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名师导学——重点难点剖析
1、经济危机:这次大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造成30年代大危机尤为严重的原因,与各国政府的国内政策失误和国际协调不力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这次大危机的恶化是“一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潜在的经济问题与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恶性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各国政府的政策失误负有主要责任。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纷纷采取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利已,反而加剧了危机的恶化。
2、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克服危机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其特点是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影响:①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体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②缓和了阶级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对缓和世界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政策,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也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罗斯福新政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资本主义秩序,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实施的必然性:①新政的实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竞争,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②新政是符合美国国情的选择。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兴建公共工程等。③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④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⑤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新政提供理论依据。
3、如何理解德国纳粹运动的产生:纳粹运动和纳粹党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它是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兴起因素:①广大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和仇恨,为纳粹主义思潮的滋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受到凡尔赛体系的奴役和束缚,反对凡尔赛体系的情绪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中都很强烈,纳粹党的民族复仇主义宣传在许多德国人的思想上引起共鸣,这是纳粹运动发展为一个群众性政治运动的重要条件。②以垄断资产阶级为核心的反动势力对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苏联的仇视。俄国十月革命促进了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人民群众对苏维埃的向往,共产党有可能领导人民起来发动革命,对德国统治阶级来说构成了现实的威胁。他们需要一种能够抵消十月革命影响、对付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有力的思想武器。纳粹主义正是一种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潮,正因为这个缘故,甚至一些西欧国家资产阶级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一运动,把它看作是防止布尔什维主义向西欧蔓延的一道屏障。③民族沙文主义分子对外扩张和称霸世界的强烈野心,社会下层在长期战祸和动乱中形成的一股社会破坏力量对现存制度和秩序的敌意。④德国是一个封建残余浓厚、缺乏议会民主制传统的国家,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共和国,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而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的形势,显得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垄断资产阶级必须寻求一种拥有群众基础、足以采取强硬手段稳定政权的工具,需要彻底抛弃议会民主而以新的方式实行统治,于是便支持和依靠纳粹党,赞同实行法西斯专政。
4、德国与日本的法西斯专政建立
共同原因:从历史角度看:①两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与英美相比,两国都缺少传承性的民主传统,相反封建专制气氛和思想较浓。②德日两国均是极富侵略性的国家。③民族主义在两国深入人心,德国纳粹宣扬的“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民族”的思想和日本的“大和民族精神”深受欢迎。而两国法西斯势力则利用这一点推行法西斯主义,把法西斯主义隐藏在民族主义旗帜下。 从现实原因看:①两国都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并且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德日均无法从自身找到应付危机的出路。日本是岛国,对海外市场和原料有极大的依赖性,危机来临,容易导致采取转嫁危机的策略,进而走上法西斯道路。德国是战败国,沉重的赔款和殖民地的丧失,使其经济极度依赖外国资本,危机来临,德国也无力从自身找到出路,从而走上法西斯道路。②两国都对一战以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力图打破这一体系。
德国的特点:德国法西斯专政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传、竞选,在国会选举中获取胜利后建立起来的:①有一个以希特勒为领袖的强大的法西斯政党,并且发动了有群众基础的法西斯运动。②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取得全国政权。③对原有的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彻底变革。
日本的特点:①通过军部这一特殊机构建立法西斯专政。②日本军部是通过对内发动政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而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③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统治的。④法西斯专政没有突破日本近代天皇制的框架。
共同的特征: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国家职能无限扩大,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废除了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
5、美国与德日反危机措施的比较:
相同之处:二者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将危机转嫁到国外;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都最终摆脱传统经济思想模式。
不同之处:美国是在维护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国家干预,是正常的干预道路;而德日干预,则偏离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轨道,走上了法西斯统治经济的轨道,是不正常的发展道路。美国的新政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之先河,德日的反危机措施,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分别形成了欧、亚战争策源地,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原因:①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没有封建包袱,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德日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均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缺少深厚的民主传统基础。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中,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日本在华盛顿体系中则是受限制、打击的对象,而美国则是最大受益者,所以,在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中,美国是要维护它,德日则要破坏它。③经济状况的影响:美国经济实力较雄厚,具备通过改革缓解危机的基础,德国经济发展对外国资本依赖性大,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危机打击十分严重。
真切感悟——高考试题演练
例1、(1999年全国)引发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
①纽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发生动摇
②经济繁荣集中表现在工业生产的高涨上
③市场普遍推行分期付款
④股票投机活动空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例2、(2004江苏)20世纪30年代前期,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A、 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例3、(2003广东)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国家干预( )
A、扩大消费带动生产 B.使美元升值
C.鼓励农民提高产量 D.保护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
例4、(2001年上海).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举办公共工程
例5、(2000年文科综合)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据此回答8——9题:
(8)其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有( )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B.实行计划经济
C.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9)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内容基本相同的是( )
A、推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对经济宏观管理
C、制定经济计划 D、加大科技投入
例6、( 2001年春)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例7、(2003年春)从结果上看,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例8、(2002年上海)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例9、(2002年广东)导致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的诸多因素中,相同的是( )
A、政府和议会已经瘫痪
B、社会生活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C、军人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D、法西斯政党成为法西斯运动的核心
例10、(2001年上海)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军部控制内阁大权ƒ崇尚军国主义传统„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
A. ‚ B. ƒ„ C. ƒ„ D. ‚ƒ„
例11、(2004全国)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 )
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
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
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
高考模拟——考点同步训练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B、高利润低消费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D、股价狂跌,股市崩溃
2、与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较,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A、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 B、迅速蔓延资本主义世界
C、促使社会矛盾的激化 D、引起世界政治格局变化
3、下列事件,说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是()
A一战后英国工商业的急剧衰退
B法国由债权国迅速转为债务国
C美国总统胡佛无力扭转经济颓势
D日本西欧美国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4、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处是①面临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的身上,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了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6、法西斯在德国上台后,其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 )
A、要与英、法等国家军备平等
B、争取与意、日结盟
C、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
D、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
7、30年代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的表现有( )
①制造国会纵火案 ②德国退出国联
③扩充陆军、重建海军 ④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违背了( )
①《国联盟约》 ②《四国条约》
③《五国海军条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下,美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道路,其原因有:①两国经济实力不同 ②两国历史传统不同 ③两国政治体制不同 ④两国市场容量不同 (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是()
A、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二、非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德两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分别做出发什么样的选择?试分析促进这两种不同选择的原因和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