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
|
|
|
|
1993年上海:在问答题:要害词:中共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中共一大纲领》……《中共二大宣言》……《中共八七会议决议》……《中共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共中心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史学界认为,纵观这一段历史,中国共产党以他原值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创造性地处理了它所面临的复杂的矛盾,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你是否同意?概要论证你的回答。* 20、要害词:在问答上:西安事变: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注重:仅仅对问题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是不得分的。应当运用你所把握的历史知识和本题提供的材料简要地解释或论证你的回答。) 材料一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服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为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引自 1936年12月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材料二 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为整饬纪纲起见……由讨逆总司令何应钦指挥国军,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引自1936年12月7日《行政院奉发国民政府讨伐张杨令》 材料三 中心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遂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未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竭我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 ──引自宋美龄1937年《西安事变回忆录》 材料四 本日(19日)午前一时,有田(时任日本外国)约谈,首称……中心政府是否与张妥协?……中心如在抗日溶共之条件下与张妥协,日本决强硬反对。 日本放弃武力决策……兹控得各重要方面,确有觉悟,以为对华压迫,不啻为临渊驱御,促成中国赤化,应即改变基本政策……并令各线全行终止。 ──引自驻日大使许世英1936年12月给国民政府的电文 材料五 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用一切方法联合主派、反对亲日派……揭破日寇及亲日派利用拥蒋的号召,发动内战的阴谋……给张杨以积极实际的援助(军事上的与政治上的)……切实预备“讨伐军”进攻时的防御战……这种防御战……依然是为了促成全国性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发动。 ──引自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心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任务的指示》 请回答: 阅读材料一 (1)张、杨对他们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哪些理由? (2)请列举这些理由的事实依据。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 (3)根据这两个材料,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产生了哪些反应?哪一种反应暂时占了主导地位? (4)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四 (5)请根据本材料来解决日本政府希望西安事变朝什么方面发展? (6)你是否同意驻日大使许世英“确有觉悟”这一判定? 阅读材料五 (7)联系材料一到材料四,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看法,并作简要说明。 中共中心12月19日指示中提出的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是非常明智的,为此而确定的措施也是务实的、及时的。 分析:该题为1995年上海高考题。本组题属材料分析论证题,通常也归于问答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史论结合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内容主要是西安事变及中国各派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切口虽小,内涵丰富。解题要害是立足时代特征,注重阶级立场,分析评判诸材料。解题时要全面审题,包括题目到材料。在全面了解各项要求、信息基础上,按题目要求逐项作答,非凡对于第(7)问,要把“中共中心的指示”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去考察,系统深入地分析、联系材料多角度地一一论证,应注重史实概括要全面、简洁,结论准确,防止史论脱节,文句简明流畅,逻辑严谨。 参考答案: (1)“理由”是蒋介石坚持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2)“依据”是西安事变前由这种错误政策而导致的各重大事件。 (3)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主张武力解决和主张政治解决。武力解决的主张暂时占了主导地位。 (4)国民党内部有亲英美派和亲日派之分,政治解决符合美英利益,武力解决有利于日本对华侵略;蒋介石被扣,亲英美派群龙无首暂处下风。 (5)从日本外相对“抗日溶共”这一和平解决西安的要害问题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的谈话中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希望新内战的方面发展。 (6)不同意。从上述分析及以后的日本对华政策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政府的“放弃武力政策”、“令各线全行终止”,只是企图通过诱降政策使国民党政府进一步分化并做出有利于日本侵略的事情。 (7)正确的。 “明智”:符合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巩固和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务实”:“用一切方法联合……阴谋”等措施既抓住了解决西安事变的各主要方面,又抓住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要害。 “及时”:从“给张杨以积极的援助”直至作“防御战”的预备,可以看出中共中心准确而及时地分析了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道路上可能面临的问题(如有爆发战争的可能等)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0年上海:要害词:孙中山思想的发展:“人人尽其才,的人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后于我,其维新之政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在学生分析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由主张维新变法,到主张实行革命,提出三民主义;到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变化的原因:(1)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改良道路走不通,由此他看到清政府的腐败,(2)于是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了领导革命,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成三民主义,以三民主义为指导,进行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帝制。(3)由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孙中山继续领导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斗争屡败。(4)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将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21、2001年上海:要害词:日本军国主义,日本把文部省新教科书;材料一:.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运用你所把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辨事实真相(12分),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6分)。
|
| 2001年5月11日在日本文部科学省门的抗议者 |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股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横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答;.本题按以下三部分给分:
一、事实真相(共12分)
1.“满洲国”问题(共5分)
“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韵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2分)
“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2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分)。
(如谈到日寇在东北进行了血腥或殖民掠夺可加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是殖民主义逻辑可加1分)
2.“南京事件”问题(共2分)
“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
(如谈到“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内容,可加1分;如揭露“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暴行,可加1分)
3.“独立”契机问题(共5分)
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1分)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1分);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2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凡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是强盗逻辑可加1分。
如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方针、罪行有总体概括,或指出其它重要侵略行径以连贯以上三个侵略事实,可加1分。--------
22、2003年全国:要害词: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答案?
23、.非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卢沟桥事件能否不扩大为中日战争,全系于日本政府的态度。和平希望绝续之要害,全系于日本军队之行动。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用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事的解决。但是我们的立场有极明显的四点:一、任何解决不得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之完整。二、冀察行政组织,不容任何不合法之改变。三、中心政府所派地方官吏,如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等,不能任人要求撤换。四、第二十九军现在所驻地区,不能受任何的约束。这四点立场,是弱国外交最低限度。
摘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的讲话
材料二:这几年来忍耐,骂了不还口,打了不还手,我们为的是什么?实在为的是要安定内部,完成统一,充实国力,到最后关头来抗战雪耻。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
摘自蒋介石《告抗战全体将士书》1937年7月31日
材料三: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应付之。
摘自《国民政府自卫宣言》(1937年8月14日)
材料四: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旗帜之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指《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7日,中共代表周恩来等将此宣言交给蒋介石,9月22日,国民党中心通讯社正式发表)所举之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
摘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蒋介石从"这几年来"到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期间的内外政策。
②依据以上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材料二和材料四蒋介石关于抗 战的基本观点。
问答题:
1、 见史料解析18
2、 2002年江苏河南大综合: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1]略。[2]清代采用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老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一两白银等=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答:[2]原因:鸦片输入;战后战争赔款。
社会影响: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3、 1994年上海:比较说明的中国洋务运动失败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答:经济上:洋务运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明治维新—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影响下,领主土地所有制动摇。
政治上:洋务运动—是部分官僚在“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明治维新—在内外危机中,德川幕府统治危机严重;中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力量联合新兴地主、商人、资本家进行武装倒幕。
目的:洋务运动以西方科技的手段,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明治维新是推翻幕府,建立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进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洋务运动缺乏变革的经济条件,不能摆脱外部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控制,又不能摆脱封建势力的阻挠和侵蚀,必然失败。
4、2000年全国:阅读下列材料: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之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意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表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请回答:
(1)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拯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的观点?
(2)你认为维新派和义和团的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3)从维新派、义和团的观点及实践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熟悉?
答: (1)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制度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拯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他们赶出中国。(2)维新派: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但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3)资产阶级改良和农民运动都不能拯救民族危亡;中国民主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由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阶级的领导,必须反帝反封建。
5、 1999年全国:关于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是:[一]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有消极作用;[二]主要是消极的,但也有积极作用。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并阐述理由。(注重:本期旨在考察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种看法,或者有别的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均予同等评分。)
回答:积极方面: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把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和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的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消极方面:由清朝官府举办,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军事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是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是为社会求富;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控制利用;经营治理腐败。
6、 1994年全国: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回答:中国维新思想要求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预备,成为其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变法却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强固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与法国启蒙思想。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10分顽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7、 有人说,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变动;也有认为它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回答:答案一: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因为领导这次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的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拯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但是这个运动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光绪身上。
答案二:戊戌变法是一次失败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康有为梁启超在变法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假如变法成功,中国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所以,戊戌变法名为变法,实际上是改变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变法没有发动群众,紧紧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因而是不彻底的。最后,戊戌变法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镇压而失败。
8、2000年浙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主义者就封建专制问题提出许多思想主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 黄宗羲批评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民主主义者以民主反对专制,主张把中国 建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上述基本观点有何不同? 答: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未涉及制度;启蒙思想家提出用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主义者主张实行真正的民主共和制度。
(3)产生上述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是什么? 答: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戊戌变法时期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文化传人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大量传播。
9、1999年上海: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聪明”、“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种看法是否互相矛盾?为什么?(2)请就科举制度从隋唐的产生到明清以后衰落的历史,谈谈你对其作用的评价。
答:并不矛盾。因为两段话分别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了土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有利于腐朽的封建统治。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的成长。
10、1993年全国: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
回答:【答案】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这种思想在当时影响有限,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企图用拜上帝教和绝对平均主义来改造中国。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但最后失败了。
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他们发动变法运动,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是百日维新也以失败而告终。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三民主义”纲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总体上未获得成功。后来,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它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等主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运用这一思想武器,终于建立了新中国,并指明了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解析】本题是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
11、1993年三南:试以武昌起义到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实,说明帝国主义对在中国革命的态度。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基本道理?
回答:
12、1996年上海: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
回答:正确答案:
(1)地主阶级: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反抗派(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奕诉、曾国藩等)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自强"和"求富"。
(2)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时期,洪仁崃朔滦ё时局饕骞遥母锬谡徒ㄉ韫业闹髡拧?br>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等)比较系统地介绍西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等)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13、要害词:中国共产党一大:2001年上海: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某校将举行新老党团员宣誓仪式。请为该校推荐一个在上海市范围内中共活动的重要纪念地,并作简要说明(应包括曾在该地发生的中共的重要活动及内容、影响和在对的举行宣誓仪式的现实意义)。
答案.纪念地名称(1分);重要活动及其内容(2分)、影响(1分)、现实意义(1分)。例:中共一大会址(1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会议选举了中国共产党中心局书记,通过了党纲(2分)。从此,中国出现了工人阶级的政党(或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1分)。在此宜誓,有助于坚定对共产党的信念(1分)。(如答其它纪念地,也可参照以上细则给分。注重,现实意义应当与纪念地有较合理的联系,如答“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纪念地”,其现实意义就应当含“艰苦卓绝斗争”或“献身精神”的意思,大而失当不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