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怎样试图赶上这次发展机遇的?
资产阶级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实业求国、新文化运动。
►►►问题四:当代大国角力下的中国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重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入世贸组织,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等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支持联合国工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问题五:二看大国崛起——全球化下的中国崛起(面向未来)
央视隆重推出的大型历史专题片《大国崛起》,引发了国内外关于中国能否崛起和如何崛起的持续而又热烈的大讨论。目前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讨论形成了三种代表性观点,即“经济决定论”、“制度决定论”和“文化决定论”。
“经济决定论”把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快速、稳定、持续的良性发展看作是中国崛起的要害,认为中国GNP位居世界第一之时就是中国崛起之日。
“制度决定论”认为中国发展目前遭碰到“制度瓶颈”,中国能否崛起的要害在于解决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等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制度突破”激发和释放中国发展的更大潜力。
“文化决定论”认为中国崛起的要害不在于中国“硬力量”或“肌体”的强大,而在于实现中国“软力量”或“精神”的崛起,亦即中国文化的崛起。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结合实例谈谈全球化下中国应该怎样崛起?
思考:材料一 央视二套热播的《大国崛起》的序言中说: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地理大发现”对中国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脱亚入欧”的观念既推动着近代日本实现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的梦想,也使日本逐渐偏离和平发展的目标,逐渐走向以邻为壑、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侵略之路。
—引自《大国崛起》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1950——1970年间,日本引进技术专利25000项,为世界之最。到60年代末,日本淘汰了40%的传统工业产品,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2)近代日本实现强国梦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列举日本偏离和平发展目标的史实两例。依据材料分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材料三 为了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抢夺原料,拓展市场。到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完全占有了印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其它资本主义列强也不甘心落后,法国在侵占了阿尔及利亚后,开始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美国也参加了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侵略活动。—引自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领导人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外交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维护和平”。
(3)据材料三回答,上述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材料四中,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是依据什么样的国际形势作出的战略选择?
(4)上述大国兴衰的历史,对今天的中国有哪些启示?
答:(1)经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传入我国,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提供了条件。
政治:西方开始侵扰中国。
对外: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战争;另一方面,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文化:西学东渐(如答出具体史实亦可)。
(2)(14分)重大历史事件:明治维新;
两例史实:侵华战争(如中日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等)、侵朝战争、发动太平洋战争等(只要符合题意要求均可评分,但总分不得超过4分);
崛起原因:进行社会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3)侵略扩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4)吸取历史上一些大国崛起过程中通过暴力扩张造成恶果的教训,反对霸权、反对侵略战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重视科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政治经济制度。
思考.阅读下列三幅历史照片
请回答:(1)简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让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
(2)简要分析中国加入WTO的动因。
(3)结合三幅图片,你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答案要点:
(1)原因:①恢复合法席位的艰巨斗争取得胜利;②突破霸权国家封锁;③新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得以改善;⑤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2)动因:①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推动;②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③是中国全面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④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符合我国的长远利益;⑤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3)①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承担国际义务,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③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热点专题之大国的崛起
【背景材料】
一、大国崛起的启示
1.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综合实力。
(1)经济是发展的基础;政治稳定、军事力量强大都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2)片面强调某一方面都使国家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如前苏联片面强调军事;片面强调重工业的教训);(3)各方面综合发展,和谐发展使国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十分重视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1)思想创新,革新观念,解放思想,以人为本;(2)加强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3)发展科学技术,十分重视激励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十分重视科技的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必须强调制度创新。
(1)建立和健全政治民主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2)民主法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保障,提高全体公民的政治素养,激发公民的积极性。
4.强国的道路是多元的,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基层群众推动,也可以是政府发起和实现的,
要害是符合本国国情。
(1)选择正确的强国道路是强国的根本;(2)选择什么道路必须适合本国国情:适合该国历史文化基础;适合该国当时阶级力量对比的实际状况;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情况(3)当前,我们应该在党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发挥政策的作用,走和谐发展的道路;(4)历史上,一些军国主义政府运用政权的力量,通过发动战争以争霸世界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
5.政治家的胆识在要害时期能对国家发展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二、五百年大国崛起之路
(1)崛起方式的单一性(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武力扩张):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日本
(2)崛起影响的破坏性——搅动地缘政治、打乱现存国际体系。崛起之路几乎同于战争之路。
举例: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争霸战争和世界大战;英帝国的兴衰
【世界大国的崛起】
一、英国的崛起
(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3)对外政策上,把握世界海上霸权;殖民扩张与掠夺;
二、德国日本的崛起
(1)19世纪中后期德国、日本在崛起过程中有哪些相似因素:德国通过王朝战争、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德国通过普法战争、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等对外战争取得战争赔款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并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2)二战前,德国、日本两国谋求崛起的主要方式是走上法西斯道路。
(3)其相同的历史原因和直接原因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存在大量的封建残余;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4)其结局给人类留下教训:必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5)二战后德日的重新崛起共同原因:充分利用国际机遇;利用外资;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重视经济建设。
(6)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三、美国的崛起
(1)美国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上半期的崛起过程:19世纪晚期,美国成为西半球最强大的国家(或答:经济总量接近于英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一);二战后,美国开始争夺世界领导权;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这一过程中面临问题:国家南北分裂和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929-1933年经济危机问题;两次世界大战问题
(2)美国崛起有哪些他国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善于利用发展人才优势;完善的民主政治制度;不断的经济制度创新;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中国的崛起】
1.目前制约中国崛起的因素有
①美日等西方国家的抑制(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②地缘因素:周边强国的存在。美、日、俄、印等国势力存在。
③人口、能源(资源)。
④台湾问题。
⑤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2.中国应走什么样的崛起之路?
(1)中国必须抛弃近代以来大国发动侵略战争打破原有国际体系,依靠实行对外扩张以争霸权的崛起道路,走出一条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之路。
(2) 中国选择走和平崛起的道路的原因:近代以来大国争霸地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程序的急剧波动,甚至引发大战。致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的抉择是“和平崛起”
(3)具体的政策或举措:A决定工作重心的转移;B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C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促进祖国统一大业;E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4)依据:A从中国国情出发,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B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和教训。
36. 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连战先生从台北出发,先后到达祖国大陆的南京、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并发表了“三项体认”和“五个促进”的新闻公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刚下飞机的连战说:“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连接、感情连接的地方……是‘国父’以及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的陵寝所在地……”
(1)回答: ①请写出中山先生在南京所创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
②为了巩固共和制度,中山先生颁布了《临时约法》。指出《临时约法》的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二:党史研究专家李新在《国共关系七十年·序》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举足轻重的两个政党。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
(2)回答:①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现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当时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了一场什么革命运动?简述这场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②1937年,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制造了什么事变?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中华民族有何意义?
材料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
(3)回答:“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目前,祖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四: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问题是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这可以说是两党的共同的根本利益。
----唐培吉等著《两次国共合作史稿》
(4)回答:结合材料四扼要指出国共两党有什么共同利益?从七十多年来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36、(1)①名称:中华民国。②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①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这标志着国共首次合作的实现。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②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心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最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内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共同利益:振兴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平、富强、屹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启示:国共两党的关系极大程度地左右着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昌盛;几十年的历史反复证实: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37.江总书记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西方的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怎样?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结果如何?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熟悉?
(1)举三民主义的大旗;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结果失败。
(2)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举行大城市武装起义,推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胜利,结果失败。 “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结果: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②建国后走“俄国人的路”指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果在建国初期有利于经济的恢复,但后来严重滞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走中国自己的路”指经过不断探索,最后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工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③熟悉:中国革命和建设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8.公元前5—3世纪,中国是战国七雄逐鹿中原,欧洲是希腊、罗马城邦共和,双方几乎在同
一时期推行极为不同的政治改革为各自政治制度铺垫了完全不同的基础。试就双方改革的背
景、内容及目的作一比较,分析各自深远影响。希腊改革家们如梭伦、克里斯提尼
等因政绩显赫而流芳百世,但中国改革家商鞅、吴起、李斯、韩非子最终惨遭杀头、车裂、
灭族之灾,这又是为什么?
背景——①中国变法是在东周王室衰败,周朝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分崩离析,诸侯
列国崛起称雄背景下出现的。②希腊、罗马改革是在城邦共和制逐步发展,广大平
民与贵族阶级矛盾对抗背景下出现的。
内容及目的——①中国变法的内容是发展经济、富国强兵,中心目标与结果是加强诸侯
王权,为统一天下打下基础。②希腊、罗马改革内容是减轻贵族特权,扩大平民公
民权;中心目标与结果是缓和城邦阶级矛盾,扩大城邦统治基础,确立城邦共和国的民主与
法制。
原因——东西方改革家命运不同在于西方改革家为广大平民群众请命,深得广大民众拥
护而流芳百世。东方改革家是协助建立皇权至上的御用文人,是巩固皇权的工具而
已,一旦皇权利益有异,他们就成了皇权斗争牺牲品。
3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全球化趋势的表现形式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2)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试列举当前三大区域性经济组织。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而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声浪也时时掀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你如何熟悉这一问题?
(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
(2)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也就是说,经济的全球化在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从积极方面看,经济的全球化有利于各国更加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消极的方面看,经济的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性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坏境恶化日趋严重等。针对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以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40、2006年3月20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计划》:
当前,国内有一种错误的熟悉在广为流传,那就是把“计划”一词完全贬义化。有些人主张什么都应该市场化,根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宏观调控,政府只要充当“守夜人”就可以了。这种过度摒弃计划的泛市场化观念,很不正常,也是错误的。计划和市场,其实是邓小平那里就早已经有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也可以用。
据此回答:
(1)举例说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的实例。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市场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试从市场角度出发,谈谈你认为中国该如何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1)实例: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2)市场观的变化:建国初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市场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商品和市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计划和市场结合;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对外:扩大开放,参加国际经济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对内: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好“三农”问题,扩大国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