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孔子伦理思想

守也。”在这里礼是使忠、仁、义这样一些内在道德准则都得以表现的外部手段,而信则是使这些内在准则能够保持的外部规范。“敬事而信”(《学而》)指一种做事认真谨慎而有信用的态度,“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大学》),则是指一种普遍遵循的行为原则。《论语·学而》里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信在这里被当作交友的基本原则,到了汉代,“与国人交,止于信”,这种原则在《大学》中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普通的人与人的社会交往中,事实上,信这种原则也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是说如果君王不失信于民,那么百姓也不会不尽自己的本分。在这里,信被置于政治范畴之中,信是巩固统治、稳定社会、使百姓尽心的关键。荀子在评及春秋五霸夺取霸主的原因时说“信立而霸”,即是说君主在内政及外交上恪守“信”的原则便能获取霸主的地位。反之,若“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矣”,统治者没有道德规范来约束,百姓不遵守法律制度,朝廷施政不遵循道义,工匠做活不信守行业标准,官员做事违背义理,百姓做事违背法律标线,那么这样的国家还能够存活而不灭亡,真实太侥幸了。由此可见信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孟子首次将“信”归入五种人伦关系准则之中,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中,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属于家庭内部的伦理关系准则;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则属于社会关系的伦理关系准则。而君臣有义系君与臣个体之间的政治交往关系。惟独朋友有信是没有特定对象、面向大众进行社会交往的伦理关系准则。另外,孟子还说:“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在这段论述中,孟子不仅将道德人格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把属于“天爵”的信伦理推上了最高道德规范的高度。汉代董仲舒跟进一步将“信”合入了孟子所提出的“四德”之中而并称为“五常”,使其在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步。

义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繁体“義”字由“我”与表善祥之意的“羊”组成,其字深含人性本善之意,这正说明了“义”乃与生俱有的德行。义的根本含义是指符合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礼记》有云:“夫义者所以济志也,诸德之发也”,《左传》则说:“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但凡做任何事情,都要分清是非善恶,晓明利害关系,不以私利为出发点,就是行义。行为端正,处处公道,不做私弊,就是义行。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卫灵公》),这表明在孔子看来,义不仅是理想人格即君子所应该具有的重要品质,同时也是人生所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除了在人格上的表现外,义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它对“勇”的影响,“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义在这里左右着勇的善恶,“勇”这种品质只有符合“义”的行为准则是才是善的,否则只会给社会带来混乱。再比如它对国家统治者行为准则的影响,“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作为国家的统治者,只有当他的行为符合“义”的标准时,百姓才会臣服于他。义作为社会伦理规范主要反映在君臣关系之中,“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微子》),义是君子的人生追求,它是人对精神境界的一种重视,但同时人也离不开物质利益,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孔子主张取“义”而舍“利”,也就是《论语》中所经常出现的“见利思义”(《宪问》)、“义然后取”(《宪问》)、“见得思义”(《季氏》)的含义。
孟子将“义”的概念做了进一步发展,他认为“义”与“仁”一样,是人内在具有的道德本性,它是人本心所具有的善性之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告子上》),义的含义就是要人区别应当和不应当有的行为,区分善和恶,从而帮助和指导人们做善事。“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在这里孟子将义做为了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人生追求。“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通常“言必信,行必果”是人们所赞赏的品质,而当两者与义发生冲突时,则要完全听命于义了。将“义”与“仁”提升到同一高度,是孟子在义概念的发展上所做的一大贡献。他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下》),仁就像人们所住的房子,义则如同人们所走的道路,都是人生所不能缺少的。他还说:“仁义?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告子下》),仁义作为人的本性,作为基本的伦理规范,它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琐事当中,惟独从小事做起,才能实现“义”,因此“义”便成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我善养浩然之气。……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孟子·公孙丑上》),如果对儒家所讲的大“道”能够有明确的认识,并努力去实行仁义,即“集义”,那么通过长期的“集义”就能培养出一种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反观,对“集义”有损害的便是对“利”的追求,“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多不餍。”(《孟子·梁惠王上》)如果不讲义而只追求利就会造成不知满足的争夺场面,这对人自己是有损害的。
荀子则认为具有“义”是人优越于其他事物的本质。“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正是由于有了“义”的规范,人才能组成社会,且分工不同却能统一,因此才能控制其他的事物。荀子认为义是外在于人性的行为原则,是社会安定的手段,常常将它与“礼”连用,“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荀子·不苟》)“义”在人际交往中还有众多表现,“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事下谓之君。”(《荀子·正论》)另外在“义”与“利”的关系上,荀子的观点也与孔孟两为先师有所不同,荀子认为“利”是不可避免且消失的,但前提是“以义制利”(《荀子·正论》)
后世董仲舒认为“仁”与“义”事实上是人们对人、对己的两种对象的态度,“仁者爱人,义者正己。”“爱在人,谓之仁,义在我,谓之义。仁主人?,义为我也。故曰仁者人也,义者我也。”(《春秋繁露·仁义法》) 北宋张载认为“义”就是克己所得的善性,即以义理战胜一己的私欲,“义者,克己也”,“集,犹言积善也”(《经学理窟》)。二程兄弟以体用来解释仁与义之间的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孔子伦理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人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8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礼记5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论语》全文3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