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组图]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命题:范修元 熊银忠 张齐宇 统稿:熊银忠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30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l为北半球甲、乙两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回答l~4题。


图1

1.甲地的地理纬度是 ( )

A.23°26′N B.66°34′N C.22°N D.90°N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 )

A.22° B.44° C.11° D.68°

3.该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 B.尼罗河水泛滥

C.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D.北极考察的好时光

4.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 )

A.东北 B.东南 C.正东 D.正北

图2为某地区1月份等潜水位线与等高线图,读后回答5~8题.

5.图中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A. 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在河流左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补给地下水

D.在河流右岸,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补给地下水

6.在6月份,下列关于等潜水位线变化说法正确是( )

A. 河流两侧的等潜水位线都向南弯曲

B. 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将向北弯曲 图2

C.河流东岸的等潜水位线向北弯曲,西岸向南弯曲

D.河流两侧的等潜水线不会发生变化

7. 图中地下水流速最大的是 ( )

A. 甲 B. 乙 C.丙 D.丁

8.该区域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首要目的是 ( )

A.转移剩余劳动力 B.保护生态杯境

C.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D. 缓解人地关系矛盾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

营养类食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中国绿色食品以质量安全优势和品

牌整体优势,在国际社会受到了普遍欢迎。回答9~ll题。

9.按农业投入的多少,绿色农业应属于 ( )

A. 劳动密集型农业 B.技术密集型农业

C .能量密集型农业 D.营养密集型农业

lO.随着我国绿色食品市场覆盖面日益扩大,相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成功进入美、日等发

达国家的市场。这说明 ( )

A.中、日、美三国居民的食物结构是相同的

B. 中、日、美三国食品结构是互补的

C.中、日、美三国部分绿色食品竞争力是相当的

D. 发达国家只注重绿色食品的消费,不注重绿色食品的生产

11.我国西部某偏远农村农产品品质优良,但昔日却面临外销的难题。据你分析,其面临

的最主要困难应是 ( )

①因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不足 ②通信落后,市场信息封闭 ③公路、铁路网密度小,交通不便 ④山区面积大,耕地严重不足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

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

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回答12~14题。

1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 )

①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自身的发展与强大而极

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

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 )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调节人际关系 D.人的自由平等

14.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两者对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在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 )

A.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历史上有过两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回答16~18题。

15毛泽东说过:“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

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6.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产生的积极作用有 ( )

①有利于正面战场的作战②有利于敌后根据地的生存与发展③消除了国共积存多年的矛盾④有利于中华民族力量凝聚,共同御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

17.1941年2月,美国罗斯福总统的代表居里来华,路过香港时对宋庆龄说:他将警告蒋

介石,如继续同共产党对立、玩弄手段,是不成的;居里到重庆后,会见周恩来并表示:

美国赞成中国统一,反对日本。分析当时的历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居里上述言论其实是假反蒋

B.当时美国赞同国共一致抗日

C.在对华政策上,美国同等看待国共两党

D. 居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蒋介石集团的利益

18. 中国共产党公开提出国共两党举行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统一祖国的

主张是在 ( )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 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C.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

D.《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

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回答19~2l题。

1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

以实现,其根源是 ( )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20.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措施是 ( )

A.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D.建立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党的历史上的最大的冤案是( )

A.大批党政领导干部被划为“走资派” B.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蒙冤逝世

C.“二月逆流”打击老一辈革命家 D.彭德怀等人被定为“反党集团”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回答22~23题。

2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

23.图3反映的经济特征是 ( )


图3

A.计划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 D. 市场经济

24.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正在加紧进行。2005年11月25日,备受关注的奥运媒体村工程正式奠基。国家用于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投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按其最终用途,属于 ( )

A.物质生产部门的扩大再生产 B.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公共消费

C.非生产性基本建设 D.社会公共福利

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召开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回答25—26题。

25.在这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的建议》。这反映了 ( )

A.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B.中国共产党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

C.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代表,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

26.构建节约型社会是这次会议上的热门话题,之所以要倡导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因为

( )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③正确的意识能直接作

用于客观事物、促进事物发展④正确的社会意识会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日:“此梨无主。”衡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这说明 ( )

A.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B.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有导向作用

C.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D.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2005年8月18日,美国原油期货市场石油价格再创新高,达到创纪录的每桶68美元。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影响,我国油价上涨,有些地方甚至限量供给。回答28—29题。

28.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是 ( )

A.增加外汇开支,出现贸易逆差 B.加大企业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C.加剧潜在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汇率必然上升 D.会使居民的实际收益减少

29.上题材料从哲学上主要说明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并积极致力于公共安全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努力创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回答30~3l题。

30.在“我们不要带血的煤”的呼吁声未落之际,2005年8月7日,广东兴宁市发生特大煤矿透水事故,123名矿工被困井下。矿难发生后,温家宝总理指出,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防止各类重大特大事故发生。这一要求是政府在履行 ( )

A.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督职能 B.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C.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自然环境的职能 D.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

31.要保障从事高危行业职工的合法权益,还必须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这是 ( )

A.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惟一条件

B.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

C.保障民权、关注民生、解除民忧的制度保证

D.实现民族平等的重要保证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

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分析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的这首哀歌回答32—33题。

32.哀歌中体现 ( )

A.共同语言是民族形成的前提

B.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地理空间条件

C.共同经济生活是民族形成的物质基础

D.共同的民族心理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33.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是因为 ( )

①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最高利益 ②国家统一是实现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③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④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图4回答34—35题。

34.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C.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

35.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

的主要功能是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市场

第Ⅰ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第Ⅱ卷(综合题,共160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

36.(36分)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图(图5),回答下列问题:

图5

(1)①处湖泊按湖水性质划分属于 湖,②③两处四周河流春季河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4分)

(2)A~G各字母代表的国家中,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又属于阿拉伯国家的是

(填字母代号),扼控世界石油海运的咽喉、又属于非阿拉伯国家的是 (填字

母代号)。(4分)

(3)甲水域南北部盐度差异明显, 部盐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4分)

(4)图5a中山峰所在山脉的 坡降水丰富,原因是

。(4分)

(5)我国与甲水域沿岸的某个国家正在共同修建通往我国的输油管道,这个国家是

;从乙水域沿岸某一港口出发的万吨级轮船,循最近的海上航线到上海,途中天气最为炎热干燥的海域在 。(4分)

(6)图5b中虚线圈内为闻名的传统工业区,该工业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兴起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16分)

37.(32分)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石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战略物资。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唐代段成式(?_863)《酉阳杂俎》云:“高奴县出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燃灯极明。”沈括(1031--1095)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廓、延境内(今陕西)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以为墨,墨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新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图6)

(1)根据材料一,用通俗的语言概括指出石油在唐宋时期已经有了哪些应用?(3分)

图 6

(2)建国以来,中国大力发展能源建设,石油工业和核能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请列出中国改革开放前石油工业和改革开放后核能建设的巨大成就。(6分)

(3)从图6中可知,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源消费开始超过能源生产。从历史角度简要分析中国能源消费超过能源生产的原因。(3分)

材料三 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图7)

图 7

(4)阅读图7,简要说明19世纪中期、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说明发生这种变化及原因。(11分)

材料四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和产油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控制重要战略物资石油成为遏制法西斯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试说明西方大国在这一问题上对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态度有何不同?各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6)20世纪70年代,石油对西亚产油国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发展的转型阶段,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未来不可能继续沿着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路子走下去。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不断加剧,而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弱、要害技术依靠国外的问题日益突出,在世界产业增值链上我们始终处在低端,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

材料二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表明什么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为什么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12分)

(3)运用政治常识分析,国家应当怎样增强自主创新能力?(8分)

(4)运用哲学常识分析,党和政府应当怎样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8分)

39.(60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其解决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

(1)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如同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段话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8分)

(2)在世界近代史上,法、美、日三国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分别给本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12分)

材料二 东北黑土地作为我国惟一且很难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因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但是,这里经过近百年的过度开发,作为耕作层的黑土层已流失三分之二以上,按现在的耕作强度和方式,黑土耕作层再过几十年有流失殆尽、成为不毛之地的危险。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km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3)针对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现象,应采取哪些解决措施?(4分)

(4)分析东北地区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原因。(6分)

(5)计算黑龙江省和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并说明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料四 2005年的中心“一号文件”《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加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必须继续采取综合措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材料五 进入2005年,从中心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村的投资力度。突出特点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在稳定现有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

(6)联系材料四和材料五,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谈谈怎样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分)

材料六 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来,一些地方为追求经济数字的增长,擅自扩大建设用地,盲目兴建开发区或工业园区,造成基本农田面积减少,仅在1996年至2002年,我国耕地年均净减少1027万亩,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2005年的中心“一号文件”再次强调:“果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7)结合材料六,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8分)

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C 6.B 7.D 8.C 9.B lO.C 11.B 12.B 13.C 14.D 15.A 16.B 17.B 18.D 19.C 20.B 21.B 22.D 23.A 24.C 25.C 26.C 27.B 28.B 29.C 30.B 31.C 32.D 33.A 34.B 35.B

36.(1)淡水 积雪融水补给(4分)

(2)A B(4分)

(3)北 大量河流淡水注入(4分)

(4)西南 处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4分)

(5)哈萨克斯坦 红海(4分)

(6)相同区位条件是资源丰富;不同区位条件是,乌拉尔工业区深居内陆、利于当时的国防安全,辽中南工业基地濒临海洋且有优良港湾,海运便利(16分)

37.(1)用作车轮的润滑油(车轮润滑)、照明的灯油(照明灯油)、制作书画用的油墨(书油墨)。(3分)

(2)建成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实现石油自给。(4分)大亚湾核电站。(2分)

(3)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能源需求量增加。(3分)

(4)变化:19世纪中期木材使用呈下降趋势,煤的使用呈上升趋势;19世纪后期石油使用呈上升趋势;20世纪中后期以煤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的使用呈下降趋势,核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开始使用并呈上升趋势。(3分)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改良型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期间原子能技术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加快了核能的使用。(8分)

(5)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英、法等国未将石油列入对意大利禁运的范围,结果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2分)日本向东南亚扩张,英、美等国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分)

(6)西亚产油国利用石油发展本国经济,以石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建立起来,产油国日益富裕;(3分)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油价,发生“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胀”阶段。(2分)

38.(1)①材料一表明,我国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步骤。(4分)

(2)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要害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发展的筋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依靠科技创新,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现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推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12分)

(3)国家具有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应努力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和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培养,大力提高我国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8分)

(4)①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党和政府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②熟悉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党和政府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指导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各方面工作。(8分)

39.略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高考调研考试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高考文综模拟(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