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组图]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和作为施政纲领的 《 共同纲领 》 的主要内容,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熟悉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牲;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熟悉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熟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从内容上看, 1949 年 9 月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4 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文化大革命”“一国两制”等是高考的重要考查点。

3、本专题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概括性比较强,对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学习时,一要注重联系政治学常识(如民主政治的概念、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等)及社会现实问题(如海峡两岸的交流等),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与熟悉;二要从宏观上把握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三个阶段: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一遭到破坏(“文革”时期)一逐步规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三是理清重要历史事件与现象的基本脉络,并通过对这些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表解】

【 内容概要 】

( l )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初建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心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继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委员会先后组建并定期开会等都是这一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表现。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 1949 年 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举。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的一种新型政治制度。 ( 2 ) 1966 一 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时期。这十年间民主与法制建设被迫中断,法律制度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政治遭受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种惨痛的教训又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① 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审议和决定全国或地方的重大问题,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治理。 ②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在国家和社会生活方面已经基本有法可依。 ③ 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在乡、镇、县实行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府部分领导人员的选举中实行差额选举;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权利。 ④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开辟多种参政议政的渠道,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⑤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⑥ 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 ⑦ 废除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努力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扩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非凡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建设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具有很大的重大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⑧ 大力开展了普法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 4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重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举。 ③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的一种新型政治制度。 ( 2 ) 1966 一 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时期。这十年间民主与法制建设被迫中断,法律制度遭到严重践踏,民主政治遭受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而这一时期,恰恰是国际局势趋于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这种惨痛的教训又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① 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审议和决定全国或地方的重大问题,切实保证人民能够参与政权的决策、治理。 ② 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在国家和社会生活方面已经基本有法可依。 ③ 改进和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在乡、镇、县实行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在各级人民代表和政府部分领导人员的选举中实行差额选举;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权利。 ④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开辟多种参政议政的渠道,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⑤ 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⑥ 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 ⑦ 废除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努力从多方面创造条件吸收人民群众参加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治理,扩大人民的直接民主权利,非凡是基层群众性自治建设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生事物,具有很大的重大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⑧ 大力开展了普法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 4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重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挫败了外国势力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一国两制”理论的创设,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香港、澳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才能洗雪国耻。这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也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

【 典型例题 】

1 .与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相比, 1954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的新特点是

A .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 .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 .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 .新中国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的法律保证是

A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B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 . 《 论人民民主专政 》 D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 . 1953 一 1956 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公布

C .进行一场新的整风运动 D . “三反”“五反”运动的顺利进行

4 .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 “三反”“五反” ② 大跃进 ③ 以阶级斗争为纲④ 改革开放

A . ① ② ③ ④ C . ① ④ ② ③ B . ① ③ ② ④ D . ④ ③ ② ①

5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A .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的共同愿望 B 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 .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要求 D 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6.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事件是 (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B .新中国成立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 基础练习 】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事件是 (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B .新中国成立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2 .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 .重庆谈判的举行 B .三大战争的胜利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

3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 )

A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中心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 )

A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 .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 .过渡时期总路线 D .民主革命纲领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 .新三民主义 B .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奠定

6、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的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7、 1954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规定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最高人民法院 D .最高人民检察院.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

8.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 .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 .多党合作,互相监督

C .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9.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

①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②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③ 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④ 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 . ① ② B . ① ② ③ C . ② ③ ④ D . ① ④

10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目标是( ) ①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对外开放 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高度的自治权 ③ 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 ④ 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

A . ① ② B . ③ ④ C . ① ② ③ D . ① ② ③ ④

11 .我国宪法所确定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 )

A .平等、团结、互助 B .平等、团结、发展

C .自愿、平等、团结 D .自治、独立、繁荣

12 . 2005 年 9 月,中共中心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予由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贺嶂。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

A . 40 周年 C . 55 周年

B. 54 周年 D , 60 周年

13 .建国以来,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人崩溃边缘是在( )

A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时 B .三年经济困难时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 “文革”结束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14 .从右图报纸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该报纸的发行时间应在 ( )

A .建国初期 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 ,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15 . “文革”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A .要正确熟悉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B .把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

C ,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 D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6 .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人新时期是在( )

A .新中国成立后 B . 1954 年宪法颁布后

C . “文革”结束后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

A .宪法 B .民法 C .刑法 D .经济法

18 .保证“民告鹰军的梅律是( )

A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B . 《 行政复议法 》

C . 《 民事俯公法 》 … D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和 《 行政复议法 》

19 .直接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是 ( )

A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B . 《 刑事诉讼法 》

C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D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20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的法律是( )

A . 《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 B . 《 行政复议法 》

C . 《 选举法 》 D . 《 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21 .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包括( ) ① 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 ②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③ 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 ④ 结束了祖国分裂状态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③

22 .右边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正确的是( )

A . 1984 年和 1997 年 B . 1987 年和 1999 年

C . 1979 年和 1997 年 D . 1997 年和 1999 年

23 .中国政府开始公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的方针是在

A . 《 告台湾同胞书 》 中

B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 《 政府工作报告 》 中

C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中 D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24 .对推动两岸交流起到积极作用的台湾民间团体是( )

A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B .海峡交流基金会

C .海峡两岸友好协会 D .海峡友好交流协会

25 . 20 世纪 90 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突破的事件是( )

A .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 ,两岸实现“三通”

C . “汪辜会谈” D .两岸实现停火

【 能力练习 】

1 .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包括 ( )

①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④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① ② ③ C . ② ③ ④ D . ① ② ④

2 .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含义是( )

A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民主协商,共同执政井 B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C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D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一起参政议政

3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

A .提出和平解决西藏的决议 B .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C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D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4 .下列法律获得全国人大通过的先后顺序是 ( ) ① 《 中国人民共和国刑法 》 ②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③ 《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

A . ① ②③ B . ② ① ③ C . ① ③② D . ③ ② ①

5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

A .祖国内地与台湾 B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C .中心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6 . 1979 年,全国人大公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 ( )

① 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 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 ③ 两岸相互投资设厂 ④ 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

A . ① ② B . ③ ④ C . ② ③ D . ① ④

7 . “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 .非凡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 .中心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 .非凡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几十年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充分表明( ) ①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② 社会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③ 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是推动我国各项事业胜利发展的伟大力量 ④ 新疆已经成为我国发达地区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①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② ③ ④

9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

A .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 .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 . “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D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10 2005 年 4 月 29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从你们踏上内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 )

A .实现本阶级的统治

B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富强

c .共同对付“台独”势力

D .稳定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

基础练习

1 . B 解析: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人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2 . A 解析:首先要判定出该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开国大典,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3 . D 解析:本题要注重“新中国成立时”这个限定词,在 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实际上行使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4 . A 解析: 1954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颁布前,新中国一直以 《 共同纲领 》 为临时宪法。解答时一是要注重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二是注重性质限制“法律依据”。

5 . 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特点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6 . D 解析: A 项为干扰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B 、 C 与 A 同属于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

7 B 、考查对1954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8 . D 解析: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9 . A 解析:考查建国以后政协会议在各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10 . B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和政府根据少数民族的意愿,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民主改革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对外开放是在 1 978 年以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我国的一级地方政府。两者都不属于民主改革目标的范畴。

11 . 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

12 . A 解析:西藏自治区成立于 1965 年。 2005 年 9 月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向西藏自治区赠予由胡锦涛总书记题写的“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嶂。这是为了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 40 周年。应注重区别两个概念,一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二是“西藏和平解放”。

13 . C 解析:考查“文革”十年对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践踏和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14 . c 解析:本题从 《 人民日报 》 所反映的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这一新闻报道去推断应该是 1971 年,而此时我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15 . B 解析:“文革”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熟悉和处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必须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6 . D 解析: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分期,可分为新中国成立后的初建时期、“文革”十年曲折发展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时期。

17 . A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他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核心。

18 . D 解析:考查对法律施用范围的把握情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和(行政复议法 》 两部法律规范了政府的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

19 . C 解析:考查对法律文本的袜知情况,每一部法律其制定目的与保障的主体都有明确规定。

20 . D 解析:考查对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成就的把握情况。

21 . D 解析:考查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意义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其中 ④ 至今尚未解决,因此是错误的。

22 . D 解析:考查识图辨析能力及对重要史实的准确记忆。 1979 年两岸实现三十年来真正停火, 1984 年中英 《 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签署, 1987 年中葡 《 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 签署, 1997 年香港回归(图 1 ) , 1999 年澳门回归(图 2 )。

23 . A 解析: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 告台湾同胞书 》 中,首次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24 . B 解析:主要考查当前在两岸关系中发挥重要梁作用的两大民间组织的名称,内地的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台湾的是海峡交流基金会。

25 . C 解析:考查对两岸关系在 20 世纪的一个总体发展态势的把握。着眼点在于理解“历史性突破”,在实现停火与尚未实现“三通”的前提下,双方代表能进行会谈对话就算一个很大的突破。“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是党在国家统一方针政策上的重大突破,这是主要的干扰项。

能力练习

1 . D 解析:考查对新型政治民主制度的理解。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 . 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准确含义,它是中共领导下的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一项制度。

3 . 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把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内容是解题的要害。第一部宪法颁布时,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八大提出的。提出和平解放西藏的决议是在 1 951 年。

4 . A 解析:考查相关法律颁布的先后顺序,只要准确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即可。

5 . B 解析:这个方针是中共为了更好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而提出的。

6 . D 解析:考查中心在推动两岸关系上所作出的努力。

7 . B 解析:“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非凡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和澳门非凡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有一定外事权,但不能行使国家主权,国家主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中心人民政府。

8 . B 解析:考查对民族政策的作用、意义的理解。 ④ 项的表述很明显是错误的。

9 . D 解析: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间题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其为国际问题,因此,要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取得主动,确保两地顺利回归,国家实力强弱是最为重要的。

10 . B 解析:国共两党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党,其根本利益就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