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标准测试
历 史
(试验修订教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商周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正确的是
①已懂得使用农肥 ②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③主要的生活用品以瓷器为主 ④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2.魏晋时期玄学的盛行是和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的
A.军阀割据混战 B.士族势力的发展
C.民族融合的加强 D.佛教的盛行
3.源于西魏的府兵制到唐朝开元年间陷于崩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均田制的瓦解
B.兵役繁重造成兵士逃亡
C.府兵地位的下降
D.募兵制的实行
4.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
A.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笼络汉族的地主和官僚
5.康熙帝率兵粉碎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后,清朝控制了
A.天山南路 B.天山北路
C.西藏地区 D.新疆地区
6.关于下列叙述,其中哪一项正确
①满洲是从契丹族发展而来的 ②清朝是我国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的政权 收 ③清朝统治时,西藏开始成为中心政权下的正式行政区 ④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A.①②③④全正确 B.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C.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D.①③不正确,②④正确
7.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下列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A.革命性质 B.革命任务
C.社会性质 D.主要矛盾
8.史学界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其主要依据是
A.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B.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刺激维新运动的兴起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9.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B.致使革命阵营成分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
10.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1.中国共产党“二大”能够明确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革命必须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B.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C.能够正确地分析和熟悉中国国情
D.中共得到共产国际的正确领导
12.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13.日本占领武汉和广州后,调整其侵华方针的根本原因是
A.预备发动太平洋战争
B.引诱国民政府投降
C.英美与日本妥协,对国民政府劝降
D.其兵力与战略意图的矛盾
14.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创举。1942年整风运动取得的成就是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心的领导 ②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④形成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5.建国初期,下列措施与治理城市最密切相关的是
A.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B.打击金融投机活动,以稳定物价
C.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革新
D.将全国财经由中心统一治理
1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①生产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②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设置经济特区,采取多种经营方式扩大对外贸易 ④把高度集中的计划治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治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
A.①②③ D.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17.英国都铎王朝的措施得以贯彻的重要原因是
A.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B.地方贵族势力的弱小
C.得到农民的支持
D.罗马天主教会的影响较少
1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表现在美国,就是
A.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
B.发表《独立宣言》
C.战场上一度遭受挫折
D.建立联邦政府
19.美国的“西进运动”与英国的“圈地运动”影响的相同点不包括
A.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市场
D.导致农村关系资本主义化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A.德国不具备改变世界统治秩序的力量
B.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地位
C.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对比
D.反战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21.1921年初,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反对当时国家的经济政策,他们主要代表了哪一部分人的利益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地主阶级
22.1919年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美国提出的“十四点原则”
B.如何处置战败国的问题
C.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谈判
D.签订限制各国军备的协定
2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外交政策的实质是
A.纵容法西斯势力共同反苏
B.牺牲他国利益保全自己
C.支持德国保持欧洲均势
D.牺牲小国利益维持欧洲秩序
24.前南斯拉夫内战和海湾战争的发生都是由于
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 B.民族、宗教、领土等矛盾凸现
C.西方国家无故干预 D.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5.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出现的条件是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B.各领域涌现出大量的新技术成果
C.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03年3月全国统一标准测试
历 史
(试验修订教材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26题10分,27题8分,28题13分,共3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隋书》
材料2 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布满。
——《通典》
材料3 (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有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
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隋代的仓储状况及其利弊。(4分)
(2)唐太宗如何熟悉隋代仓储作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此次战事,实为李鸿章因循怠驰所酿成。当日若从汪凤藻、袁世凯、叶志超益师之请,豫先进兵,何至险要为倭所据、韩王为倭所虏,使敌人着着占先而我兵无可进之路?……获敌奸细,不加穷究,且欲纵之。知敌装煤米,不复过问。……平壤顿兵,该督(指李鸿章)不令攻打,显违诏旨,无复人心。
当未奉战谕旨之先,欲请俄人打倭,计不遂,又欲请英人打倭,计又不遂。……该督挟有欲和之意,以奉旨严切,未敢公然出口,而其心实无战志,故借口兵轮少,又增买舟舰,以缓我师。……平壤业已逾万余人,何至不可一战?乃计不出此,该督胸有欲和之见存也。
——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历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2 方倭事初起,中外论者,皆轻视东洋小国,以为不足深忧……。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努,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至陆路交锋,倭人专用新式快枪快炮,精而且多,较中国数年前所购旧式者尤能灵捷及远。此次平壤各军,倭以数倍之众,布满前后,分道猛扑,遂至不支,固由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也。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请回答:
(1)材料1与材料2,对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原因的分析有什么不同?(2分)
(2)你赞成哪种分析?你能否运用学过的史实批判你不赞成的那种分析?(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1949年12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的文件,汇总了美国对付亚洲革命的方针。文件分析说,中国革命胜利后,假如别的国家“加入斯大林主义集团”,就要“改变世界的均势”……文件认为,要在亚洲“一切可能的地方”遏制“共产主义的影响”。
——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料2 至于太平洋其他地区(朝鲜台湾)的安全,我们必须认清,没有人能保证这些地区不受军事攻击……假如发生这种攻击……首先必须依靠受攻者的人民起来反抗,然后再依靠整个文明世界根据联合国宪章所承担的义务。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声明
材料3 (以下是美国侵朝部队指挥官麦克阿瑟的方针)在朝鲜取得一场能使这个国家归于统一的军事胜利。这种胜利可以通过下述行动方针获得:轰炸满洲的基地,封锁中国的海岸,在朝鲜使用来自福摩萨(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分子,以大量支援联合国地面部队在朝鲜发动进攻。从中国共产党的国内情况看……可能使他们国内发生有利于美国的重大危机。
——《美国在世界舞台上》
材料4 美国被共和党掀起的一场疯狂运动所剧烈震动着,这场运动的目的,是迫使政府采纳麦克阿瑟在朝鲜展开胜利攻势和可能与中国作战建议……(这是)对总统外交政策的公开挑战。1951年4月10日,杜鲁门解除了麦克阿瑟在日本和朝鲜的统帅职务。
——《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美国政府当时对亚洲政策的立足点和主要措施。(13分)
要求:表述应当成文。限150字左右,超过180字要扣分。
三、问答题(29题16分,30题13分,31题15分,共44分)
29.结合史实对比分析清朝前期200年(1644年~184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政策诸方面与同时期的英国有何不同发展特点。(16分)
30.护法运动(1917年秋~1918年)失败后,孙中山悲愤地说:“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无情的事实告诉人们,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出现了“万木无声待雨来”的局面。请简要谈谈当时在国内外发生了哪些新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使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3分)
31.在世界近代史上,有很多历史现象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试举数例加以说明。(15分,至少举三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