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述评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孙双武

 

随着2009年辽宁、天津、安徽、福建、浙江开始实行新课改高考,天津、安徽、福建、浙江等四省市加入单独命题的行列,我国高考历史试题命制格局进一步分化,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下面笔者试就2009年全国及各地高考历史试题部分进行简要述评,以期抛砖引玉。

 

一、鲜明的特色

 

1.文综高考模式异化。从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开始发轫的综合高考命题模式,在2000年高考的浙江、山西等省市以3+文综/理综的形式正式粉墨登场,至今刚刚走过10年的历程。3+文综/理综高考模式虽然没有使中学教学发生根本性变化,但在潜移默化中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课程实验。而10年间的褒贬不一,终使这一高考模式在2009年高考分省命题范围进一步扩大的浪潮中出现新的异化现象。全国文综卷Ⅰ、全国文综卷Ⅱ、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北京文综卷等保持了大纲版高考文综命题特色,山东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宁夏辽宁海南文综卷、江苏历史卷逐步形成新课程特有的“必修+选修”和“必考+选考”模式,而浙江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安徽文综卷则形成了“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相互融合”并且政史地三科“各自为政”的新模式。山东、上海、广东省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能力测试以我为主。而上海历史卷20072008年以“一卷两分叉”的形式别具一格,浙江文理第一层次以自选综合“186”的形式可谓一枝独秀。可以断言,文综高考综合题模式已经在浙江、天津、安徽、福建等省市高考试题中名存实亡。或许是学科考试评价难以操作使其难以为继,抑或是综合试题命题质量乏善可陈。目前这种不伦不类的格局,使人不禁会产生“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感慨。

 

2.乡土地域色彩鲜明。最早开始实施单独命题的上海历史试题,以新鲜的上海地域特色犹如清风扑面。北京文综卷、江苏历史卷、广东历史卷、天津文综卷、山东文综卷、安徽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四川文综卷、重庆文综卷亦步其后尘、纷至沓来,或多或少地渗透本省乡土历史风貌。以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为例,北京文综卷第12题(“北京广安门北蓟城纪念柱”题)和第13题(“北京孔庙”题)、江苏历史卷第10题(“江苏常熟白茆乡山歌”题)、山东文综卷第29题(“环渤海地区”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省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题)、福建文综卷第14题(“闽人以海为田”题)和第19题(“福建日报”题)、天津文综卷第5题(“天津《大公报》”题)和第6题(“天津某企业商标”题)、四川文综卷第39题(“五尺道与康藏公路”题)、重庆文综卷第20题(“重庆开埠”题)等,都是乡土历史地域特色试题的典例。高考历史试题中渗透对乡土历史的考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使学生对历史学科有亲切感、真实感,对学生从事家乡大业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3.命题多元生动活泼。200720082009年全国文综卷以命题情境化、考点多元化、要求成人化、选拔专业化,使试题难度有余、鲜活不足。上海历史卷坚持自己命题思路,业已形成“百花丛中最鲜艳”的特色。分省单独命题范围的“扩军”,则使历史高考命题进一步迎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春天。从2009年高考各地历史试题来看,可以总体概括为“图片、表格、文字齐上阵,真实、虚拟、假设都表现;热点、焦点、重点联时政,难度、效度、梯度求合理”。从命题情境营造手法来看,报纸通讯报道、场景照片漫、人物言论摘录、诗歌谚语民谣、曲线图表数据、英文俚语典故、电影戏剧名著、研究设计想象等方式层出不穷,试题既体现了历史的广博与深邃,也将历史的浓郁陈色赋予灵动与鲜活的生命力。笔者一言以蔽之,这些“不入流”的命题手法就技术层面而言,难免有“品说”、“戏说”历史之嫌,然而不可否认这些方式却是莘莘学子喜闻乐见的,它们是解放中学历史课堂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佳药良方。笔者将这些数据进行了粗略统计,列表如下。

 

1  2009年高考历史试卷情境题选材类型统计表(单位:个、条、段)

 

试卷名称

人物

言论

史著摘引

文学作品

民谣典故

作品

照片

图片

表格

图表

电影

戏剧

历史英文

研究

设计

虚拟场景

报刊杂志

时政热点

全国卷Ⅰ

2

9

 

1

 

1

1

 

 

1

 

3

1

全国卷Ⅱ

3

8

 

 

 

1

1

 

 

 

 

 

 

北京卷

1

6

 

 

 

4

1

 

 

 

 

 

1

天津卷

1

11

1

 

 

2

 

 

1

 

 

1

 

四川卷

3

13

1

 

 

4

 

 

 

 

 

 

1

重庆卷

2

10

 

 

 

2

 

 

 

 

1

 

 

福建卷

3

10

 

3

 

2

1

 

 

 

 

1

 

宁夏卷

2

12

 

 

 

1

1

 

 

 

 

 

 

浙江卷

1

8

 

 

 

1

1

1

 

 

1

1

1

山东卷

1

7

2

1

 

1

2

 

 

 

1

2

 

广东历史

3

16

 

2

 

2

2

 

 

 

1

1

2

江苏历史

3

24

1

1

 

2

 

 

 

 

 

1

1

 

2  2009年高考历史试卷情境题分值统计表

 

试卷名称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北京卷

天津卷

四川卷

重庆卷

情境分值

96

92

92

84

90

76

比率

96%

92%

79.3%

84%

90%

76%

试卷名称

福建卷

宁夏卷

浙江卷

山东卷

广东历史

江苏历史

情境分值

84

88

80

78

132

96

比率

84%

88%

80%

100%

88%

80%

(注:北京文综卷历史部分为116分,山东文综卷历史部分的总分为78分,广东历史卷总分为150分,江苏历史卷总分为120分。)

 

从表1、表2可以看出,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除漫作品没有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外,其它类型的情境材料都或多或少地崭露头角。因此,当前高考历史试题情境营多元化、情境化试题占绝对主流的格局已经巩固。

 

4.范式运用观念引导。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多地渗透当前流行的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近代化)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新史学研究理念,要求学生运用这些史学研究范式正确观察、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历史现象。如:天津文综历史第1题(“嫡长子继承制与宗法制度”题)、广东文科基础卷第19题(“‘考’字演变”题)、福建文综卷第20题(“雪莱评论希腊文明”题)、浙江文综卷第23题(“历史文献电子化”题)等考查学生运用文明史范式来看待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问题。广东文科基础卷第22题(“马克思评论鸦片战争”题)、浙江文综卷第39题(“英国工业革命与蒸汽机发明影响”题)、江苏历史卷第7题“蒋廷黻近代化论”题)、全国文综卷18题(李大钊评论孔子题)、全国文综卷18题(印度总督本丁克在印度渗透欧洲文艺和科学题)、安徽文综卷第35题(“中日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和近代化主要差异”题)等考查学生运用现代化(近代化)史范式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江苏历史卷第20题(“反全球化运动”题)、全国文综卷23题(“拉尔夫·达伦道夫论经济全球化”题)、全国文综卷23题(“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论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相似处”题)、重庆文综卷第22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新变化”题)、四川文综卷第23题(“近年来大量出现公益广告图片”题)等要求学生从全球发展进程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历史现象。重庆文综卷第13题(“汉武帝朝鲜半岛见闻”题)、北京文综卷第12题(“北京广安门北蓟城纪念柱”题)和第13题(“北京孔庙”题)、安徽文综卷第15题(“清代剪发革命”题)、江苏历史卷第22题(“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题)等主要考查学生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观察人类社会的变迁史。尽管试题中革命史观仍然占据主流,但不可否认,新史学范式的运用昭示着历史研究方式和考查方式的急剧转变。

 

5.重视人文素养考查。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考查。在2007年全国文综卷12题(“帝王谥号”题)、2008全国文综卷和全国文综卷12题(“阴、阳知识”题)的基础上,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考查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试题进一步增多。如:全国文综卷Ⅰ和全国文综卷Ⅱ第12题(“姓氏起源”题)、宁夏文综卷第24题(“‘年’与‘有年’含义”题)和第35题(“实迹、史料与主观因素”题)、福建文综卷第13题(“楚河汉界与公元纪年”题)和第23题(“柯林伍德认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题)、安徽文综卷第12题(“安徽省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题)、山东文综卷第11题(“重庆商务总会楹联”题)、天津文综卷历史第8题(“世界银行英文”题)等等。这些人文素养题除考查历史基本常识外,还与语文、英语、政治、地理等学科密切相关。高考历史试题关注人文素养考查,是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是时代意识的体现。

 

6.计量史学推陈出新。2008年高考历史试题中已经有较多的计量史学题。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中,这种类型的试题在题量和分值上得以保持并继续推陈出新。如:全国文综卷Ⅰ第15题(“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题)、第37题材料二(“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题),全国文综卷Ⅱ第15题(“1978199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题),北京文综卷第40题(“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题),四川文综卷第39题(“18701910年世界帆船汽船数量消涨与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变化”题),宁夏文综卷第31题(“18701900年美国钢铁业发展”题),山东文综卷第13题(“我国某一时期农轻重在工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题),安徽文综卷第36题(“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和1979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题),福建文综卷第24题(“始终开放和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题),浙江文综卷第15题(“北宋赋税结构变化”题),广东历史卷第14题(“1959年中国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题)和第30题(“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题),江苏历史卷第12题(“中美贸易变化统计图”题),等等。计量史学题通过各种数据构成的科学性、系统性材料,表格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形式生动,信息直观,能考察学生依据史实观察,辨析、理解、运用史料的能力。数据是考查学生理解信息的最好方法,它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不同的历史现象,便于阅读,便于考查分析能力和透过现象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大量计量史学题推出并不断完善,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

 

二、整体的差异

 

在比较2009年高考全国及各地历史试题命制特色、共性和亮点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部分省市历史试题命制在保持区域特色和自身优势过程中,除了上面所比较的试题结构、数量、分值、知识综合性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外,各省市历史试题与全国卷历史试题的差异越来越呈现出整体上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命题技术、测量效度等两个层面。

 

1.从命题技术层面上看

 

首先,各省市历史试题在整体编制和设计上明显逊色于全国卷。浙江文综卷、天津文综卷、安徽文综卷将政史地三科“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是最直接的明证。(说明:笔者虽然赞同政史地分科考试,但却不希望保持上述不伦不类的状况。)全国文综卷选择题和主观题编制保持相对的稳定,整体性强,信息量充分,难度虽大,但与各省市历史试题和跨学科综合题相比,都可以称得上是上乘经典之作。反观各省市历史试题和跨学科综合试题,在整体编制和设计上呈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表现之一是“拼盘”色彩更为浓厚。如:安徽文综卷第35(“中日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和近代化主要差异”题),试题出示了两段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经加工后的材料,“拼盘”的做法使材料的信度大大降低,牵强附会之感跃然纸上。山东文综卷第27题(“书籍承载文化”题),先考春秋儒家思想,后考欧洲近代思想和科学领域变化,再考梁启超《西学书目表》传播的作用,尽管题目最后用“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开放性问题收尾,但整体感觉试题中材料和内容“汤水分离”;第29题(“环渤海地区”题),历史部分考查的是近代列强侵略与近代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地理部分则迅速跨越至改革开放后环渤海地区资源利用及其不良后果;政治部分却考查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相关的知识,三个学科以本学科考查作为设计切入点,没有真正地使三个学科内容水乳交融。四川文综卷第37题的材料从春秋富民政策、唐朝官吏经商、清末新政到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制度,试题考点没有明显的一致性,学生审读材料的思维也被迫以跳跃性应对。表现之二是材料与主题的“契合度”弱。如:山东文综卷第29题(“环渤海地区”题)题目的引言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而地理部分题目考查的却是资源利用方面的特点和不良后果,政治部分题目考查的却是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规划,通篇没有反映“历史性巨变”的显性内容及考点。又如:重庆文综卷第37题(“明末农民起义军、毛泽东、近代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对用人的态度”题)考查了明末农民起义军用人态度的转变和毛泽东谈用人的方针,但题目第(2)小题第二问考查的却是“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及八大的意义”,第(3)小题第二问考查的是“说明反帝斗争的成败对其国家地位的重大影响”,均与试题主题相距甚远。

 

其次,各省市历史试题在试题编制的专业化程度上明显逊色于全国卷。表现在材料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弱。材料解析题命制是否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最大限度地突出材料信息的有效性。各省市历史试题命制在这一环节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山东文综卷第27题(“书籍承载文化”题)的材料三出示了梁启超《西学书目表》上、中、下三卷的内容,题目只考查了上卷和中卷的积极影响或发展,下卷却“无疾而终”,属于无效材料。北京文综卷第40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题)历史部分材料,出示了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材料立体感强,直观性强,但却使用不明就里的曲线图而不使用更为精确的柱形图,其科学性、专业性实在不敢恭维。广东历史卷第27题(“近代中国人民的两个梦想”题)出示了美国费正清《观察中国》中的一段材料,这段与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材料只起到了一个引言作用,使题目由“材料解析”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问答题”。广东历史卷第29题(“近代民主政治演变”题)所出示的法国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一段材料,也几乎是可有可无的。浙江文综卷第38题(“梁启超和陈独秀培育新民与新青年”题)和第39题(“英国工业革命与蒸汽机发明影响”题)较好地解决了材料专业化属性问题,但限于试题的阅读量,几乎题题都有的“结合所学知识”的限定使材料自身的作用明显减弱。各省市历史试题设计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等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专业性弱成为制约高考历史试题测量有效性的“瓶颈”。

 

第三,各省市历史试题在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编制的科学性方面明显逊色于全国卷。如:四川文综卷第18

 

1973315,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中国人民走向世界的愿望     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这道题从解题来看并不存在困难。关键是抓住“1973315日”这一时间,从而知道中国此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还处在封闭阶段,左倾思想还占据主导地位。BCD三项均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以此推理出正确答案是A。不过,从科学性的角度观之,笔者以为仅从一则中国播出的日本“西铁城──星辰表”电视广告,只能够反映出当时中日关系改善的进程,要得出A项的答案显然材料不充分,结论证据不足。

 

又如:浙江文综卷第39题第(2)小题要求“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所给出的答案是“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由于题目没有限制答案的来源,因此就给学生创造了更多答题的想象空间。笔者以为,这一答案存在两个方面不足。一是“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表述欠准确,二是答案欠完整。工业革命时期,科技与生产还没有紧密结合,瓦特改良型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是建立在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它只是建立在长期实践基础上,并没有进行科学系统实验。因此,答案准确表述应该是“近代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和推动”。按逻辑性角度分析,蒸汽动力技术的产生主要原因,从政治方面看与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英国当时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紧密相关;从经济方面看是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本主义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要;从科技层面上看是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结果;也是瓦特等熟练技术工人长期不懈钻研和努力探索的结果。

 

该题第(3)小题“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题目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是“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道题目参考答案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发展”是指人类历史,是否包含着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二是参考答案的编制逻辑性差强人意。从题目的要求看,“历史发展”显然包括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因此,“蒸汽机的发明使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迅速崛起为‘世界工厂’;使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巩固了英国殖民霸主和世界霸权地位;促使英国经济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剧变”等等内容也应该列入参考答案。“对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促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促使工业布局摆脱自然限制趋向“煤铁复合型”布局,促使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操作,推动了采矿业的发展;对世界政治发展而言,催生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格局,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有利于西方政治文明向东方的传播;对意识形态发展而言,促使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促使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推动了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等等说法也应列入参考答案。

 

限于篇幅,笔者无法一一枚举各省市历史试题中所存在的问题,此处从略。

 

2.从测量效度层面上看

 

首先,全国文综卷Ⅰ和全国文综卷Ⅱ所考查的知识覆盖面较为合理。全国文综卷Ⅰ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分值比为6436,全国文综卷Ⅱ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分值比为6832。而各省市历史试题的分值之比失衡更为严重。例如:浙江文综卷考查历史必修Ⅰ、Ⅱ、Ⅲ的内容高达96分,考查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只有一道选择题4分,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没有试题和赋分,令人诧异;安徽文综卷考查历史必修内容为84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只有一道选择题4分,考查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约为12分。相比而言,天津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山东文综卷、宁夏文综卷、广东历史卷、江苏历史卷因为有选考模式,使试题对各模块内容考查较为均衡。

 

其次,全国文综卷Ⅰ和全国文综卷Ⅱ的试题难度偏大。相比而言,各省市历史试题命制对各层次试题的梯度把握相对较好,全卷难度值明显低于全国文综卷,效度和区分度也较好,便于高校选拔,更有利于实现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两个有利”的原则。

 

第三,全国文综卷Ⅰ、全国文综卷Ⅱ和各省市文综卷和历史卷参考答案或评分标准人文性体现不一。如:全国文综卷Ⅱ第39题第(3)小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中规定:“如考生答出历史分析需用史实予以证明等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重庆文综卷第37题第(4)小题没有给出参考答案,由评卷教师自主掌握;山东文综卷第29题、33题、35题的参考答案均有补充说明;天津文综卷历史第12题部分参考答案设置了补充规定;江苏历史卷部分参考答案也设置了补充规定,等等。均有利于考生张扬个性。

 

笔者以上分析与说明,无意批评和贬低命题人员辛勤付出,旨在探讨完善我国高考评价方式的途径,提高考试测量的有效性,促使高考制度更好地实现选拔符合高校要求的人才目标。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述评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