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趋势
本单元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近几年考查重点转向科技、经济、改革、国际关系。本单元复应注意①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与前面几次国际格局的变化联系比较。雅尔塔体系、欧共体、多极化、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考了又考。②这部分内容容易与地理、政治相结合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地方,如: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和平问题、朝鲜问题等也是关注重点。③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常考点。
高考应试对策
(1)理清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及各知识点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为线索梳理、分析二战后各阶段的重大特征。
(2)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方法,分析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发展和经济滞胀、苏联和东欧国家改革,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等问题,以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史、地、政的综合运用:如从史、地、政的角度分析新加坡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苏东剧变、朝核问题等。
单元专题归纳
●阶段特征
1、“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形势:
总特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冷战共处阶段,也是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①二战结束后确立了以美苏关系为重点的国际秩序,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出现;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②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积极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扶植控制西欧和日本。
③社会主义力量大发展。二战后,欧亚建立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走向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出现许多弊端。
2、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新旧世界格局交替时期:
总特征: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资本主义处于新的调整时期,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①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战后初期的两大阵营对抗的两极格局演变为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形势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并不太平;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目前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大分化、大曲折。经历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多数国家的改革失败,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中国完全突破了苏联模式,实行改革开放,走向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③资本主义新的调整。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阵营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三足鼎立局面出现。西方经济由黄金时代陷入“滞胀”状态,80年代以后,才出现好转。
●专题归纳
1、世界格局的变化:
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①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②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局面为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③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激烈争霸。④从80的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中的一极消失了,两极格局结束。⑤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两极格局的解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② 具体原因:A、欧共体的建立和资本主义阵营逐渐解体。1967年欧共体的形成,增强了西欧抗衡美国的地位。B、美国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动摇。C、中苏关系恶化与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D、第三世界的崛起。③直接原因:苏联的解体。
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的影响:①对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A、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B、国际力量的对比暂时有利于资本主义。C、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目前呈一超多强的态势。②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A、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B、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种趋势同时加强。
认识:①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它只能暂时调整当时的国际关系。②综合国力的较量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或终极力量。③任何国际政治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2、二战”后美国同日本及西欧关系的演变:
美国同日本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期,美国为张在东亚的势力,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占领日本之初的政策是:尽量削弱日本,使之不能再成为美国的对手;同时在日本进行了政治经济的民主化改革,但保留了天皇制。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订购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后勤物资,使日本经济迅速活跃起来。为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开始大力扶植日本经济。③从50年代初开始,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的干预日趋激烈。进入70年代以后,日美经济竞争继续扩大,日本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美国同西欧关系的演变:①战后初美国出于“冷战”政策的需要,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了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同时,美国策动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共同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建立了包括英法等国家在内的北约组织。②从50年代初开始,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它们同美国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③进入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成立和扩大,西欧成为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量。
战后美国同日本及西欧关系的演变,使得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分天下的局面逐步形成,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 、如何理解当代世界和平潮流问题?
当代世界和平潮流一直是主潮流之一,具体表现为:①雅尔塔体系结束前,全球范围内反对美苏争霸或美苏合霸主宰世界的趋势。②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独霸到美、日、欧共体的协同与鼎立争夺的趋势。③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运由苏联为首和以苏划线到各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道路的趋势。④旧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兴起,争取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趋势的加强。⑤雅尔塔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后展现了多极力量竞争共处的趋势。⑥
核威慑下频繁的常规战争和反战和平运动的交替,以及制约新的世界大战力量增强的趋势。
文综启迪演示
1、学科综合提示
(1)二战后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都在进行政治经济调整,与现实的联系密切,应注意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评价古今中外社会改革。
(2)从史、地、政的角度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同模式、苏东剧变、朝核问题等。
(3)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局势的大变革时期。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信仰等错综复杂,有其历史因素、现实因素、大国强权政治的影响;应用相关原理、观点、方法,分析其根源和实质。
(4)综合运用史、政知识分析说明三次科技革命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战略思想。综合运用文综知识,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文综题例:
例1、 (2003年春)20世纪40、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32分)
(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和所涉及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2)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说明“创新”对于认识事物的意义。(9分)
(3)从政治学常识的角度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8分)
(4)运用经济学常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应发挥的作用。(9分)
(答案)(1)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加大。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①创新性思维可以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挥。②创新性思维针对实际情况,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③现在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创新性思维。
(3)①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总和。②综合国力竞争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③历史和现实都说明,综合国力的低下将会受制于人,甚至被动挨打。
(4) ①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企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②把科学技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力量。
③采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