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名师导学——重点难点剖析

1、如何正确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性质?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经济上,一战后英法经济发展困难重重而德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再度超过英法。政治上,在大危机的打击下,引发了政治危机,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而英法美继续坚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具体原因:①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对二战的爆发起了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②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发展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③二战前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和苏联推行的中立自保政策都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在客观上都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矛盾发展。

战争性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英法美等西方大国虽然奉行绥靖政策,在事实上鼓励了法西斯的扩张欲望,但当英法最后对步步进逼的法西斯国家进行宣战时,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进行一场旨在维护领土完整和民族生存的斗争了。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法西斯主义代表了一种极端反动的思潮和政策,以奴役全世界各国人民和反对一切进步力量为目的,因此法西斯势力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开展反法西斯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作战无论在主客观上都具有反法西斯的性质。苏联的参战,加强了二战的反法西斯性质。

2、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太平洋战争:①、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这种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客观制约,使一部分日本人有一种极其强烈的“危机感”,一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认为只有通过战胜和征服别国,才能表明日本的强大。②、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必然结果。早在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就开始了在亚太地区争夺霸权的斗争。1940年,日本正式抛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不仅要侵占中国,而且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美矛盾恶化。③、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帝国主义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上,而“南进”则可以获取大量的石油、锡、橡胶等战略物质。英美等国对日本实行的贸易禁运,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打击沉重,促使日本下了“对美一战”的决心。

3、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图凭借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实现统治世界的野心,对外推行金元外交。在拉丁美洲、东亚、欧洲,到处运用金元施加影响。②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对外推行“中立”政策,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中立法》,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质,以防止美国卷入战争。③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侵略的扩大,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逐渐放弃了“中立”政策,加强了对英法等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其他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四次重要会议

(1)会议的背景和目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战争主动权已经转入反法西斯同盟手中的背景下,为了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协同作战,并对战后一些重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一系列会议。

(2)简况:

名称

时间

国家

内    容

作用

1943年11—12月

《开罗宣言》盟军坚持对日作战,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三国协同对日本作战

黑兰会议

1943

11—

12月

 

苏美英

通过三国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关于战后合作宣言,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三国协同对德作战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

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以及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8月

苏美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中美英在会议期间发表《波茨坦公告》

中苏美英共同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灭亡

(3)评价: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在雅尔塔会议上也表现了大国奉行牺牲弱国利益的强权政治;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特别是雅尔塔会议的若干内容,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奠定了基础。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例1、.(2002年文综)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例2、(98年全国)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凭借马奇诺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

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

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军投降

例3、( 97年上海)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推动该联盟形成的事件有开罗会议的召开‚《大西洋宪章》的发表ƒ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

A. ‚ƒ   B. ƒ„   C. ‚ƒ„   D. ‚ƒ„

例4、(99年上海)1943年提出战后有必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即后来的联合国),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家是(      )

①美国   ③苏联   ③中国   ④英国   ⑤法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例5、(97年全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述四次战役的时间顺序是(  )

莫斯科战役 ‚诺曼底战役ƒ不列颠战役 „阿拉曼战役

A.ƒ„‚  B.„ƒ‚  C.ƒ„‚  D.ƒ‚„

例6、(2001年粤豫)下列各项,发生在二战期间意大利投降至诺曼底登陆之间的是(  )

A.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重大转折

B.苏军攻人德国境内

C.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

D.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开罗会议

例7、(2004广东)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天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战役是(  )

A、敦刻尔克战役    B、诺曼底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例8、(2001年上海)下列各项中,由“二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决定的内容是①英美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②朝鲜南北分别为美苏受降区③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④不能单独与敌方停战或讲和(  )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例9、(2002年广东)20世纪,大国之间靠牺牲他国利益达成的协议是①《布列斯特和约》②《九国公约》③《洛桑条约》④《雅尔塔协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例10、(1999年上海卷)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提:二战期间,美国和日本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当时美日交战是非正义的。这个三段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例11、(2000年上海)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中,相似点有(  )

①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  ②形成了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

③战后分割了德国领土  ④在美国资本扶植下恢复经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高考模拟——考点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导致“二战”爆发的最根本因素是(   )

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

D、英法赢得了备战的时间

2、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英国考虑的是(   )

A、波兰灭亡后有利于德国进攻苏联

B、波兰的灭亡对英国的利益无关紧要

C、帮助波兰维持独立会大量消耗英国实力

D、波兰保持独立会影响欧洲大陆均势

3、“二战”爆发后,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这说明丘吉尔(   )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  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等仇恨,毫无二致  ④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反共、反苏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4、1940年12月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的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苏联

5、发表“炉边谈话”时,美国已经()

A、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   B、正式对德国宣战

C、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D、派兵在意大利登陆

6、这一年,中国战场发生了( )

①台儿庄战役②百团大战③豫湘桂大溃败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对上述主张评价应该是(  )

①英美暂时放弃了殖民扩张的政策 

②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 

④成为建立反法西斯同盟的政治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

①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②确立新的欧亚政治版图 

③严重损害中国主权④决定建立新的国际组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法兰西第一帝国和德意志第三帝国两个帝国覆亡的原因相同的是()

A、都被正义的力量所战胜

B、都被联合起来的国家打败

C、都因连年战争导致国力衰退

D、都失去了国内人民的支持

10、下列表述不属于二战经验教训的是(   )

A、绥靖政策只能既害人又害己

B、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可以演变成正义战争

C、不同制度的国家能共同应付人类面临的挑战

D、制止世界大战的前提是大国间协调一致

二、非选择题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对德政策发生了明显变化,简要评述英国三位首相劳合·乔治、张伯伦、丘吉尔对德国所执行的政策和结果。

12、(2002年上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主义危害人类、破坏和平的罪行激起了国际社会的公愤和反对。然而,历史并非总是如此。当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横行肆虐,战火蔓延,成为世界公敌的时候,人们却屡屡坐失良机,终于酿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沉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历史表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请回答:(1)199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______周年。(1分)

(2)举例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主要大国怎样“屡屡坐失良机”,自食其果?(10 分)

(3)历史如何表明了江泽民主席总结的这一重要经验?(3分)


 

单  元  总  结

 


高考命题趋势

本单元内容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新经济政策、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其特点和评价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建立以及评价等是命题的热点;30年代大危机以及为摆脱危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作出的不同抉择、第二次世界大战这部分知识应该是综合命题的热点;如何从二战的历史吸取教训,维护世界和平,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课题,也是考试的热点之一。

 

高考应试对策、

① 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整理苏联经济发展的小专题,分析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全面了解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全面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归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知识,了解其确立—调整—打破—崩溃的全过程。然后从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统治秩序、体系内部矛盾导致不能持久、奠定了20年代国际关系相对稳定的基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③1929—1939年是世界走向大战的10年,基本特点是“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基本线索是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到局部战争再到世界大战直至世界大

战的结束。

④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30年代大危机的前因后果,着重分析大危机是如何使世界走向战争的,并从反思中获取深刻的教训。

⑤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和经济学理论,分析新政的目的、特点、核心、实质和影响,并从中获得发展经济的有益启示、古为今用。

⑥综合整理30年代法西斯的侵略和扩张以及世界各种力量的态度。认识大国的政策及影响。认识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特点。

⑦掌握二战的爆发、扩大、转折和胜利的重大事件,正确认识二战的性质,分析胜利的原因和影响。理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的必要性以及意义。分析大战后期四次重要国际会议对打败法西斯势力的积极作用和为战后“冷战”及各种矛盾纷争埋下祸根的负面影响。

 

单元专题归纳、

 

●阶段特征    

1、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揭开了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1917年的俄国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在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进行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探索,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2、资本主义世界进行调整,建立国际关系新秩序,并进入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一战以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协调了战胜国的矛盾与冲突,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奠定了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的基础。但这一体系本身包含有众多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决定了这一体系不能持久。

3、1929年—1939年是走向新的大战的十年,1929年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是起点。在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德日垄断资产阶级实行公开的独裁恐怖统治——法西斯专政,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国家疯狂侵略他国,并形成三国轴心。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先后失败或没有结果,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最终演化为新的世界大战。

4、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轴心国挑起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战争,它也是一次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大战初期,由于西方大国长期推行绥靖政策,致使法西斯势力占据上风。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整个战争的转折。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德国投降, 8月日本投降。历经六年的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势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二战对资本主义、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人类和平与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思维拓展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的矛盾

   体系内所包含的矛盾有①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引发的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等是对这一体系的沉重打击。②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一定阶段上的特殊表现形式。法德矛盾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而1935年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不久又开进莱茵河不设防区,这一体系名存实亡。③战胜国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因为分赃不均而引起的。英美矛盾和美日矛盾是这一矛盾的集中体现。1931年日本违反《九国公约》企图吞并全中国。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关系中心转移的原因

①欧洲国家力量的削弱是导致其中心地位支援转移的决定性因素。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剧,美西战争、日俄战争拉开了对欧洲优势挑战的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之一就在于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②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德国受到了严厉的处置,暂时退出了欧洲的竞争;英法虽为战胜国,在欧洲仍占主导优势,但实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而美国却因在战争中发了横财,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推行金元外交,插手欧洲事务。尽管美国借助国联称霸世界的计划被挫败,却成功地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左右了战后欧洲的赔款问题和经济的恢复,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特殊地位。美国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对欧洲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严重的冲击。③欧洲国家内部激烈的矛盾与斗争,不仅严重削弱了欧洲自身的实力,客观上也加速了国际关系中心向美苏两极转移的趋势。一战后,左右欧洲形势的有两大矛盾,一是法德矛盾,集中反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间的矛盾冲突;二为英法矛盾,表现为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是战胜国中矛盾的突出表现,同时英法矛盾影响并改变着欧洲局势的发展变化,是主要矛盾。最终结果,无论在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上,法国均处于被动地位,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获得了胜利,法国的大陆霸权受到严重打击。美国、德国从中渔利,美国借机插手欧洲事务,德国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大危机发生后,德国又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在欧洲对英法等国重新构成威胁,欧洲的中心地位再次遭到冲击。

3、日本外交政策及其他大国的反应:

①调整:明确提出向南方海洋侵略方针。原因:认为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海军实力暂时占优势;东南亚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牵制了欧洲传统殖民国家的力量;对中国东北地区侵略得逞和对苏联侵略的失败。

②实施过程: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迅速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二战爆发后,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张;1941年12月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1942年侵占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1943年6月中途岛战役后转为防御,1945年8月彻底失败。

英美苏的对策:英、美先是表示同情中国,但对日本侵略又采取绥靖政策;进而限制及至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质,冻结日本在英、美资产,增加对华援助,但仍与日本谈判;再后对日宣战,直到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苏联开始即援助中国抗日;到1945年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全歼日本关东军。

4、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原因:相同点: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所导致。②都产生了错综复杂的各种矛盾,既而出现军事对峙集团,妄图重新分割世界获取各自的霸权。③它们都是民族主义恶性发展的结果。   不同点:二战不同与一战的原因有①经济危机使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②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③法西斯国家不断挑起局部战争,最终爆发世界大战。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2)性质: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3)影响:都使全世界陷入战争之中,给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都使世界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战后都建立了国际关系的新格局。欧洲的衰弱:一战打垮了俄、德、奥、土四大帝国,二战打倒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美国的不断崛起:一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二战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一战打出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打出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一战促使殖民主义开始瓦解,二战促使殖民主义逐步瓦解;一战促使科技的发展,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文综启迪演示、

1、学科综合提示

①课本中的插图应重视,如“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一图,我们要注意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并要联系政治和地理知识分析当前美国向该地区渗透的目的。② 历史与政治的联系相当密切,如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及其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如列宁、斯大林、希特勒、罗斯福。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包含有大量的地理知识,军事行动与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密切相关,要注意史地知识的联系。④要运用政治知识,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美国30年代的“中立”政策的本质;如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分析二战中各种事物的发展。

2、文综题例点拨

1、1918年春,新成立的苏维埃政府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1)、苏维埃政府签订该条约,主要是为了:

A、反击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B、分化帝国主义战线

C、巩固苏维埃政权

D、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该条约签订前,列宁等多数人从稳定国内局势出发,主张签约;托洛茨基等人鉴于条约的荷刻

性,坚决反对。两人就签约的不同立场表明:

A、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客观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根据该条约,苏俄丧失了乌克兰境内的大片领土和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其中丧失“煤铁复合体型”的工业基地是______________。

(4)、一战结束后,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布列斯特和约》。苏俄的对德政策体现了:

A、国际关系的变化调节是以国家利益为准则的

B、无产阶级政党是最进步、最灵活、最先进政党

C、国际间的较量是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军事力量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

【答案】(1)、C   (2)、A   (3)克里沃罗格—顿巴斯   (4)、A

2、(2003全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贡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影响。   

⑵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风与气压的强弱也发生变化。)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了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挺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⑶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答案:(1)西风

⑵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变大,西风强度增强,海上风浪变大,不利于渡海作战。  夏季半年风浪小,较利于渡海作战。

⑶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