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101、 (2001年春季高考,10)下列关于张勋复辟的叙述,正确的是:A、黎元洪支持张勋发动复辟B、张勋复辟与段祺瑞的怂恿有关C、张勋复辟发生后段祺瑞予以支持D、黎元洪领导了挫败张勋复辟的斗争

102、 2000年广东: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北洋军阀控制各省政权C、思想文化一度繁荣D、北京政府更迭频繁

103、 1995年上海:下列政党和团体按建立先后次序排列,应该是:A、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中华革命党B、兴中会、中华革命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C、同盟会、兴中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兴中会、同盟会、中国国民党

104、 2000年春季: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B、提出了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105、 2000年全国: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06、 1997年全国: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地位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107、 2001年全国: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的铁路建造于: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C、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D、辛亥革命发生之后

108、 2001年全国:19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了科举制度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了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109、 2001年全国: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负笈留洋”势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

110、 1995年全国:“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在于要不要:A、多研究一些具体问题B、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C、谈论理想的主义D、用理想的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111、 2001年全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112、 2001年全国: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

113、 2002年上海:在右图[新青年封面]所示刊物上提出过的闻名口号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民主与科学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14、 1997年上海: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115、 2001年上海: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里程碑的是: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116、 1999年全国: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它1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2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3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预备4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A、12B、23C、34D、14

117、 2001年上海:使中国人民第一次直接感受到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不同于帝国主义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建立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B、苏俄公布放弃在国外的一些特权C、20年代初的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D、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118、 2000年广东: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1领导工人运动2打倒封建军阀3争取民族独立4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A、234B、123C、14D、1234

119、 2002年新课程:下列事件,属于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是:1明代的“土木之变”2北伐战争前的国民会议运动3美国南北战争4“”蒙巴顿的方案的提出A、12B、23C、24D、34

120、 2000年广东:共产党人开始参加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是在:A、1922年秋改组国民党会议期间B、1923秋天国民党非凡会议期间C、中共“三大”召开期间D、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

121、 1993全国:1924—1926年的中国国民党是一个: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B、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政党D、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122、 1994年全国: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准确表述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123、 2002年全国春季: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24、 2001年全国:与以往军校相比,黄埔军校的特点有:1聘请外国军事教官2政治教育与军事练习同等重要3开设自然科学课程4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A、123B、134C、14D、24

125、 2001年春季: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A、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B、同国民党实行党外合作C、帮助国民党改组,使之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D、必须坚持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126、 2000年全国:孙中山晚年指出,书外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要害因素是:A、外国势力的干涉B、军阀混战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127、 1999年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方式,最早提出这种方式的是:A、共产国际B、中国共产党C、孙中山D、廖仲恺

128、 1995年上海: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2孙中山在北京逝世3国民政府从广州到迁到武汉4国民政府出师北伐A、1432B、2341C、2431D、4321

129、 1999年上海: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的最主要贡献是确定了: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130、 1998年全国: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1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和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2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3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4“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12B、123C、124D、1234

131、 1994年上海: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132、 1996年全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133、 1993年全国:1927年后,方志敏等开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鄂豫皖根据地B、湘鄂边根据地C、湘鄂赣等地D、闽浙赣根据地

134、 1996年全国: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135、 1995年全国:对国民政府“改定新约运动”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缓和人民的反帝情绪B、树立对外“自主”的形象C、扩大税源、增加军费D、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

136、 2002年全国春季: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大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轻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137、 1994年上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C、标志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

138、 1998年全国: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39、 1994年全国:在1930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B、联合富农C、限制富农D、保护富农

140、 2001年上海: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计划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41、 1994年全国:918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反抗日寇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42、 2000年全国:下列关于“918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它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国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43、 2001年春季:1932年10月国际联盟调查团在所谓“中日冲突”的报告书中提出:A、维持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B、由“满洲国”统治东北C、恢复中国对东北的管辖和治理D、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144、 2001年全国: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指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拯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145、 2002年上海春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目的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击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146、 1995年全国: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D、广州—南京—重庆—南京

147、 1998年全国: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1西安事变2128抗战3华北事变4129运动:A、3421B、4213C、2341D、1243

148、 1998年全国: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和参加的是:1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2南昌起义3广州起义487会议5红军第四次反围剿6遵义会议:A、1256B、2356C、1246D、1234

149、 2000年上海: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A、晋察冀B、陕甘宁C、冀鲁豫D、晋冀豫

150、 1998年全国: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

151、 1999年上海: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1松沪会战2《论持久战》发表3“77事变”4台儿庄战争A、4321B、4312C、3142D、1324

152、 2002年上海: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战争,下列事实发生在上海的是:A、“128事变”和“77事变”B、“128事变”和“813事变”C、“七七事变”和“918事变”D、813事变和918事变

153、 2002年上海:在日寇的侵略上海的两次事变中,都率领军队奋勇反抗的爱国将领是:A、蒋光鼐B、叶挺C、张治中D、李宗仁

154、 1997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原因:1日本侵略军战线太长2抗日根据地有力地牵制敌军3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尚未充分发展4英美主张接受“近卫声明” :A、12B、123C、234D、1234

155、 1999年全国: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C、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D、美英的注重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156、 2000年广东: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B、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157、 1997年全国: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1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2消灭封建剥削制度3维护农民基本利益4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12B、123C、134D、1234

158、 1994年上海:下列年代的中共中心所在地按东、南、西、北方位顺序排列的是:1、193年冬中共临时中心的所在地2、1933年冬中共临时中心的所在地3、1938年中共中心的所在地4、1950年中共中心的所在的:A、1324B、1234C、2143D、1243

159、 1994年上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人民在华北的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的一次军事行动是: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争C、松沪会战D、台儿庄战争

160、 2000年春季: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1、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2、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3、中国共产党果断回击顽固派的进攻、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A、123B、23C、13D、134

161、 1995年全国:皖南事变反映出: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是4、12政变故伎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国共产党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162、 1993全国: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的直接目的是:A、迫使国民党政府投降B、援救侵入南洋的日军C、强化对占领区的统治D、扩大对华南的经济掠夺

163、 200年春季高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A、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B、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C、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D、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164、 1997年上海:下列事件中,发生在日本确立“大东亚共荣圈”基本方针这一年是:A、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B、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C、日寇开始进攻解放区D、解放区进入最困难时期

165、 200年春季: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2促进经济发展3实行精兵简政4联合地主阶级抗日:A、12B、134C、123D、14

166、 1994年上海:下列为限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一大”通过的党纲B、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C、中共“87会议”的决议D、中共遵义会议的决议

167、 *2001年上海:1946年六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当时世人议论纷纭。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于事实本质: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168、 *1998年上海:就中期而言,解放战争前期,人民军队执行了类似于它在下列哪个时期的基本作战方针::A、1926年7月—1927年12月B、1930年12月—1933年3月C、1933年10月—1935年1月D、1937年7月—1938年10月

169、 *1997年上海: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170、 *1998年全国: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了《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

171、 1995年上海:中国共产党在军事战略方针上明确实行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是在:A、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之后B、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之后C、开列井冈山根据地之后D、全国抗战爆发之后

172、 1993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导致国民党反动派在政治上彻底破产的是:A、召开伪国大和炮制伪宪法B、和美国签订了关于通商航海、航空的卖国条约C、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粉碎D、制造下关惨案和李闻惨案

173、 1993年上海: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反蒋统治的第二条战线B、上海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三反”斗争C、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经济崩溃和政治危机D、民主党派的联合斗争和人民起义遍及各地

174、 1994年上海:下列的传单“要走断头路,跟住蒋独夫。要走光明路,跟住毛泽东。”“蒋军兄弟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16个半月的内战,老蒋的军队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产生于:A、1946年B、1947年C、1948年D、1949年

175、 1994年全国:对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蒋斗争第二条战线的准确表述是:A、国统区的学生运动B、国统区的工农运动C、国统区的地下斗争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176、 2000年全国: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A、全面进攻解放区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177、 1996年全国:1947年六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战略反攻的战略意图是:A、与敌军主力进行决战B、全面扩大解放区C、解放中原、进取华中D、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

178、 2001年春季全国:解放战争中建立国民党整编74师的是:A、华中野战军B、华东野战军C、晋冀鲁豫野战军D、西北野战军

179、 1995年上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争进行的时间是:A、1947年12月—1949年2月B、1948年5月—1949年1月C、1948年6月—1949年8月D、1948年9月—1949年1月

180、 1994年上海:解放战争时期,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指挥的,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的战争是:A、辽沈战争B、渡江战争C、平津战争D、淮海战争

181、 1999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A、没收地主的土地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D、废除土地私有制

182、 2001年春季: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

183、 1999年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最早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民主党派是:A、中国民主同盟B、民主建国会C、中国民主促进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84、 2002年上海春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心机关所在地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上海、延安、瑞金、西北坡、北平C、上海、瑞金、西北坡、延安、北平D、上海、西北坡、瑞金、延安、北平

185、 1999年全国;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86、 2002年全国春季:中国共产党继续拉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制的建立的公有制

187、 2001年全国:[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三月中共中心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1避免农民战争中的流寇主义2克服农民阶级的私有观念3防止产生骄傲麻痹思想4防止干部中出现享乐腐化作风:A、12B、23C、34D、14

188、 2001年春季高考:解放后人民政府把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C、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民经济D、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心统一治理

189、 1994年全国: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

190、 2000年春季高考:毛泽东认为,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争。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B、沉重打击了投机倒把活动C、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

191、 1998年全国: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192、 1997年全国: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条件中,不包括:A、没收官僚资本B、完成土地改革C、合理调整工商业D、节减国家经机构经费

193、 1997年上海: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3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4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A、1234B、1324C、2143D、2314

194、 200年春季: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共八大的召开D、中共1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95、 1993年上海: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时间是在:A、1949年B、1951年C、1953年D、1956年

196、 2000年全国:1956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197、 2000年春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建立的作用是1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经济基础2为国民经济的恢复预备了物质力量3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物质基础4有利于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A、123B、1234C、24D、124

198、 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企业中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清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C、改革不合理生产关系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

199、 2001年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

200、 2000年春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201、 2000年全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年底D、1978年年底

202、 2001年春季: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03、 2001年春季: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来实现的,这种国家资本主义特点是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2限制资本主义剥削3受到人民政府的治理和工人的监督4带有若干社会主义性质:A、12B、23C、123D、1234

204、 1999年全国: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205、 2000年春季:“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基本经济方针,提出于:A、建国初期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6、 2000年全国:对外贸易: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A、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B、对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刺激作用C、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07、 1999年全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2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3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123B、134C、124D、1234

208、 2000年上海: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A、它是资本家,正可以担任我们厂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他说得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209、 2000年广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1国营经济2合作社经济3个体经济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123B、234C、1234D、134

210、 1996年全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文献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中共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11、 2000年全国: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维护社会的团结稳定C、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巩固和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

212、 2000年广东: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重点阐述社会主义建设总的:A、城乡关系B、经济关系、阶级关系D、民族关系

213、 1995年上海:《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214、 2000年广东:邓小平说,1957年后我们开始犯左的错误。其标志性事件是: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B、整风运动的开展C、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215、 2000年全国: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主要成就是1、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2、原子弹爆炸成功3、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4、氢弹爆炸成功:A、12B、234C、134D、1234

216、 1997年全国: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难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217、 2000年全国:1961年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主要是为了:A、克服严重自然灾难B、巩固反右倾斗争成果C、解决农副产品供给紧张问题D、纠正大跃进运动的错误

218、 2001年全国:20世纪60年代,中共中心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A、调整中心与地方的关系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219、 2001年春季: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个是指: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过渡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

220、 001年春季:20世纪60年代初中心召开七千人大会期间,代表们“北京出气,晚上看戏,两干一稀,大家满足”。这里说的“出气”实际上是:A、对大跃进中的左倾错误进行批评B、对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的行为进行谴责C、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进行斗争D、对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人进行平反

221、 2000年广东: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4、维护统一A、123B、234C、124D、134

222、 1997年全国: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223、 1994年上海:“有人急于当国家主席,急于夺权,……”(—毛泽东1971年八月中旬至9月12日南巡讲话)毛泽东所指的人是:A张春、B、林彪C、江青D、王洪文

224、 2000年广东:下列各项,客观上已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是:A、九一三事件B、恢复邓小平等老同志的职务C、四五运动D、粉碎四人帮

225、 2001年上海: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这些年来,资本主义正在高端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政权,小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226、 1996年全国: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1、中日建交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建交:A、123B、213C、321D、132

227、 2000年春季: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针对:A、文化大革命评价”问题B、平反冤假错案问题C、两个凡是的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228、 2000年上海: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1、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中日友好条约》签订:A、123B、234C、124D、134

229、 1996年全国:70年代末,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主要内容是关于:A、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B、两个凡是的问题C、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D、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问题

230、 2001年全国:改革开放初期,“真理标准”讨论说否定的错误观点是:A、“两个凡是”论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

231、 2000年广东: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11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C、提出了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32、 1998年全国: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A、“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B、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未得到平反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被压制D、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没有完全恢复领导职务

233、 1997年全国: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234、 1999年全国: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的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治理体制

235、 2001年上海: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帮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当中不早于:A、1949年B、1956年C、1966年D、1978年

236、

236、 2002年全国:11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37、 20020江苏:河南:11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原因是:1、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2、对工业实行非凡优惠政策3、实施对外开放政策4、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A、123B、234C、124D、134

238、 1999年全国: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1949年共同纲领中公布的原则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D、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239、 2000年全国: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第六届联大非凡会议

240、 1999年上海:199年12月20日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A、150多年B、近400年C、400多年D、500多年

241、 2001年全国: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非凡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非凡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中心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C、外国资本不动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42、 2001年全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一部分劳动者的政党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243、 2001年全国: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的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

244、 2000年文中: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队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245、 2001年全国: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十大元帅中,参加并领导和南昌起义的是:A、朱德贺龙、刘伯承、B、朱德、贺龙、陈毅C、朱德、刘伯承、叶剑英D、朱德、林彪、彭德怀

246、 2001年全国文仲: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起现在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理论2、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3、完善的教育立法、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12B、23C、34D、14

247、 2002年全国:20世纪50年代,闻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他们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2003江苏卷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2.我国古代用木炭冶炼生铁始于

A、西周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汉

3.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 ②西晋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4.明朝掌管地方民政、财政的机构是

2003江苏卷

A.布政使司 B.行省 C.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

5.鸦片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征之一是

A.农民家庭手工业的产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农民不到市场上出售农产品

6.发生于1861年的“辛酉政变”

A.是外国侵略者在幕后策划的 C.受到了外国侵略者的欢迎

B.是慈禧、奕祈等人与外国侵略者联合发动的

D.巩固了顽固派在清政府中的地位

2003江苏卷7.《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一权益

A、为日本所独享 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

C.未被参加“干涉还辽”的俄、法、德所享有 D.辛亥革命爆发后被取消

8.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 D.“公车上书”

9.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

2003江苏卷10.在民主革命时期,知识分子走向社会、与工农群众结合开始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五卅运动期间 D.一二·九运动期间

2003江苏卷11.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收回汉口英租界的背景之一是

A、英国军舰炮击北伐军 ·B.北伐军占领了汉口

C.国民政府已从其他国家收回过租界 D.英国公布放弃租界权益

1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A、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反抗

C.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13.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A.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14.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①减少运动的阻力 ②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③发展农村经济 ④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03江苏卷15.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A.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6.“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毛泽东支持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C.中心文革小组,的成立 ·

D.中共中心发出“五·一六”通知.

2003江苏卷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因为这次会议

A、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作出了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D.审查和解决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 ,

18.下列有关17世纪30—60年代英国宗教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进行了宗教改革,建立起英国国教教会 ,

B.清教徒议员在议会中拒绝通过征税法案

C.查理一世的宗教压迫导致了苏格兰人起义

D.克伦威尔厉行清教法规

19 下列关于西班牙早期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

A.殖民地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B.主要目的是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C.实施《航海条例》 D.实行残暴的种族奴役政策

20.下列关于18、19世纪拉丁美洲政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地区为英、法两国的殖民地

B.墨西哥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

C.圣马丁率领军队彻底击溃西班牙殖民军

D.大多数国家独立后建立了共和国

2003江苏卷21.下列战争中,具有争取国家独立性质的是

A.纳西比战争 B.色当战争 C.萨拉托加战争D、凡尔登战争

22.下列事件发生于1917年至1918年的俄国,其先后顺序是

①《四月提纲》的发表 .②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布列斯特和约签订

A 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03江苏卷23.下列文件中,反对日本独霸中国的是

A、《九国公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大西洋宪章》 D. 《波茨坦公告》

2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25.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2003江苏卷

第二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共计3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中后期有人作《醒世词》描绘世态人情:“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趁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材料二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 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

材料三 明中后期上海人陆楫反对“财节则民可与富”的禁奢主张,认为“吴越之易为生者,其大要在俗奢、市易之利,·.使其相率而为俭,则逐末者归农矣。”《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四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把握国家命脉)也”。——王夫之:《黄书》

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怎样一种社会风气与观念?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这种风气与观念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10分)

2003江苏卷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2003江苏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6分)

2003江苏卷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非凡客气,完全可以模拟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

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4分)

2、明治政府对中国和朝鲜实行的军国主义政策被称为“大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5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人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5

2003江苏卷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3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5分,共计41分

29.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3分)

30.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概括指出在19世纪中叶至1919年的近代化历程中,中国在政治制度、生产方式、社会阶级构成以及教育、科技诸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13分)

31.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15分)

29.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的许多政略举措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列举这些政略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13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时切忌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因为这样往往轻易漏答。应该怎样回答呢?──分类!我们述说某朝代的历史时习惯于把历史事件、现象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等等,我们回答第一小问的时候也要这样。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表述第一小问的答案:政治上率军灭陈,统一南北;经济上开凿运河,修筑驰道,兴建东都,广设粮仓;文化上创进士科;外交上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友好往来。第二小问可以直接运用现成的历史结论,正确答案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心集权,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此题难度不大,要害是不要漏答。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