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高考 >> 历史 >> 高考历史考试 >> 正文

 

[组图]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查询历高考考试的详细结果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熟悉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必将要求开放的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巩固、扩大并深化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良好基础,从高考命题趋势来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对考文理基础的学生应是重点。

3、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结合时政热点,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中、美、苏(俄)大三角关系,结合时事常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本身综合国力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同时还必须注重相关知识的链接,把握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政策和实践。

【专题表解】

【 内容概要 】

( l )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50 年代中期,新中国逐渐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一是 1954 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二是 1955 年 4 月参加有共同遭遇的亚非 29 个国家与会的万隆会议,通过两次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钩的国际声誉。的背 70 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我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表现在三方面:一是 1971 年 10 月联合国 26 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二是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趋于正常化,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三是 1972 年 9 月日本与中国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 3 )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睦邻友好政策,同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推向新水平;二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采取一系列促进裁军的行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三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等。

【 典型例题 】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A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推动达成了 《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

2 .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 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 ②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A . ② ① ④ ③ B . ② ① ③ ④ C . ③ ② ① ④ D . ① ② ③ ④

3 . 20 世纪 50 一70 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 .霸权地位日益衰落,面临着苏联的挑战

C .国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 D .美国总统尼克松及时调整对外政策

4 .假如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A . “一个中国” C .三个世界 B . “一国两制” D .四项原则

5 .右下图为 2005 年 4 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亚非峰会并与各国领导人合影。这次亚非峰会的前身是

A .巴黎和会 B .旧金山制宪会议

C .万隆会议 D .不结盟运动

【 基础练习 】

1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 B .社会主义体系形成

C .殖民体系崩溃 D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 ,下列关于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B .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C .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

D . 20 世纪 70 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改善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自主的是( )

A . “一边倒” B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 . “另起炉灶” D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4 .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惠 D .联合反对殖民主义

5 .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末,我国外交方针由“一边倒”变为“一大片”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美关系恶化 B .内地与台湾关系紧张 C .中苏关系恶化 D .中越关系恶化

6 .在 1971 年第 26 一屉联合闷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获得划时代的雄私。、主要表现在 ( ) A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和合法权力 B .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C .美、日等国保留台北席位提案被废置 D .美国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否决

7 .促使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成功会晤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政府预见到 21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使美国产品打人中国市场

D .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改善关系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8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是( )

A .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 .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

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9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 )

A .不结盟政策 B . “一大片”政策 C ,团结反殖反霸 D .坚持对外开放

10.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 1980 年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30 年期满后不再延长。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 )

A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 B .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D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有( ) ① “一边倒” ② “一大片” ③ “另起炉灶” ④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③ ④

12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

A . 1949 年 《 共同纲领 》 中公布的原则 B . 1953 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1955 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 . 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3 .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万隆会议上 B . 1953 年底中印两国政府代表团谈判时

C .日内瓦会议上 D . 1954 年 6 月,周恩来总理出访印度、缅甸时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

A .万隆会议 B .亚非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日内瓦会议

15 .指导联合国开展各项工作的文件是( )

A . 《 联合国家宣言 》 B . 《 联合国宪章 》

C . 《 雅尔塔协定 》 D . 《 开罗宣言 》

16 .下列四幅图中,体现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外交成就的有( )

A . ① ② ③ B . ① ②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③ ④

17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 )

A .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 B .由冷战走向缓和

C .由战争走向和平 D .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18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是 ( )

A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与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D .促进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19 .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是( )

A .中美关系的改善 B .中苏关系正常化

C .第三世界的兴起 D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论断的提出

20 .新世纪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建立起了不同类型的( )

A .结盟关系 B .伙伴关系 C .协作关系 D .互惠关系

21 .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右边徽标所示的国际组织成员国的是 ( )

A .俄罗斯 B .哈萨克斯坦 C .吉尔吉斯斯坦 D .朝鲜

22 .在 2001 年的上海峰会上,由中国倡导签署的文件是( )

A . 《 核不扩散条约 》 B . 《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

C . 《 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

D。<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 》

23 .中国力队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

A 2001 年 B . 2002 年 C . 2003 年 D . 2 004年

24 . 2005 年 9 月 14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 60 周年安理会首脑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 )

A .创始国 C .常任理事国

B .非常任理事国 D .观察员

25 .中国首次在哪个地区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A .刚果(金)B .柬埔寨 C。 海地利 D。比里亚

【能力练习 】

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由“遏制和孤立”到逐步缓和,导致其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

C .中国推行正确的外交政策 D .国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2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

① 两大阵营对立 ②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③ 新中国刚刚建立,政权不稳固 ④ 中印边界冲突

A . ① ② ③ ④ B . ① ② ③ C . ① ② ④ D . ② ③ ④

3 .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 ① “求同存异”方针 ②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 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C . ① ③ D。③ ④

4 . 1955 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万隆会议(如图),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求同”是指

A .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B .根除殖民主义枯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

c .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D .推动第三世界的形成

5 . 20 世纪 60 年代,造成我国外交环境恶化,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的国家是( ) ① 美国 ② 苏联 ③ 日本 ④ 越南

A . ① ② B . ① ③ C . ② ③ D . ③ ④

6 .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要害是 ( )

A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 .国际形势的相对缓和

C .第三世界的逐步崛起 D .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7 .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是( ) ① 毛泽东提出过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 ② 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③ 中国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 ④ 中国的外交活动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④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③ ④

8 .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

A .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 .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C .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D .确定敌我关系是首要原则

9 . 1998 年中国与东盟公布建立面向 21 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从地缘上讲,东盟与中国( )

A .相邻 B .相近 C .较远 D .遥远

10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世界的看法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

A .认清了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认清了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很大发展

B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 .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成败中得出的教妙

D ,从一些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中得出的教益

基础练习

1 . D 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只有 D 项最突出、最全面。

2 . 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识记与鉴别能力, A 项符合史实, B 、 C 、 D 项不符合史实

3 . C 解析:本题应理解好“独立自主”这词。

4 , B 解析:本题属识记题。当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及时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5 . C 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要考虑由“一边倒”变为“一大片”,起主要作用的是与苏联的关系。

6 , A 解析:本题是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的能力。应记住 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和合法权力这个大事件。

7 . D 解析:本题要看清图中是毛泽东主席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属最佳选择题,应熟悉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8 . A 解析:本题要注重“长期”性起作用。

9 . A 解析:本题应把握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表现应是不结盟。

10 . B 解析:本题应结合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这个特定的背景来熟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11 . c 解析:本题是识记题。“一大片”的政策是中苏关系破裂后实行的,应排除。

12 . B 解析:本题是要把握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拥有自己的原则和方针。

13 . B 解析:本题是识记题。应注重是首次提出。

14 . D 解析: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1954 年 4 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

15. B 解析:联合国根据 《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各项工作,该文件于 1945 年由全世界 50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拟。

16 . C 解析:本题考查识图能力。要结合图中的注解,联系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图 ① 发生在 1972 年,图 ② 发生在 1953 年,图 ③ 发生在 1979 年,图 ④ 发生在 1971 年,排除非 70 年代的事件,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17 . D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是敌对或对抗的, 70 年代后可以说时好时坏,但总的看是正常了。 18 . C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中国强调外交关系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19 . D 解析:对外方针的制定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来确定,“战争不可避免的估计”是改革开放以前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在冷静观察与分析了形势后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论断,成为新时期我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

20 . B 解析:我国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建立的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形成了面向新世纪外交的新格局。

21 . D 解析: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与原苏联境内的五个加盟国家的合作。并没有包括朝鲜。

22 . c 解析: A 、 B 两项是在联合国裁军过程中中国先后参加签订的。 C 项才是在上海峰会上中国倡导签署的。 D 项是在万隆会议上通过的。

23 . A 解析: 2001 年中国正式加人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为加人这一组织,我国做了大量工作,经过了漫长的多边谈判。故加人时间重要,应记住。

24 . C 解析:考查对联合国机构的把握及中国在联合国中地位的熟悉。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25 . c 解析:四个选项所提及的地区都有中国参与维持和平行动,但第一次是派遣军事观察员及工程部队赴柬埔寨执行和平任务。

能力练习

1 . B 解析:直接原因是指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而发生的近期原因。

2 . B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先排除 ④ ,得出答案。

3 . c 解析:本题应注重 20 世纪在 50 年代提出,现在还有生命力并被运用!

4 . B 解析:亚非国家历史上大都受殖民主义国家的压迫,根除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与平等是共同关心的大事。

5 . A 解析:在两极格局下能构成对中国外交环境威胁的国家应该只有美苏两国。

6 . D 解析:在“文革”期间 A 项不符合史实, B 项在美苏争霸中的格局中也不存在, C 项是事实,但起不了要害作用,只有中美关系好,才是一好百好。

7 . B 解析: ① 项不能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排除。

8 . A 解析:本题要充分熟悉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外交政策的变化一定是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

9 . A 解析:先要明白东盟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其成员国中的越南等与我国相邻。

10 . A 解析:本题对世界的看法的转变,其根源在于对国际形势及未来发展走向的分析, B 项只讲国内需要而缺少国际条件。 C 、 D 两项或看到社会主义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的成败得失而没有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故此三项可排除。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考考试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漫谈高考历史复习
    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中证书会考模拟考试卷历史
    湖北省名校第二次文科综合联考题
    江门市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第十七专题  系列热点小专题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四)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七)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六)
    普高招生历史统一考试(上海卷)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八)
    高考调研考试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三)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五)
    下学期 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考大综合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模拟试题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高三文综模拟(一)
    高三文综质量模拟(一)
    程度性词语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的应用
    分宜中学高三文综试卷(三)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三)
    世界现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题)
    世界近代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历史试题(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二)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会考、高考热点问题猜测
    鲜明的特色,整体的差异──2010年高…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七)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
    高考历史模拟(二)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二)
    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月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下学期高三大综合模拟(一)
    考点5  第二次世界大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部…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考历史信息题
    高考历史压轴卷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历史模拟试题 ( 山东…
    古代史综合练习
    高考文综模拟(四)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3
    单元二   二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高考历史科总复习导言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4
    2010年的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复习备考…
    高考历史命题新视角及策略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
    考点2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
    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
    高考历史比较专题综述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2
    考点7    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1
    考点8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考点9  美苏争霸
    考点10 亚洲经济的发展
    考点11、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
    考点12 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技术
    单 元 总 结
    高考历史全程复习教程参考答案
    考点4  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
    MAM高考文科综合仿真试题(四)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著名重点中学领航高考冲刺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北…
    文综历史题(广东卷)中学历史教学园…
    专家预测高考历史和热点新题
    全国各地高考试卷汇总 中国古代史部分…
    全国百所名校高考模拟试题历史试题(…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 (四)
    12年高考历史题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12年高考历史题目2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试验
    中国近代史综合测试卷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历史统编(二)
    从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看高考走向
    世界近现代史主干知识练习
    MAM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一)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八)
    12年高考历史题目4
    12年高考历史题目5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 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基础历史冲刺120题
    高考历史第一轮综合练习
    解读07高考历史大纲
    高考历史猜测试题汇编
    第五专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经济…
    12年高考历史题目1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五)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四 现代…
    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冲刺卷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6 古代…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7 欧美…
    高三历史最后冲刺练习(选择题部分)
    高考历史命题预测及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总复习测试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考前热身题
    高考经典热点主观题专项试题5
    世界近代历史测试
    高考中国现代历史高考模拟试题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高考题中国古代史(第一章: 先秦)
    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必修二…
    高一世界史学前调查及其对策
    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专题   三农问题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刍议
    关于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问题
    近三年高考历史问题命题的四大特点
    201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中外历…
    高考历史复习的几点思考
    2007-2010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
    广东高考历史分析总结
    MAM高考大综合仿真试题(六)
    中国近现代政局的演变
    第四专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
    历史高考复习文科专题复习专题 3 近代…
    近现代时期的中美、中日、中俄关系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
    国际关系史
    国际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
    世界(中国)文化史
    高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
    高考历史新专题精编
    全国统一标准测试大综合(二)
    各地高考历史真题分章汇总:中国近现…
    第六专题  亚洲的崛起
    第八专题  党的建设
    第九专题   中国古代经济——繁荣的经…
    第十一专题   统一的旋律 有效的管理
    第十三专题  野蛮的侵略 文明的碰撞
    第十四专题  悲怆的旋律 痛苦的历程
    第十五专题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
    高考历史专题精选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