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图文]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1994年全国:中美关系,1972年二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82年八月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四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熟悉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说明:尼克松总统(共和党,1969—1974年),卡特总统(民主党,1977—1981年),里根总统(共和党,1981—1989年)。]
回答: ①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4分)

②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1分)
   ③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的作用。(1分)
   ④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果断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4分)

答:.①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分)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1分)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1分)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1分)
   ②是一致的。(1分)

   ③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1分)
   ④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反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
   ⑤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能答出这一观点的加1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1分)

5、 1999年全国:要害词: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3月5 日)目前生产的形势怎么样?农业还比较好一点,...工业方面现有的生
     产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去年一年,工业生产的情况是不好的。
      (1975年8月18日)我对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讲几点意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扩
     大进出口。...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整顿企业治理秩序。..恢复和健全规章制
     度。要害是建立责任制。....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是一个很大
     的问题,假如不管贡献大小、技术高低、能力强弱、劳动轻重,工资都是四五十。
      (1975年9月26日)假如我们的科学研究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
     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问、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1975年9 月27日)当前各方面都存在一个整顿的问题:农业要整顿,工业要整顿文艺
     政策要调整、调整其实也是整顿。要通过整顿 ......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1984年10月10日)拨乱反正在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我主持中心党政工作,堤出了一
     系列整顿措施,每整顿一次就立即见效,非常见效。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1975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5.1%。农业增长4.6%。
      这种状况表明整顿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摘自胡蝇《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1975年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13分)。
  要求:内容应包括全面整顿的背景。目的、措施和意义。坪述应成文,无须罗列材料,限180
     字以内。

【答案要点】

  (1)材料1说明,在十年探索中,党的指导思想的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趋向,这就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实践经验。这主要是指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前后一年多的探索、1959年庐山会议以前八九个月的探索和1960年冬天以后五年调整的探索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这些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起步阶段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材料2说明,这时党的指导思想有另一个发展趋向即错误的趋向,这就是在探索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这些错误的东西,由于它们违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脱离了中国实际,自然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材料3说明,在这个十年中,尽管有过曲折,犯过“左”倾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基本上是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的。经济上发生过问题,但总的说还是有发展的。因此,成就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尽管在探索过程中,正确与错误的发展趋向同时共存,但正确的趋向占主导地位。

  

6、 要害词:在问答上:鸦片和禁烟运动:材料解析题(14分)
材料一 (鸦片烟)"来自英吉利,洋人严禁其国人吸食,……而专诱他国,以耕其财,弱其人。" --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
材料二 "初,鸦片烟在康熙处以药材纳税。乾隆十三年(1765年)以前,每年多不过二十箱。乃嘉庆元年(1796年),因嗜者日众,始禁其入口。嘉庆末,每年私鬻至三四千箱。"道光六年(1826年)"设巡船后,退船每月受规银三万六千两,放私入口(每年二万箱)"。到1937年,鸦片走私"遂至四五万箱矣"。 --引自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
材料三 林则徐1838年12月奉命赴广东查禁鸦片。次年3月,到广东,严拿烟贩,惩办受贿官弁。同时传谕外商"勒限呈缴"鸦片。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眼见抗拒不成,只得交出鸦片二万箱,"自行递禀求收"。林则徐"在虎门毁化烟土"。当时有前往观看的洋人撰文"以纪其事,大意谓天朝法令,足服人心"。"迨后各国来船……皆已绝无鸦片,惟(英)不遵法变,且肆鸱张,是以特奉谕旨,断其贸易。"
--引自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
材料四 义律(被迫缴烟的同时)报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称:中国及时禁烟"乃是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也是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中国"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指鸦片)就是一种侵略","应该使用足够的武力"对中国进行"迅速而沉重的打击"。 --引自《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不久,巴麦尊告之义律:"陛下政府意将派遣海军到中国海去,可能还有少量陆军","马上封锁广州与白河或北京诸河",并"有意于要永远占有"可作为英国远征军基地和商务基地的岛屿。"我希望你专心研究实现这样一个计划"的各种条件和"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的要求。 --引自《巴麦尊致义律的机密件》
回答
①就材料一、二来说,你认为鸦片烟毒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②就材料三、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回答:义律如何一面破坏禁烟,一面为武装侵华制造借口的?(2分)
③就材料三、四所提供的情况,扼要说明:鸦片战争是英国蓄意挑起的。(6分)
④学术界有"鸦片改变了中国"的论断,请你运用本题提供的全部材料,结合自己所把握的历史知识,概述这一论断的主要历史依据。(4分)

答:(1)英国(或洋人、外国)为掠夺财富而向中国走私鸦片;清朝巡海辑私船(或水师、官吏)受贿,庇护鸦片走私。

  (2)义律始则抗拒缴烟,继则“自行”缴烟,又“不遵法度”,暗中破坏,迫使林则徐中断中英贸易,再反诬禁烟是“侵略”,制造武装侵华的借口。

  (3)英国(a)把禁烟视为“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失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b)把这次冲突视为扩大对华贸易“最有希望的机会”;(c)诬禁烟是“侵略”;(d)义律与“对华贸易有关的商人和制造家”(或鸦片贸易利益集团)都策划用武力“迅速而沉重的打击”中国(或“对中国人实行强力行动”)(e)“有意于要永远占有”中国的岛屿,打开中国大门;(f)经过周密策划而出兵中国。

  说明:假如考生对上述要点写不全,却写出下列各点:“英国侵略者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而走私鸦片”,“破坏中国禁烟的正义举措”等,亦可酌情给1-2分。)

  (4)鸦片流毒使中国银荒兵弱,清政府更加腐败;由鸦片走私而引起鸦片战争,结果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倾销中国,逐渐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或中国的大门开始向资本主义列强开放);鸦片战争使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或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1993年上海:在问答题:要害词:中共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中共一大纲领》……《中共二大宣言》……《中共八七会议决议》……《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共中心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史学界认为,纵观这一段历史,中国共产党以他原值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创造性地处理了它所面临的复杂的矛盾,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你是否同意?概要论证你的回答。*

20、要害词:在问答上:西安事变: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重:仅仅对问题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得分的。应当运用你所把握的历史知识和本题提供的材料简要地解释或论证你的回答。)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为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引自 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 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引自1936年12月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材料三 中心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

──引自宋美龄1937年《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四 本日(19日)午前一时,有田(时任日本外国)约谈,首称……中心政府是否与张妥协?……中心如在抗日溶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日本放弃武力决策……兹控得各重要方面,确有觉悟,以为对华压迫,不啻为临渊驱御,促成中国赤化,应即改变基本政策……并令各线全行终止。

──引自驻日大使许世英1936年12月给国民政府的电文

材料五 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方法联合主派、反对亲日派……揭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切实预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这种防御战……依然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引自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心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请回答:

阅读材料一

(1)张、杨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

(2)请列举这些理由的事实依据。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

(3)根据这两个材料,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产生了哪些反应?哪一种反应暂时占了主导地位?

(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四

(5)请根据本材料来解决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面发展?

(6)你是否同意驻日大使许世英“确有觉悟”这一判定?

阅读材料五

(7)联系材料一到材料四,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中共中心12月19日指示中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非常明智的,为此而确定的措施也是务实的、及时的。

分析:该题为1995年上海高考题。本组题属材料分析论证题,通常也归于问答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史论结合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主要是西安事变及中国各派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切口虽小,内涵丰富。解题要害是立足时代特征,注重阶级立场,分析评判诸材料。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包括题目到材料。在全面了解各项要求、信息基础上,按题目要求逐项作答,非凡对于第(7)问,要把“中共中心的指示”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去考察,系统深入地分析、联系材料多角度地一一论证,应注重史实概括要全面、简洁,结论准确,防止史论脱节,文句简明流畅,逻辑严谨。

参考答案:

(1)“理由”是蒋介石坚持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依据”是西安事变前由这种错误政策而导致的各重大事件。

(3)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张武力解决和主张政治解决。武力解决的主张暂时占了主导地位。

(4)国民党内部有亲英美派和亲日派之分,政治解决符合美英利益,武力解决有利于日本对华侵略;蒋介石被扣,亲英美派群龙无首暂处下风。

(5)从日本外相对“抗日溶共”这一和平解决西安的要害问题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希望新内战的方面发展。

(6)不同意。从上述分析及以后的日本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政府的“放弃武力政策”、“令各线全行终止”,只是企图通过诱降政策使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分化并做出有利于日本侵略的事情。

(7)正确的。

“明智”:符合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务实”:“用一切方法联合……阴谋”等措施既抓住了解决西安事变的各主要方面,又抓住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要害。

“及时”:从“给张杨以积极的援助”直至作“防御战”的预备,可以看出中共中心准确而及时地分析了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道路上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有爆发战争的可能等)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0年上海:要害词:孙中山思想的发展:“人人尽其才,的人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后于我,其维新之政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在学生分析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由主张维新变法,到主张实行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到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变化的原因:(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改良道路走不通,由此他看到清政府的腐败,(2)于是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领导革命,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成三民主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进行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3)由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继续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斗争屡败。(4)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21、2001年上海:要害词:日本军国主义,日本把文部省新教科书;材料一:.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运用你所把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12分),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6分)。
材料一 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士为口号,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 引自有关报道
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定制。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忧虑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低祖国日本”,意欲掩盖二战罪行。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略行径。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科学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撰会”几乎网罗了所有的右翼学者,在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圆。

2001年5月11日在日本文部科学省门的抗议者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横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答;.本题按以下三部分给分:
一、事实真相(共12分)
1.“满洲国”问题(共5分)
“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韵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2分)
“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2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分)。
(如谈到日寇在东北进行了血腥或殖民掠夺可加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是殖民主义逻辑可加1分)
2.“南京事件”问题(共2分)
“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
(如谈到“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内容,可加1分;如揭露“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暴行,可加1分)
3.“独立”契机问题(共5分)
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1分)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1分);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2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凡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是强盗逻辑可加1分。
如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方针、罪行有总体概括,或指出其它重要侵略行径以连贯以上三个侵略事实,可加1分。--------

22、2003年全国:要害词: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23.非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沟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要害,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心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
   摘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的讲话
  材料二:这几年来忍耐,骂了不还口,打了不还手,我们为的是什么?实在为的是要安定内部,完成统一,充实国力,到最后关头来抗战雪耻。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
   摘自蒋介石《告抗战全体将士书》1937年7月31日
  材料三: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应付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宣言》(1937年8月14日)
  材料四: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旗帜之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指《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将此宣言交给蒋介石,9月22日,国民党中心通讯社正式发表)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
   摘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蒋介石从"这几年来"到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期间的内外政策。
   ②依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和材料四蒋介石关于抗 战的基本观点。

问答题

1、 见史料解析18

2、 2002年江苏河南大综合: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1]略。[2]清代采用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老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一两白银等=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答:[2]原因:鸦片输入;战后战争赔款。

社会影响: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3、 1994年上海:比较说明的中国洋务运动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答:经济上:洋务运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明治维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下,领主土地所有制动摇。

政治上: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僚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明治维新—在内外危机中,德川幕府统治危机严重;中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力量联合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进行武装倒幕。

目的:洋务运动以西方科技的手段,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明治维新是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洋务运动缺乏变革的经济条件,不能摆脱外部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必然失败。

4、2000年全国: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意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表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请回答:

(1)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拯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的观点?

(2)你认为维新派和义和团的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从维新派、义和团的观点及实践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熟悉?

答: (1)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制度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拯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他们赶出中国。(2)维新派: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但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3)资产阶级改良和农民运动都不能拯救民族危亡;中国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由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必须反帝反封建。

5、 1999年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重:本期旨在考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种看法,或者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予同等评分。)

回答: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把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治理腐败。

6、 1994年全国: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回答:中国维新思想要求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预备,成为其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10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7、 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变动;也有认为它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回答:答案一: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的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拯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是这个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身上。

答案二: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康有为梁启超在变法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假如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际上是改变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变法没有发动群众,紧紧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因而是不彻底的。最后,戊戌变法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而失败。

8、2000年浙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 黄宗羲批评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 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 答: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答: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戊戌变法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人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

9、1999年上海: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聪明”、“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2)请就科举制度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答:并不矛盾。因为两段话分别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土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有利于腐朽的封建统治。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的成长。

10、1993年全国: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

回答:【答案】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企图用拜上帝教和绝对平均主义来改造中国。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最后失败了。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发动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是百日维新也以失败而告终。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纲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总体上未获得成功。后来,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运用这一思想武器,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并指明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解析】本题是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11、1993年三南:试以武昌起义到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在中国革命的态度。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道理?

回答:

12、1996年上海: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回答:正确答案:
  (1)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反抗派(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奕诉、曾国藩等)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自强"和"求富"。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崃朔滦ё时局饕骞遥母锬谡徒ㄉ韫业闹髡拧?br>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等)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13、要害词:中国共产党一大:2001年上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某校将举行新老党团员宣誓仪式。请为该校推荐一个在上海市范围内中共活动的重要纪念地,并作简要说明(应包括曾在该地发生的中共的重要活动及内容、影响和在对的举行宣誓仪式的现实意义)。

答案.纪念地名称(1分);重要活动及其内容(2分)、影响(1分)、现实意义(1分)。例:中共一大会址(1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国共产党中心局书记,通过了党纲(2分)。从此,中国出现了工人阶级的政党(或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1分)。在此宜誓,有助于坚定对共产党的信念(1分)。(如答其它纪念地,也可参照以上细则给分。注重,现实意义应当与纪念地有较合理的联系,如答“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地”,其现实意义就应当含“艰苦卓绝斗争”或“献身精神”的意思,大而失当不给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图文]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