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孔子伦理思想

伊尹的行为,称赞武王有至德。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但没有后世的忠君思想,反而赞成推翻残暴的君主。后人将“君为臣纲”的始作俑者强指为孔子是毫无道理的。
其实,忠君只是忠的特殊政治涵义,是利国、利公、利他意义的转化,将利国、利公、利他的对象限定为国君一个人,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界定为与国君一人的关系。在历史上忠君是与爱国联系在一起的,国君是国家的代表,忠君就是爱国。

孝的本意为祭祀,《论语》“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诗经》“以孝以享”、金文“虞司寇白吹作宝壶,用享用孝”都是祭祀的意思。以后引申为孝顺,《左传》“父慈子孝”、《诗经》“君子有孝子”、《论语》“弟子入则孝”都是孝顺的意思,孝也就成为道德规范。
孝是奴隶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因为奴隶社会是宗法社会,实行以亲亲为原则的家族和政治体制。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嫡长子继承王位为大宗,其他儿子是小宗,被分封到各地为诸侯;诸侯嫡长子继位为诸侯,是诸侯国的大宗,其他儿子封为大夫,是诸侯国的小宗。在这种制度下,君臣关系既是政治关系也是一种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关系,两种关系是统一的。为了维护这种关系,“孝”就成了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既是家庭道德也是社会道德。所以“孝”字在西周的文献中大量使用,《尚书·尧典》称赞虞舜为“以孝烝烝”,同书《康诰》指斥“不孝不友”为“元恶大憝”,《诗经》中“孝”字凡十七见,“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下武》),“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既醉》),“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楚茨》),“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閟宫》)。孝是法则,孝顺之人可以辅佐天子,是君子的榜样;孝心不竭,神将永远赐福于你的后代,赏赐大福,赏赐万寿无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诗经》中的十七个孝字,六见于《小雅》,六见于《大雅》,三见于《周颂》,二见于《鲁颂》,无一见于国风,由此可见,孝主要还是统治阶级所热衷的伦理道德。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已经土崩瓦解,孝也失去了作为奴隶社会最高政治规范的意义,而只剩下社会道德规范的意义,所以孔子讲的主要是社会道德规范意义上的孝。
《论语》记载,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曾分别向孔子问孝,孔子作了不同的回答。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
此章中,孔子为孝确立了必须遵循的原则,那就是不论生养死葬还是死后的祭祀都必须严格执行礼的规定,不能违背礼法。礼的形式是仪式,礼的本质是规范和法度,奉事父母合乎规范和法度就是孝,不合乎规范和法度就是不孝。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父母要你去做违背规范和法度的事情就不能去做,因为违背了规范和法度就是不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父母有不对的地方就要委婉地劝阻,自己的意见没有被听从,也要恭敬地不去冒犯,虽然内心忧愁也不要心存怨恨。后人片面解释无违就是不论父母的意见正确与否子女必须一律遵从,倡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甚至提倡“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将愚孝的罪名加在孔子的头上,其实这对孔子真是天大的冤枉。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为政》)
这是孔子四次回答问孝中最为简洁的一次。文字虽然简洁,但包含的内容却最为广泛。怎样做才能算作孝呢?只让父母为自己的疾病担心就是孝,言外之意就是除疾病之外没有任何可以让父母担心的地方。实际上,父母担心子女的绝非只有疾病一项,父母最为担心的恐怕还是子女的行事做人,特别是像孟武伯这样执政的贵族。孔子之所以只提出疾病一项,就是因为疾病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古代是人类自身所无法避免的,但是人的行为是自己完全可以掌握的,只要自己的行为处处、事事合乎礼法,父母就不会担心。要做到孝,就必须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社会规范和法度,孝不仅是家庭伦理还是社会伦理。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
这一章,孔子提出了敬的问题。子女孝顺父母不能仅仅满足于能够供养,如果不心存敬爱,那与养狗养马有什么区别呢?“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阳货》),孝敬出自血缘亲情,“哀哀父母,生我朐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必须心存孝敬,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敬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回答子夏关于孝的提问时谈到了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
对于色难,历来有两说,一是汉代包咸的“谓承顺父母颜色乃为难也”,一为汉代郑玄的“和颜悦色是为难也”,今人杨伯峻先生以为包咸之说应为“侍色为难”,采用郑玄之说,我赞同杨伯峻先生的说法。事奉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实际上,这章可以和答子游问孝联系起来理解。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好吃好喝的,年长的先用,这不能称作孝,只有和颜悦色地事奉父母才能叫做孝。侍奉父母要做到一时一事和颜悦色是很容易的,但要做到时时事事都和颜悦色是很难的。人生活在社会上,难免有不顺心的时候,难免会将不顺心的表情写在脸上,难免不被父母读出来,所以孔子才说色难,只有对父母心存爱敬才能不论在何种情况下保持和颜悦色。
《论语》中有一章孔子谈到了孝与政治的关系: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为政》)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虽然没有做官,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了社会风气也是参与了政治。而身在政界的官员更应该带头行孝,发挥表率作用。季康子问如何使人民尽心竭力,孔子告诉他“孝慈则忠”,统治者孝敬父母慈爱幼小,人民自然就会尽心竭力。
孔子谈孝的语言虽然不多,但对如何行孝却谈的非常具体,非常全面,行孝必须合乎礼法,必须心存敬爱,必须和颜悦色,行事做人必须不让父母担忧,通过自己的孝行影响社会,改善社会风气。在孔子的影响下,弟子曾参将孝提高到“仁之本”的高度,汉代以来,历代王朝也都以孝治天下,应该说孝和睦了家庭,安定了社会,对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
忠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其既属伦理范畴,也属政治范畴。
在先秦时期,忠多归为伦理范畴。在伦理上,忠是指真诚待人,诚实负责和竭心尽力的态度,是“尽己”“为人”的由内向外的道德情操和高尚行为,同时也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正常交往所必须遵从的行为准则。《论语·学而》中“为人谋而不忠乎?”,强调要“与人忠”(《子路》),对人要“忠告”(《颜渊》)“忠诲”(《宪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孔子伦理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人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8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礼记5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论语》全文3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