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孔子伦理思想

系,“盖仁者,体也;义者,用也。知义之为用而不为外焉者,可与语道矣。”(《程氏遗书》卷四)朱熹亦认为义不只是外在的,而且也是发自于内心的伦理规范,“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孟子集注》),义不只是外在的原则,同时还要用心来制约衡量,看其是否合宜。

恕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道德规范。在孔子看来,人们可以终身奉行的信条便是“恕”道了,因此,当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并进而解释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孔子还要求人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即自己想要自立,也要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事事通达,也要帮助别人事事通达的更高境界。恕,就是一种推己及人、人己统一的道德境界。“恕”不仅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同时也包含着“宽恕”、“容人”的意思,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长》)。关于如何做到“恕”的具体运用,曾子曾讲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大学》)。
“恕”多与“忠”连用,即“忠恕”一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里仁》),曾子解释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在曾子看来,忠恕便是孔子思想修养的核心。《中庸》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可见忠恕是一种精神境界,它离儒家所追求的“道”已不远了,忠恕是求道的方法,它的原则就是以己度人,忠恕的目的是推己及人,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感情的沟通。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一切善都是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的,只要坚信自己所拥有的善,就能把它发挥出来,发挥自身善的办法就是行“恕”。在孟子看来忠与恕都是精神修养的方法。
北宋的二程兄弟认为:“忠恕犹曰中庸,不可偏举”(《二程集·粹言·论道》),而二者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者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同时,忠恕还是自身品德修养的方法,“故君子之治人,治其不及人者使及人而已。将欲治人,必先治己,故以忠恕自治”(《二程集·经说·论语说》卷六)。朱熹认为:“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论语集注》),清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进而补充提出说“忠恕既尽,己私及克”(《日知录·忠恕》)。
而说回来,“恕”反映着古代思想家力求人与人之间实现平等的美好愿望,具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优秀品格。但是,在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观为指导的封建剥削社会尤其是统治阶级里面,“恕”这种高尚的道德准则也不过是古代思想家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

让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让并不是一味地相让,什么都相让,而是在功、名、权、利上先人后己,而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论语》里面有孔子给学生们讲的一件事,说:“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孟之反从不夸耀自己,败退时,他在后面掩护全军,到邻近城门的时候却说不敢落在后面,是自己的马跑不快,以此教育弟子在荣誉面前要推让。孔子强调说:“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则怨益亡”,如果将成绩推给他人,过错推给自己,那么人民就不会相争,怨恨就会消失。孔子主张面对职权之争时,应礼让贤能,他盛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用让来对待权职,便是要谦让贤能。孔子推荐弟子漆雕开去做官,而漆雕开回答说:“吾斯之未能信”,对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认为漆雕开在世人所追崇的权职上能够做到谦让(《公冶长》)。孔子认为世人崇尚追求名利,好胜、夸功、为名利而相互怨恨且贪心,即所谓“克、伐、怨、欲”,有这四点便均不符合让的原则。原宪曾问孔子说,没有这四点缺陷就可以算做仁人了吧?孔子说:“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以让的态度治理国家,国家便会在群力下解决国政的问题。子路在表述自己治理国家的抱负时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对这一席话“哂之”,他对曾皙解释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先进》),是说子路抢先发言,一点都不谦让,如何礼让贤能,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这样是不可能解决他所说的那种内忧外患的国政问题的,所以我才对此不以为然。将让用于外交之中,那么外交事情也会变的顺利得多。子禽问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是请求别人告之,还是别人主动告之?)”子贡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大致不同于别人的调查方法吧)?”(《学而》)
“让”还要求人们“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社会风尚中如果能够多做到此,即“则民兴让”(《礼记·坊记》),那这个国家便大有希望了。而对于充满了权职之争、人人为己思想的封建社会上层统治阶级来说,做到“让”这一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历朝的亲情相轧、兄弟相残、弑君杀父甚至让世间最可贵的亲情在“不让”前也显得如此单薄脆弱。幸而广大的劳众们秉承了“让”这一优秀品德,让孔先师的这一观点得以传承延续。

恭是儒家的伦理学范畴。恭,是指庄重肃穆的处世态度。孔子将恭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并且也让自己做到这一点。子贡在回答子禽时便说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孔子说“恭则不侮”(《论语·阳货》),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别人,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当然,“恭”也需要有一个原则与尺度,那就是“礼”,“恭而无礼则劳”(《泰伯》)。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恭”是人生而具有的优秀品质,提出“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由于后世之人多把“恭”与“敬”放在一起论述,或是将两字通用,这里对“恭”就不多做论述了,可以参考下面的“敬”。

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敬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对方而又谦虚的道德准则,是指自我抑制的道德能力。
孔子认为敬是礼的核心。“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一个人做官不能宽宏大量,行礼没有恭敬的态度,丧礼中没有哀痛之情,这种样子真么能看得下去,由此可见孔子对敬这一礼节的重视。但孔子反对将敬变成繁杂的礼节,认为“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雍也》)孔子在教育学生中也相当重视对敬的强调,认为敬可以磨练一个人过于率直的性格,因此当子路问他该如何成为“君子”时,孔子就说“修己以敬”(《宪问》)。而对于仕途之人,孔子也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敬事而信”(《学而》)。
孟子不仅认为敬是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认为尊重他人是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品格,尤其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尊敬,“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孟子·万章下》),不管你的社会地位是怎样的,都应该做到对别人恭敬,才能被称为“贵贵”与“尊贤”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孔子伦理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人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8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礼记5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论语》全文3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