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重点难点剖析
1、苏联解体:
经过: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②1990年苏共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③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日益严重;④“八一九”事件改变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发生质变;⑤1991年12月建立“独联体”,苏联解体。
原因:①历史: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它主要包括: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出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错误;对外关系中的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政策。②直接: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③外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战略,它所凭借的,归根结底是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
2、美国“和平演变”的战略:
“和平演变”战略是美国统治集团在企图用武力消灭社会主义国家受挫以后,改用和平手段以推翻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最后达到恢复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战略。这一战略从50年代初提出后就着手推行,到80年代末发展成为美国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战略。
主要内容:(1)诋毁马克思主义,否认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和平演变”战略的理论前提。(2)战略目标是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使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实行经济私有化、政治多元化、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西方化,最终使社会主义演变成资本主义,实现以美国为领导的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3)根据苏联、东欧和中国等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情况,在不同时期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在东欧发生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前,美国一直把苏联作为其和平演变的主要目标,把东欧作为和平演变的战略重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把和平演变的主要矛头转向了中国。(4)采用的手法是:①利用自己经济、科技有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交替使用经济援助和经济制裁的两手政策,迫使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他们所希望的“改革”。②加强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宣传,对社会主义国家开展攻心战。③培养和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对派,组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势力,作为从国内颠覆社会主义的力量。④通过秘密渠道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应力量相勾结,筹划和制造动乱,以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所谓“人权外交”。
3、对当代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认识:
①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还不够成熟。
②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基础相对薄弱。
③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的发展,无疑会带来严重影响。
④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
⑤苏东剧变仅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非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中国已经探索到正确道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4、朝鲜半岛的统一与中国海峡两岸统一之比较:
共同点:都是民族内部的统一与团结;都属于不同社会制度的统一;都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巨大影响;统一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不同点:朝鲜统一属于两个国家之间的统一,中国则不同,因为台湾始终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独立国家;朝鲜的分裂主要是由外国干涉所致,而中国海峡两岸的分离主要是内战所致;朝韩谈判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对等谈判,而中国的统一则是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平等协商,是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例1、(1999·上海)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
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
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例2、(2003广东)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 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例3、(2001年上海)下列选项中,推动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因素是( )
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
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的建立
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建立
D、联合国的建立、东欧的剧变
例4、 (2003全国)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C、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D、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例5、(2004春季)在当今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①关于人权的主张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②国际环境得到改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提高③面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④因加入WTO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例6、(2002年春季)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35分)
例7、(2004全国)材料一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⑵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⑶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
⑷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高考模拟——考点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B、苏联的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C、东欧各国的民族矛盾和宗教冲突
D、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腐败所致
2、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
A、引起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党内斗争日趋尖锐
C、苏联经济大滑坡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4、苏联“八一九”事件使( )
①叶利钦掌握了国家政权 ②苏联社会制度发生了剧变 ③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④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 )
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受到失败 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 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 ④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之时,中国却走上了健康的社会主义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较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东欧早
C、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D、中国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取得成功
7、两极格局瓦解产生最重大的影响是( )
A、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主题
B、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竞争力
C、美、欧、日三极矛盾的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经济对手
D、社会主义力量遭受了重大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
8、“冷战”和美苏争霸局面结束后,原来掩盖的许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 )
A、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
B、政治经济一体化
C、民族、宗教、地区的冲突
D、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
9、当今世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
A、西方敌对势力进行“和平演变”战略
B、地区民族矛盾、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突出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存在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加大
10、2000年韩国和朝鲜两国首脑在平壤举行朝鲜半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晤,这次会晤( )
A、实现了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B、标志着朝鲜南北统一的实现
C、进一步推动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D、标志着朝鲜南北两方开始对话
二、非选择题
1、简要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运动在苏联东欧地区和中国的发展状况,并分析各自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