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图文]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一、主干知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

1、新航路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

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 B.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C.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 D.中国闭关政策的状态遭受严重冲击

2、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的早期殖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A.开拓资本主义商品市场 B.加快资本积累速度C.掠夺金银财富 D.贩卖黑人奴隶

3、以下对郑和下西洋与西方开辟新航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

B、前者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海外联系,后者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财富

C、前者执行的是贡赐贸易,后者执行的是自由平等贸易

D、前者导致帝国财政困难,后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4、指出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分别处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什么阶段? (2)两种殖民扩张的主要掠夺方式有何不同?

(1)手工业(或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阶段;机器大生产阶段。 (2)凭借武力劫掠以珍贵金属为主的财富,贩卖黑人劳动力、垄断贸易;向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掠夺廉价原料。

二、主干知识:从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

“文艺复兴(Renaissance)”,原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实际上它包含着远为丰富的内容。回答

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提倡现世生活的享乐 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人的价值与地位 D.提倡人的自我完善

2、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用知识武装起来便有伟大力量的作品是

A.《乌托邦》 B.《巨人传》 c.《哈姆雷特》 D.《愚人传》

3、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核心是

A.号召消灭专制王权 B.反对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C.号召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D.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4、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B.为资本主义近代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 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

5、在欧洲启蒙运动中,英国思想家洛克提出了闻名的“三权分立”学说。该学说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发展,成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一块基石。问答下列问题。

(1)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基本内容。

(2)发展了洛克“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谁?其“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

(1)认为国家权力有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外交权属于君主。

(2)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6、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 主权最终来自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但国王们所把握的权力并非神授。         ——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

材料二 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有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政治权威”

(1)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霍布斯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结合二则材料,谈一谈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主流趋向是什么?

进步性:否定君权神授,肯定主权在民;局限性: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是绝对的。

趋向:民主化范围扩大、完善,法制走向成熟。

三、主干知识: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一)世界市场雏形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

(二)世界市场得到拓展(16世纪初——19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市场经济,市场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兴哀的重要因素。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是指

A.商品销售市场 B.原料供给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3、19世纪上半期,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依托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

①美国   ②法国   ③德意志   ④日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最突出反映美国争夺海外市场力量增强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国联盟约》 D.《九国公约》

5、二战后初期,美国控制西欧市场主要运用

A.政治手段 B.经济手段   C.军事手段 D.外交手段

四、主干知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

1、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闻名的诗人、政论家。1649年他曾被克伦威尔聘为共和国外语秘书。1667年他完成了《失乐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当时的形势以及他的政治态度应该是

A.克伦威尔执掌大权,他主张军事独裁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他主张限制王权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他主张反对封建专制 D.“光荣革命”发生,他主张君主立宪

2、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面临的共同统治危机是

①外国武装干涉 ②反动势力反叛 ③人民生活恶化 ④内部出现分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将革命向前推进一步,主要表现为

A、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B、废除了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C、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D、取得了瓦尔密大捷

4、下列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都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C、都确立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D、都彻底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5、有关法兰西文化专题进行了一次网民调查,在“你最了解的法国人”中,拿破仑高居榜首。拿破仑一生最主要的功绩是

A.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B.发动了对外战争

C.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D.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6.1660年,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794年,热月政党推翻雅各宾派的统治。其共同目的是

A.害怕革命深入,出卖群众的利益 B.反对外国干涉,向封建势力妥协

C.镇压人民反抗,重建封建王朝 D.稳定社会秩序,维护革命成果

7.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相比,其相似之处是

①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成立 ②都被军事独裁政权所取代 ③都在共和国成立前处死封建国王 ④都在反对外来武装干涉中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②③

9.在法国大革命中召开的国民公会是由普选产生的

A.议政机构 B.行政机构 C.立法机构 D.司法机构

五、主干知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政策

1、下列关于英国圈地运动与法国雅客宾派土地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程度不同地触及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都不可能完全满足农民阶级的土地要求

③两者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反 ④两者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材料一 1793年6月法令答应按人口平均分配市镇公地,使每个居民都能得一份土地。

——G·勒菲弗尔《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法国共有农户560多万,农业人口占60%,耕种5公顷以下400万户,具有659万顷土地。         ——张芸联主编《法国通史》

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法国大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影响。

造成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革命受到制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六、主干知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性文件

1、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

A.实际上确立了议会主权 B.遭到洛克等思想家的反对

C、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3、下列有关法国1791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由当时的制宪议会颁布的 B.规定法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C.规定了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继续了《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

七、主干知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1、举例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政治发展出现的变化。

世界变化:①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确立。史实:任举两例。

②国际工人运动开始走向联合,出现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史实:举两例。

2、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其主线是现代化(或工业文明),但是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为什么说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的100年间,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生产方式: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或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过渡

政治变革: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际格局:开展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或殖民地半殖民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为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 B、西欧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长 D、启蒙运动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思想解放

4、“不管走哪一条道,在第一阶段即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时期,都不可能使(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最后完成。”这是因为该时期

A.封建顽固势力依旧强大 B.资本主义改革方式不彻底

C.资本主义生产力水平尚低 D.资产阶级革命在少数国家进行

5.工场手工业是从手工业生产到机器大工业生产过渡的预备阶段,是因为它

A.采取雇佣劳动的方式 B.生产规模比较大

C.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D.产生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八、主干知识: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英、俄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各是通过什么方式(或手段)解决自由劳动力问题的?两者在实施过程中有何相似之处?

英国圈地运动;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都是强制推行;都是对农民的掠夺(牺牲农民的利益)。

2、法国帮助撤丁王国对奥地利作战,但又极力阻挠德意志的统一。其相同的目的足

A.阻止革命运动的蔓延      B.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C.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D.乘机割占邻国的领土

3、列宁说:“俾斯麦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的进步事业。”这主要是指他

A.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      B.德意志成为了欧洲强国

c.推行铁血政策完成统一     D.统—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4、19世纪中期,俄国和美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B.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解决自由劳动力的缺乏 D.对外扩张,拓展版图

5、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 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

A.都是资产阶级领导下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B.都给农民分配一份地

C.都由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 D.都使本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九、主干知识:美国南北战争和德国两次统一

1、林肯在竞选中主张解放黑奴;1861年,他却把一位公布解放黑奴的将军撤职;1862年,林肯政府又发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这些变化表明,他在内战期间始终坚持的立场是

A.废除奴隶制度,扫清发展障碍 B.保护统治阶级利益,实行种族歧视

C.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法治体系 D.保护南北经济发展,建立联合政权

2、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德国两次实现统一,其统一的背景、主导力量、方式有何不同?对当时的欧洲格局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不同:①背景: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主德国的剧变②主导力量:普鲁士;西德③方式:王朝战争;和平演变(合并的方式)影响:①法、奥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②北约东扩,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十、主干知识:德国日本崛起

1、德国、日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及在二战后两次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对世界局势产生巨大影响,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说明德日第一次崛起的共同原因?第二次崛起的共同原因又有哪些?

(2)第一次崛起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3)说明德日第二次崛起产生的不同影响?你如何评价他们?

(1) ①第一次:国内改革,市场统一;吸收工业革命成果,积极技术与设备改造;得到大量的国外赔款,投资于工业建设; ②第二次:积极进行社会改革;推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得到美国大量经济援助;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扶持,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积极吸收第三次工业革命成果,技术与设备革新等也可)

(2)①两国都迅速进入帝国主义,并积极对外扩张,给世界带来了战争威胁; ②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列强的矛盾激化。

(3)①影响:二战后,西德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吸取战争教训,加强民主建设,并积极与欧洲国家合作,推动欧洲国家一体化进程;日本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军国主义日益抬头,对外积极涉入国际事务,企图建立政治大国地位。

②评价:德国的发展符合世界发展趋势与世界人民要求与愿望,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而日本的行为必然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战争威胁灾难,其结果必然是自我毁灭。

2.近现代史上德国几度崛起,对欧洲格局产生主要影响。请回答:

试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和20世纪中后期的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其经济的发展对外交政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共同原因:①政局的稳定;②利用外资;③生产关系的调整;④重视科技的作用。

影响:①对外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②奉行独立自主,推动欧洲一体化。

十一、主干知识: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英国为何要调整与法、俄两国的关系?

共同原因:大量资本投往国外;不重视更新生产设备和采用先进技术。

调整原因: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这两次高速发展有哪些类似的历史条件?

①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②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③相对稳定、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④对亚非拉地区的经济掠夺。

3、19世纪晚期,美国与英法两国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后果?

不同:英法走向外资本输出为主的道路;美国走高速发展工业的道路。

后果:英法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一位。

十二:主干知识:三次科技革命

1、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义制度广泛确立 B.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完全形成

C.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 D.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2、二战期间和战后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最多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苏联 D、日本

3、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回答:

(1)概括指出前两次工业革命对国际格局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英国成为世界霸主,欧洲中心格局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矛盾激化;欧洲中心格局开始动摇。

(2)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形成美、欧、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发达国家与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十三:主干知识:拉美独立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亚洲觉醒

1、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文明与亚洲农业文明碰撞的表现有

①鸦片战争 ②新思想的萌发 ③印度民族大起义 ④日本明治维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二十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不同于十九世纪中期的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在

①民族资产阶级把握了领导权 ②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④斗争遭到了殖民当局的镇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关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B、拉美人民受启蒙学说影响,民主意识增长

C、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衰落D、美国的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的斗志

4、19世纪中期,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中国、伊朗印度人民斗争的共同点中没有

A.主张绝对平分土地 B.采用武装起义方式

C.利用宗教组织群众 D.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参加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人民的斗争被列宁称作“亚洲的觉醒”。这一时期斗争的新特点是 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②资产阶级政党是斗争领导核心 ③有无产阶级参与政治斗争 ④均采用暴力斗争方式 ⑤取得了最后胜利

A.②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十四:主干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德意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C.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的签订

2、法德矛盾的实质是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B.争夺世界霸权C.普法战争的后果D.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

3、“第—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列强间的主要矛盾。”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英德在世界范围争夺殖民地与霸权,斗争最激烈B.英德矛盾的发展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C.英德是当时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D.英德关系的变化导致世界格局变化

4、结合19世纪法、俄、德三国关系的有关史实,分析欧洲大陆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并就这种变化原因和趋势谈谈你自己的熟悉。

发展趋势:由俄国、普鲁士等联合同法国对抗,发展为法俄结盟共同对付德国。具体过程和原因是:①19世纪上半期,拿破仑帝国崛起并不断对外用兵,多次打败俄国、普鲁士等组成的“反法同盟”。1812年俄国打败拿破仑的进攻,随后“反法同盟”攻人法国,拿破仑帝国灭亡。②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法为争夺巴尔干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结果俄国战败。这一阶段法俄矛盾是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③19世纪下半期,法兰西第二帝国为争夺欧洲霸权,阻挠德意志统一,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向普割地赔款。(4)20世纪初,法国力图与俄、英结成“三国协约”,矛盾冲突导致“一战”的爆发。这一阶段法德矛盾成为欧洲大陆国际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熟悉: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变化根源于政治、经济不平衡规律。②对外政策的变化取决于国家利益,外交是政治的延伸。③三国矛盾的焦点是争夺欧洲霸权。

十五:主干知识:近代自然科学

1、19.以下有关科学家及其成就,叙述正确的是

A.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建立了微积分学

B.Charles Robert Darwin——进化论推动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

C.John Dalton——建立了科学的量子论

D.Marie Sklodowska Curie——首先发现了“X射线”

2、19世纪开辟人类生活新时代的自然科学成就是

A.居里夫人发现并提炼出放射性元素镭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确立生物进化论

C.法拉第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感应现象 D.爱因斯坦提出了闻名的物理学的相对论

3、被恩格斯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 B.元素周期律 C .相对论 D.细胞学说

4、下列科学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达尔文确立进化论②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③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④伦琴发现“X射线”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①④③②

十六:主干知识:近代主要历史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指拿破仑)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材料二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肯定拿破仑?(2)材料三列宁为什么否定拿破仑?

(1)拿破仑所进行的战争起到进一步摧垮欧洲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

(2)拿破仑进行的战争又具有侵略其他民族的一面

2、恩格斯说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于一身,其主要理由是克伦威尔身兼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独裁者双重角色。因此,恩格斯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3、下列对克伦威尔的评价较准确的是:

A、自始自终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出身于新贵族,只代表新贵族利益

C、实行军事独裁,反动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D、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十七、苏俄苏联史

1、1991年,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其内容是

A、是否保留苏联 B、是否实行总统制 C、是否解散苏共中心 D、是否成立独联体

2.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大事件是

A.苏共中心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八一九”事件 D.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

3.苏俄实施的以下政策中,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特征的是

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 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C.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4、苏联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战线取得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形成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B.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C.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5、决定苏联20世纪30年代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根本因素是

A.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C.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形成 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

6、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把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提出的口号与目标不切实际 D.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7、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B.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把握国家政权

C.俄罗斯等三国领导人签署明斯克协定 D.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十八、苏联工业化

(1)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斯大林认为苏联发展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3)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保卫苏维埃政府。(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十九、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主要表现在复兴、救济和改革方面,其中反映救济方面的内容主要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C、兴办公共工程 D、调整农业政策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最能达到扩大内需目的的是

A. 整顿金融体系 B.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调整农业政策 D. 推行“以工代赈”

3.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里的“干预”是指

A.推行国有化政策             B.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治理

C.用计划经济代替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D.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4.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主要意图是:

①对工业生产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 ②保障工人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通过削减农业生产来复兴工业 ④提高消费能力以使市场复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十、第二次世界大战

1、二战前夕英法等国策划慕尼黑阴谋反映了

A、对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 B、帝国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

C、对德国意大利实施了经济制裁 D、抛出了“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2、《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应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公布《开罗宣言》必须无条件实施;杜鲁门在1950年1月5日声明: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1950年1月25日,他又声明“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对日和约的签订。”这些表明:

= 1 \* GB3 ①台湾问题是美国远东太平洋战略的重要内容 = 2 \* GB3 ②美国政府一直主张台湾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 = 3 \* GB3 ③美国历届政府的主张都和中美三个公报一致 = 4 \* GB3 ④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违反了国际公约 A.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B. = 1 \* GB3 ① = 2 \* GB3 ② = 4 \* GB3 ④ C.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D. = 1 \* GB3 ① = 4 \* GB3 ④

3、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认罪态度与德国大不一样的原因是①美国使许多日本法西

斯战犯逃脱法网②美国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来制定对日政策③美国设法保留了天皇制,天皇并未受到应有惩罚④日本法西斯并未受到国际法庭的审判⑤日本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⑥在盟军大规模消灭日本本土的法西斯军事行动前,日本公布投降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⑥ D.①②⑥

3、“二战”前在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 B、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C、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D、法西斯势力与日俱增

4、20世纪出现的法西斯主义,其主要特征是

A.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号 B.建立法西斯政党,实行军事专政

C.对内独裁、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D.鼓吹种族主义,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5、下列二战期间通过的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世界各国人民同法西斯的矛盾激化

C.英美的积极推动 D.华盛顿二十六国会议的召开

7、希特勒上台后,采取的违犯《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措施有①积极扩充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

②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③吞并奥地利 ④退出国联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8、日本法西斯与德国法西斯相比,突出的特点是

A.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倾向 B.背弃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C.没有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 D.没有政党形式的法西斯政权

9、.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实行“不干涉政策”,主要是因为

A.德意侵略西班牙没有损害英法的利益 B.希望颠覆西班牙共和国政府

C.要维护“中立”地位 D.害怕引火烧身

10、下列哪项不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覆亡的原因

A.德军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 B.法国政府长期执行绥靖政策

C.法国戴高乐将军流亡英国 D.英法在对德宣战后坐失战机

11、日本投降前夕,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地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国要单独占领日本 B.美国反对苏联实行分区占领,以维护日本的领土完整

C.美苏在处理战后日本问题上产生分歧 D.美国企图独霸东亚

二十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

⑴与第一组图片人物相关的重大历史事分别是什么?三个国家完成社会转型后,在政治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⑵第二组图片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中的什么情况?这一时期,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⑶第三组图片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哪些“矛盾与问题”?

⑴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的统一。特征:一方面,保留了封建残余;另一方面,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利,形式上确立了近代的国家体制。

⑵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出现危机:德国和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人类面临战争威胁。原因:德国和日本是通过自上而下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缺少民主传统和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1929年大危机引起政治危机。

⑶问题:种族歧视(社会危机加深)、恐怖主义、极右势力沉渣泛起。

二十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

C、受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 D、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善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治理 B、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3、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不断抬头。为侵略战争翻案。其原因有:①日本军国主义意识没有被彻底根除 ②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日本的扶植 ③日本经济的崛起 ④日本政府没有对战争责任进行深刻反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杠杆是:①各国政府的宏观治理②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③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④推行国有化政策 ⑤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 D、①②③⑤

5、日本历史教科书把对中国的侵略说成是“进入”,称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解放”亚洲人民。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篡改历史教科书 B、日本政府拒绝向亚洲人民谢罪

C、掩盖侵略史实,否认侵略罪行 D、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6、有人说,美国经济在二战后的发展是“一路高歌”,在1973年则转入“黑色的一年”,其理由是这一年美国:①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③侵越战争以失败告终 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瓦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较快,下列对其共同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B、依靠马歇尔计划援助,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注重发挥科技教育,培养人才     D、实行资本主义改革,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8、在二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发展的趋势逐渐加强,成为当今的两大主题之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请回答:

(1)概括二战后至今“发展”这一潮流在不同类型、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主要表现,并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指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3)说明制约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因素。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联邦德国进行社会改革,根除法西斯主义,日本消除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等。社会主义国家在重重阻力中推进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如:新加坡、韩国等国通过经济改革,发展为新兴工业国家;印度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在科技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西亚国家冲破控制,石油致富等。

(2)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集团化趋势。(3)霸权主义,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新秩序,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地区冲突,恐怖主义,极右势力,毒品泛滥,贫富悬殊,社会暴力,环境问题等。

9、思考:二战后同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有何不同?原因何在?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①对德国进行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对日本由美国独占,其主要意图是为了控制整个东亚地区。

②对德国战犯处理较全面、彻底,对日本法西斯战犯不够彻底全面,甚至有的免于起诉。

③宣判德国纳粹党为非法组织,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

二十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少数帝国主义强国操纵并布满了矛盾和斗争 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③帝国主义国家凭借自己的实力重新瓜分了世界 ④确定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⑤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了中国的独立自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国家,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③建立联合国,维持战后世界和平。④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一战不同,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的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有其历史进步性。

材料二……斯大林出于各种考虑多次向英美让步,大体上接受了丘吉尔提出的瓜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而罗斯福为了争取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以使美国免于付出100万人伤亡的代价,同时为了把战时的同盟关系延续到战后,以实现其“世界蓝图”,他在东欧问题和远东问题上对苏联也作了让步。

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5-1955……体制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1955-1969年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前后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体制的瓦解。雅尔塔体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最终解体,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

             ——引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

(1)分析材料一,概括雅尔塔体系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步的表现。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因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贯穿雅尔塔体系始终的内容是什么?促成其体系瓦解的“多种原因”有哪些?

(4)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瓦解对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1)进步性的表现:一是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是以和平、民主方式处置战败国,使之完成民主化的任务,同时原则上承认国联“托管”地区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2)体系是以大国的实力为基础的,事实上是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体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列强的争霸性质;苏美英既合作又争夺,相互妥协,使该体系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3)内容:美苏争霸。瓦解的原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西欧和日本实力的增强;苏联的解体;世界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

(4)影响: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瓦解:使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多极化格局出现。

二十四、国联和联合国

(1)国联建立时间 地点 操纵国 主要机构 宗旨-

(2)建立国联是美国威尔逊提出的,但最终美国没有参加,为什么?它反映什么问题?

(3)国联建立的实质是

(4)、联合国建立时间 总部 初期操纵国 、主要机构 、宗旨

二十五、欧洲一体化

(1)欧洲共同体从1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2004年的25个成员国。请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和影响。

(2)二战后至今,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何显著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哪些发展特点?

(3)有人说,欧洲中部时间5月1日零点那声钟声是欧洲新纪元的开始。但也有人说,那是一片未知的水域的起点。说明一体化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

(1)原因:地域上接近;民族文化传统接近;内部经济联系密切;联合自强,应对超级大国的威胁。影响:促进了成员国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使欧洲的地位和势力进一步增强和提高,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的发展。

(2)趋势:通过和平方式,由经济联合到谋求政治上的统一。特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

(3)存在问题:美国不希望出现强大统一的欧洲,不断设置障碍,制造矛盾,挑拨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欧洲内部各国发展水平的差异,政治、经济利益不同,使得各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难以保持一致。

二十六、主干知识:战后东欧国家改革

1二战后初期,西方舆论断言“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勾销“。下列事实中最能反驳这一断言的是

A、1950年苏联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1946年,苏联建立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

C、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

2、下列关于勃烈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3、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

①日本 ②匈牙利 ③捷克斯洛伐克 ④波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十七、主干知识:亚洲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

1、概括这一时期亚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比较韩国、新加坡、西亚与中国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从中你得到的熟悉是什么?

1、有利条件:民族独立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利于亚洲国家吸收新技术;西方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国外转移,亚洲国家可利用劳动力不充足的优势发展经济。

不利条件:大国争霸使亚洲一度处于不稳定状态;亚洲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基本薄弱;不合理的经济政治秩序依然存在。

2、不同模式:韩国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根据形势调整战略;西来石油国,以石油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改变单一经注济结构;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熟悉:要抓住机遇,根据国情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教兴国;要坚持改革开放。

二十八、主干知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②是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 ③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④其目的是求得全球共同发展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3、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主要是因为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相互依靠程度进一步加深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政治经济利益趋于一致

4、经济全球化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为经济全球化疏通商品、劳力和资本流通渠道的是

A.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与稳定 B.各国都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C.科技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领域 D.市场经济制度的广泛建立

二十九、主干知识:美苏争霸

1、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2、“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3.1994年4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了。其墓碑上写道:“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这种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熟悉。

依据:指发表中美上海公报,改善中美关系;大量削弱亚太地区部队,为结束越南战争起了重要作用;同苏联强调以谈判代替对抗。

熟悉:尼克松在位时,为中美、英苏关系缓和作出了贡献;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但他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推行者和执行者;上述做法仍然是美国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由于第三世界崛起;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由于美国经济增长趋缓;陷入越战的泥潭;而苏联经济、军事实力上升;所以美国被迫作出战略调整。由此说明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真正缔造者。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图文]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