经济关系方面用逐步过渡的方法代替直接过渡;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方面,在保证公有制为主的条件下,允许私人经济存在,发展国家调节下的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物质利益原则,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把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其目的在于建立工农经济联盟,吸引广大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一切力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经济。②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先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次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从上述两个特征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份和资本主义成份的经济竞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的经济基础。③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联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国家政权,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5、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行,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主要特征是: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商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②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最后导致个人的高度集权。
这种体制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与当时苏联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的。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苏联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战后不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但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它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脱离世界经济发展的集约化、一体化趋势。它日益阻碍苏联经济和其它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成为后来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
6、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异同
相同点:①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都领导了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两次革命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当家做了国家的主人。②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并且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③由无产阶级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革命,都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④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⑤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不同点:①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其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它推翻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其他地区。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③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例1、(2003广东)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形成
③ 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例2.(2000年全国、苏浙吉文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城市人口占少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力量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例3、2000广东)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例4(2002年上海)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例5、2000年上海)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例6、(96全国)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理论成熟的表现
例 7、2000年全国卷,2001年津赣卷)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禁止农产品自由交易
C、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高考模拟——考点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不包括( )
A、暴力革命和合法的议会斗争的结合
B、走中心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
C、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D、社会主义革命在一国取得胜利
2、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同德国签订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这个条约最大意义在于( )
A、立了无产阶级的反战形象
B、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C、赢得了巩固政权的宝贵时间
D、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
3、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主要是指( )
A、它使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它为俄国成为工业强国创造了条件
C、它鼓舞和推动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4、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直接目的在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它保证了苏维埃政权军事上的胜利
C、它使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D、列宁把它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直接途径
5、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水平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政策
6、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与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比,类似之处是( )
A、采取赎买政策 B、取消自由贸易
C、积极改造资本主义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7、造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D、轻工业发展布局和结构不合理
8、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因素是( )
A、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
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
9、与新经济政策相比较,苏联高度集中经济体制有很大的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理论因素是()
A、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
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C、对农业与工业关系的认识
D、对市场和商品货币的认识
10、苏联出现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原因不包括( )
A、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下,个人权力过大
B、苏联是从经济文化落后的沙俄发展而来的
C、斯大林性格很粗暴,又大力提倡个人崇拜
D、大清洗运动粗暴地破坏和践踏了民主法制
二、非选择题
1、列宁说:“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这要取决于国内是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还是小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经济占优势。”“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方式和途径及方法”。
回答以下问题:
(1)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进行了哪些探索?说明其效果。
(2)期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探索有什么不同?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我国是在什么背景下,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结果怎么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