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重点难点剖析
1、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涨
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①苏联二战后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苏联四五计划实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并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领导作用。
②在苏联的影响和援助下,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除了南斯拉夫,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初步实现了工业化。③中国、越南、蒙古、朝鲜亚洲国家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④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开展广泛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东欧各国为何“照搬苏联模式”:
“照搬苏联模式”并非东欧各国人民的本意,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的领导人季米特洛夫、铁托等人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提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主张。主要是由于苏联的强制压迫,随着战后东西方冷战的加剧,苏联加紧了对东欧的控制。苏联要求东欧各国按照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将这种模式固定化、神圣化,不再允许他们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惟一可以提供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国家;因而大多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认为苏联模式是摆脱落后面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3、20世纪40至60年代的苏联与东欧关系:
①二战后东欧地区有8个国有先后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这些国家的建立都得益于苏军胜利进军这一总形势。②东欧民主国家建立后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向这些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对东欧各国政权的巩固和建设起了积极作用。③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与东欧的经济合作中,没有真正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办事,损害了东欧的经济利益。苏联还推行大党大国沙文主义,造成了苏南关系的破裂。④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8国政府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以抗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苏联政府与东欧的矛盾不断激化,波兹南事件、出兵匈牙利、武装干涉捷克改革等都暴露出关系的复杂性。
4、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原因:主要是苏联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控制和干涉,推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所致。
经过:①1948-1949年“南斯拉夫事件”是社会主义阵营裂痕开始的标志。②1956年“波兹南事件”和“匈牙事件”动摇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基础。③60年代中期苏中两党大辩论和两国关系的破裂,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④1968年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被碾碎,社会主义阵营完全崩溃。
认识: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是苏联军事援助和各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在二战末期和战后初期,欧亚地区12个国家先后走上人民民主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南斯拉夫除外)。该阵营的性质是欧亚地区12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军事集团。该阵营的成立,对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起过重要作用。它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又奠定了战后初期至50年代中期以两大阵营全球对峙为内容,以“冷战”为特征的世界格局。
5、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三次高潮、四种模式。
三次高潮:①50年代初,南斯拉夫开始体制改革为发端,包括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改革,波兰、匈牙利改革等,除南斯拉夫外,都未能对旧体制实行根本改革;②6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改革,主要特点是围绕改革经济管理的手段与方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仍没有涉及体制本身的弊端,这次高潮由于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遭到严重挫折;③第三次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展开,中国是这次改革的先行者,代表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完全突破了苏联模式,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四种模式:①南斯拉夫自治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②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基本框架内进行改革的苏联体制;③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匈牙利模式;④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选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例1、(2000·全国)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其中各国都( )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
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例2、(1999·全国)本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
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迫于国内外压力半途而废
例3、(2003·北京春季)最先把生产资料由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的是( )
苏联 B、波兰 C、中国 D、南斯拉夫
例4、(2004广东)下列关于勃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得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例5、(2004江苏)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 D、实行政治多元化
例6、(2003北京春季)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了经济较快发展的国家是( )
①日本 ②匈牙利 ③捷克斯洛伐克 ④波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高考模拟——考点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共同途径是( )
A、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转化为人民民主革命
B、使用革命暴力从资产阶级手中夺权
C、走与十月革命相同的道路
D、把反法西斯的斗争与反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
2、战后建立的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政权实质是( )
A、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党专政
B、无产阶级领导的、不同党派的联合专政
C、苏联式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3、二战后朝鲜半岛的分裂是( )
二战后期国际会议安排的结果
B、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造成的
C、美苏对峙冷战的产物
D、美国改变对日政策的结果
4、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
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西欧各国受战争打击严重
5、40年代末50年代初形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不包括南斯拉夫,其原因是( )
A、南斯拉夫不是社会主义国家
B、南斯拉夫不愿意与苏联结盟
C、南共已被开除情报局
D、南斯拉夫想发起不结盟运动
6、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所产生的问题不包括( )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削弱
B、国内出现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
C、民族问题逐渐尖锐 D、反苏情绪与日俱增
7、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相同之处是( )
A、在人民强烈要求摆脱苏联模式束缚下发生
B、都是苏联出兵协助平息的
C、都是国内反共势力乘机发生暴乱
D、都是本国政府自己出兵平息的
8、“布拉格之春”改革中最大程度地冒犯了苏共领导,导致其出兵干涉的内容是( )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改革党的集体领导
C、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9、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变革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变革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扩大企业自主权、工人委员会管理企业
10、东欧国家50年代到80年代的改革成效不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政策
B、国内人民对改革的政策不满
C、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
D、政治危机严重,民族矛盾尖锐
二、非选择题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是改革的年代,东西欧出现两种不同类型的社会改革。试结合各自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其内容特点。两种改革的后果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