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继续坚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研究为抓手,用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个性化素质教育"的教育理想。 二、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丰富知识,更新观念,强化认识,形成特色。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力度,积极引导组内成员广泛教育教学类书籍、刊物和杂志。 2.在广泛阅览教育教学书刊杂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研究的子课题或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做好有关读书摘要,撰写读书反思。 3.同时在做好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组内成员每学期须撰写二篇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或读书笔记。 4.积极鼓励组内成员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推荐发表于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 (二)、沟通交流,实践创新,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1.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力度,要求同年级、同教材版本的教师每周要对教材的备课设计、练习设计、课堂教学重难点等环节进行交流与探讨,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研讨课交流活动,每月举行一次专题性集体备课活动,针对某一课题进行集体交流与探讨,充分允许各抒己见,制定初步的教学方案,然后各自按照方案进行实际课堂教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不足,提出新观点与新理念,再次进行交流与探讨,使实践经验理论化,从长远出发有利于今后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鼓励组织优秀集体备课教案进行投稿发表。 3. 要求教研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开设一堂教学研讨课,要求充分体现课改精神与素质教育要求,要求研讨课尽量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与学校特色相结合,研讨课不必太做作,而要求能充分体现出具有研讨的价值,要稳抓稳打。可以是成功的课型,也允许是失败的课型,毕竟研讨阶段的路程总是曲折往复的,成功的课型要进行推广,失败的课型要总结经验,从失败中不断获得成功。 4. 进一步加强青、老教师课堂教学的互听互学活动,在师徒结对子的基础上,充分让青年教师在听课中学习老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也让老教师在听课中不断学习青年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使青、老教师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三)、强化质量意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紧紧抓住提优补差两大环节,一方面加强双基训练,对学困生个别辅导,另一方面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分吃饱。不断保持和提升合格率与优秀率,降低标准差。 2. 要求同一年级的教研组成员定期根据每个单元的练习卷进行一次内部的质量分析与阶段性教育教学总结,及时发现不足,切实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3.结合学校每学期一赛,定期教研组内分年级段对学生的概念、计算、应用题、图形知识、综合实践运用等进行专项质量检测,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相应调整教育教学措施,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大自查、互查力度,进一步深化、贯彻六认真要求。 1.教研组内定期开展备课本的自查和互查活动,活动旨在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备课质量。 2.要求并倡导青年教师"二次备课"每课备课后都撰写教学后记同时每课的补充栏中应尽量体现二次备课的内容,并要求每单元至少有一课时备课体现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分栏式备课形式。并经常性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后记交流活动,使青年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 教研组内定期开展作业本的自查和互查活动,活动旨在鼓励教师们在相互查阅中互相学习与借鉴,从而设计出更为科学、高效的作业布置方案与体系。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1.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和职业技能学习,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2.积极鼓励教研组成员外出参与听课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得少于10节,鼓励教师们除听本学科的公开教学外,还要积极观摩其他学科的公开教学。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数学教研组计划。 2、教研组集体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及课程安排。 3、确定新的课题及研究方案。 4、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掌握新理念。 5、课题组研讨活动。 十月份 1、课题组研讨活动。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十一月份 1、区、校期中检测及质量分析。 2、召开家长会。 3、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4、课题组研讨活动。 十二月份 1、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新课程、新教材教法研讨活动。 2、课题组研讨活动。 3、趣味数学竞赛。 一月份 1、制定各年级复习计划。 2、各种活动的总结及资料的收集。 3、期终考试及质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