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教育之道

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后来,《礼记·学记》总结夫子的这种“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为:“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即教育就是“喻”,而“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前进而不牵着学生走,严格要求学生而不压抑学生,开导学生而不和盘托出。孔子的这一教育原则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在学习知识方面,孔子强调要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就是“学而不厌”。孔子已充分意识到,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最关键是在于他是否对学习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即“好学”,依此,孔子将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即“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知者。”(《论语·雍也》)对此,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张敬夫语曰:“譬之五谷,知者知其可食也,好者食而嗜之者也,乐者嗜之而饱者也。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也。”可见,“好知”与“乐知”都是指主体对学习的兴趣而言,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孔子认为,好学不仅本身是一种好的品德,而且它还有助于进德,如仁、知、信、直、勇、刚等六德,若不以“好学”辅之,就有愚、荡、贼、绞、乱、狂等六种弊病(《论语·阳货》),故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孔子从不自许为仁或圣,但常自许为“好学”者,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如,“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论语·述而》)再如“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等等。何为“好学”?孔子认为,“好学”主要表现于:(一)安贫乐道。孔子经常鼓励和教导学生们要好学上进,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但可惜的是,他不幸短命而死(《论语·雍也》)。而颜回之“好学”,好到什么程度呢?根据记载,颜子一生虽然过着“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人不堪其忧”的贫困生活,但是他仍然“不改其乐”,孜孜不倦地学习(《论语·雍也》),这种“贫而乐”的精神既为孔子所称道,也为后世学者所崇敬。(二)学有恒心。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此所谓功夸一篑也。学习贵在坚持,不可“中道而废”(《论语·子路》)。(三)不耻下问。也就是要向比自己地位低或水平低的人学习,即曾子所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曾子所说“吾友”,是指颜渊。颜渊以好学而著称,而颜子之好学也表现在他的谦虚上。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论语·述而》)学习他人的长处,这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四)实事求是。在学问问题上,孔子反对虚伪和骄傲,他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必须实事求是,唯其如此,才可能真正学到知识。这种诚实的态度,是好学的重要表现之一。(五)尊重客观。孔子认为,做学问最忌主观武断与固执,所以,“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其中,“毋意”即不要从私意出发,“毋必”即不要绝对肯定,“毋固”即是要固执拘泥,“毋我”即不要唯我独是。概而言之,孔子所反对的四个方面,都是一种不尊重客观的主观主义表现形式,与孔子的“好学”之道是相违背的。

第五,在学习方法上,孔子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学问之道,主要有:(一)“学而时习之”。学习,包括学与习两方面,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所谓“时习”,也就是时时温习和复习之意,如曾子所说的“三省”之一即“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亦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孔子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要掌握知识就必须反复地学习所学的知识,所谓“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就是指通过对所学知识的不断温习,形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人们就有可能获得一种新的知识。(二)博学多闻。孔子认为:“君子博学于文。”(《论语·雍也》)所谓“文”,主要是指当时儒家的“六艺”,“博学于文”,也就是一种通才教育。但是,“文”毕竟只是知识的一种形态即书面知识,孔子认为,人的知识的增广,除了博学于文之外,还当“多闻”“多见”,“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又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忧;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为政》)这些都是强调从社会实践生活中获得知识。(三)学与思并重。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不能脱离思考,脱离了思考,就不能消化所学的知识,而思考也离不开学习,离开了学习,思考就易于流为空想。学是基础,思是提高,只学而不思,知识就不能系统化,就会如一盘散沙,不能一以贯之,这样对于主体而言就会产生一种迷罔感和混乱感,换言之,知识就始终是一种外在于主体的存在,所以,学离不开思,思是知识得以系统化和实现主体内化的唯一途径,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不思如何可能“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如何可能“告往知来”(《论语·学而》)?如何可能“举一反三”(《论语·为政》)?但是,只思而不学,也有为无米之炊之弊,如空中楼阁,如海市蜃楼,终究是靠不住的。所以,思想性必须以学术性为前提,没有学术性,最好的思想都只是空想,都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有鉴于此,孔子更为重视“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四)见贤思齐。孔子所指的“学”既包括客观的知识之学,也包括道德方面的“君子”之学。对于不同知识的学习,孔子认为应有不同的方法。而“君子”之学,主要是一种修养之学,而修养的主要方式是“见贤思齐”,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论语·里仁》)好的榜样与坏的典型,都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参照系,也是学习的途径之一。孔子的这种内省之道为其后学所继承与发展,如曾子就提出了“吾日三省吾身”,孟子则提出“反求诸己”,程朱强调“居敬”功夫,王守仁的心学更是把“从自己心上体认”作为“致知”的主要途径。

总之,孔子的“教育之道”作为孔子仁学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以培养“君子”为主要目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十分有价值和意义的思想,并值得今天的教育予以借鉴。至于孔子在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创新,更是现代教育学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值得我们去重新整理和诠释。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孔子的“教育之道”有着重德主义或轻智主义的思想倾向,这既不利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与现代意义的全面教育理念相距甚远,这也是我们在继承孔子的“教育之道”时所应注意的重要方面之一。

上一页  [1] [2] [3] [4] [5] [6]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教育之道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人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孔子伦理思想
    礼记8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5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论语》全文3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