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一
考点1:
真切感悟
1、C 2、A 3、A 4、A 5、B 6、A 7 、A
模拟考场
一、1、A 2、C 3、A 4、C 5、C
6、D 7、B 8、A 9、D 10、D
二、(1)探索:首先设想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践证明了这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921年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的关系、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证明了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不同:在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后果:这种体制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有严重的缺陷,日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3)背景:中国是资本主义不发达、小生产占优势的国家。途径:采用合作化的方式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国家资本主义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考点2
真切感悟
1、B 2、D 3、C 4、D 5、A 6、D
7.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德国丧失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l分);没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子(l分)却激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l分);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l分),势必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l分)。
模拟考场
一、1、A 2、C 3、D 4、D 5、B
6、C 7、D 8、D 9、C 10、C
二、进步意义: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缔造了战后一个时期内世界的和平。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赢得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它倡导和平,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和安全”,这是战后和平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它以和平方式、外交途径即召开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②促进了战后经济的发展。它本身就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改变了战前和大战期间各国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局面,使各国经济步入正常发展
轨道;它开创了战后和平局面,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③它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它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制较健全的英法美打败封建专制色彩较浓的德、奥基础上;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民族自决的权利,在民族基础上重新划定欧洲版图;这创立了一种通过民主途径、平等协商解决矛盾的新机制。
考点3
真切感悟
1、D 2、B 3、A 4、D 5、D B
6、D 7、B 8、B 9、B 10、B 11、B
12、( 2001全国)合德意志完成统一建立帝国时的历史特点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纳粹党上台执政的原因,并指出法西斯统治的具体表现。(13分)
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6分)
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7分)
模拟考场
一、1、A 2、D 3、C 4、A 5、A
6、D 7、C 8、D 9、B 10、D
二、选择:美国通过新政克服了危机;德国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
原因: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②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能力强,可用国家干预办法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极端方法摆脱危机。③德国阶级矛盾尖锐,纳粹党被看作是镇压革命的理想工具;美国的资产阶级矛盾尚不至于危及资产阶级统治④罗斯福和希特勒的个人作用。
影响:给德国本身和世界造成巨大损失;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
考点4
真切感悟
1、B 2、D 3、A
例4、(2001年粤豫)自1931年起,英法及其控制下的国际联盟,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直到1940年5月英国才开始了真正的抵抗。试述这期间英法及国联是如何一步步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绥靖政策,最后又抛弃这一政策的。(13分)
【答案】日本侵略中释东北,国联调查团提议将东北置于国际共管之下,对日本产生约束作用。(2分)意埃战争期间,国联对意大利制裁不彻底,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3分)西班牙内战中,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法西斯国家更加有恃无恐。(2分)为绥靖德国,英国不支持盟国捷克斯洛伐克,反而逼捷割让领土,签订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3分)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对德宣战,但并未积极进攻;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坚决抵抗,打击了德国侵略气焰。(3分)
模拟考场
一、1、C 2、D 3、C 4、C 5、B
6、C 7、B 8、A 9、B 10、D
二、【答案】(1)态度:①德意日三国的垄断资产阶级支持本国的法西斯上台和对外侵略扩张。②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的侵略;共产国际召开七大,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略;各种进步力量组成“国际纵队”保卫马德里③苏联实施三个五年计划,加强国防建设,支持各国反法西斯斗争;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④英法美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
(2)影响: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各国的反法西斯力量孤立无援,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遏制法西斯的侵略,世界局势朝着扩大战争的方向发展。
考点5
真切感悟
1、C 2、A 3、A 4、D 5、C 6、D
7、B 8、A 9、D 10、B 11、D
模拟考场
一、1、B 2、A 3、C 4、B 5、A
6、D 7、A 8、D 9、B 10、B
二、11.(1)一战后,劳合·乔治根据英国对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政策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借以牵制法国。结果德国趁机恢复了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加快了军国主义的复活步伐。(2)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张伯伦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助长了德国的侵略气焰。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突袭波兰、挑起二战,英国遭到德国进攻、自食其果。(3)1940年,丘吉尔任英国首相,对德态度强硬,“不列颠之战”中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2.(l)50。
(2)坐失良机:英法在德国吞并奥地利问题上的不干涉态度;慕尼黑阴谋;英法苏三国谈判不了了之;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中立政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未对日本侵华实施制裁;美英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后,英法宣而不战等。自食其果:法国溃败;不列颠大空袭;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
(3)联盟形成:英美声明援助苏联;苏联同意《大西洋宪章》基本原则;苏美英三国协定;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等。联合反击: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诺曼底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中国战场大反攻;苏联对日作战等。
单元二
考点65
真切感悟:
1、B 2、(1)C (2)A 3、D 4、C 5、B
6、D 7、C 8、B 9、C 10、A 11、D
12.“医生”指代马歇尔(或杜鲁门。美国、美国总统)。“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药方”指:马歇尔计划(或复兴欧洲计划)。ƒ“药方”的实质是: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模拟考场
一、1、D 2、D 3、B 4、B 5、B
6、D 7、C 8、D 9、D 10、D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否定态度,因为丘吉尔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的战争。苏军在打击德国法西斯过程中进入东欧一些国家。因为这此国家在走社会主义道路。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认为社会主义的威胁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自己必须承担起历史的“责任”。ƒ号召社会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对帝国主义采取强硬政策。„战后主要矛盾变成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美英两国都想控制世界。但是美国为了扶持和控制欧洲,结果推动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经过民主改革,经济获得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如果回答“第三世界国家团结合作”,亦可得1分,但本部分总分不得超过。)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两极格局终于瓦解。
考点7:
真切感悟
1、B 2、B 3、B 4、A 5、B
6、C 7、A 8、B
9.①美国的海外军事开支和各种“援助”加剧了美元流向国外,增加其经济负担。②美国经济没有持续稳定增长,其发展速度低于西欧、日本。③美国进出口贸易与西欧、日本相比,逆差趋势明显,难以回流美元。④美国黄金大量外流,储备减少,使美元地位愈加难以巩固。
10.(1)规模不断扩大,成员国增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6分)
(2)从经济一体化向政治一体化发展。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维护欧共体成员国的利益;超级大国加紧在欧洲的争夺,西欧各国要求更有效地维护自身安全。(6分)
11.(1)欧洲联盟(或欧盟)。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2)促进欧洲经济发展,加强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国际格局的多极化。
模拟考场
一、1、C 2、A 3、A 4、C 5、D
6、B 7、D 8、D 9、D 10、B
二、①战后初期,西欧衰落,美国经济力量强大,对西欧加以扶植和控制。(l分)②60年代,西欧经济实力增强;美国仍对西欧各国实行经济控制和渗透;竞争日趋激烈。(3分)③西欧国家不愿再受美国控制,决定迎接挑战。(4 分)④西欧国家通过国内企业合并和跨国企业合并的办法,应对国际竞争。(4分)
考点8
真切感悟:
1、C 2、B 3、D 4、B 5、A 6、A
模拟考场
一、1、A 2、B 3、C 4、B 5、C
6、D 7、A 8、D 9、B 10、C
二、11.背景及内容特点:(1)西欧: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物质损失惨重,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各国的改革在经济上集中表现为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通过国有化等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政治上普遍推行社会改革,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东欧各国:二战后各国沿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一系列弊端,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要求进行改革,苏共“二十大”为各国改革解除了思想束缚。东欧各国在经济上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将中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扩大地方自主权;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清除个人崇拜。
后果及原因:(1)西欧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等措施适合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状况,暂时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推动西欧经济飞速发展。(2)东欧各国的改革则因为内部改革不彻底、未从根本上触动旧体制,外部苏联的干涉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的破坏而中断。
考点9
真切感悟:
1、D 2、B 3、A 4、B
5.(1)古巴导弹危机(1分)
(2)正确。因为它确实反映了当时美苏争霸中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的事实。(2分)
模拟考场
一、1、A 2、D 3、C 4、A 5、B
6、C 7、C 8、C 9、B 10、D
二、11.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 美国敌视和孤立中国,原因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美继续坚持扶蒋反共政策。 苏中关系由同盟转为对立,原因是苏企图控制中国,双方意识形态分歧。
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美国逐步改善同中国关系并实现了中美建交。原因美苏争霸中美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外交战略。苏联加紧对中国施压甚至进行军事威胁,中苏关系恶化,发生边境武装冲突;原因是苏联推行扩张政策和霸权主义。
80年代 美中关系时好时坏,美在对台关系上倒退;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苏联同中国关系改善,原因是苏联国力衰退,与美争霸中转为全面收缩。
考点10
真切感悟:
1、A 2、D 3、C
模拟考场
一、1、C 2、A 3、B 4、C 5、D
6、A 7、A 8、A 9、A 10、C
二、
11.答:(1)不同模式:①日本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自身良好的基础、美国的保护扶植,采用正确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迅速恢复发展②新加坡利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教育与科技的发展,协调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经济腾飞、迅速实现了工业化。③沙特利用丰富的石油资源,以石油工业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努力改变单一经济结构;④中国探索出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2)发展因素:①环境因素。周边国家与本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②科技教育因素。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科教可以兴国。③国际因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须要利用世界市场、世界资源,必须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竞争。④本国特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必须要按照本国国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经济模式、经济战略。
考点11
真切感悟
1、B 2、B 3、A 4、B 5、B
6.20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考生回答出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亲美政府,继续控制中国;新中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酌情加l-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7.(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安理会是联合国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
(4)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模拟考场
一、1、B 2、D 3、A 4、C 5、D
6、C 7、A 8、A 9、C 10、C
二、11.答:东欧和苏联:80年代面临着一系列困难,虽经改革,未能成功,最终导致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未能从根本上克服,导致经济困难,引起政治危机;改革不成功,东欧国家受苏联的控制、影响,使得各国均未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西方国家长期进行“和平演变”。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原因是:中国打破了教条主义束缚,进行了改革开放,对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找到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顶住西方的压力。
考点12
真切感悟
1、C 2、B 3、B 4、A 5、C
6.(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4分),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加大(4分)
(2)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经济的巨大发展(3 分),资本主义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领土瓜分完毕(4分);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创制(4分)、新的通讯手段的发明(3分)。
(3)①非体力劳动者在就业人数中的比例超过了 体力劳动者(3分);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4分),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其中科技和管理等人员增加,体力劳动者减少(7分),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了第一位。(4分)
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6分)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4分)调整中国产业结构的基本途径是要运用科学技术改造三大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第二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8分)
模拟考场
一、1、D 2、C 3、D 4、C 5、C
6、A 7、B 8、C 9、D 10、C
二、
11.(1)滞后原因:①二战结束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庭的搜刮和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②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国家敌视中国,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50年代后期,苏联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③建国后长期采用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50年代后期,党的主要领导人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使“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出现“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2)认识:①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