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K >> kong >> 孔子 >> 正文

 

孔子伦理思想

》),对工作要“行之以忠”(《颜渊》),对朋友要“忠焉,能勿诲乎”(《宪问》)。这里所说的忠,都包含着诚恳老实、真心真意、积极为人的意思。孔子对“忠”的具体含义并未作多的阐发,曾子将其释之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同时,“忠”反映在处理君臣关系上,则具体化为“忠君”。在《论语·八佾》里面,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这里主要仍是伦理问题,但此时已经包含了政治的成分在里面。
孔子所提倡的“忠君”并非岳飞那种“精忠报国”的“愚忠”,孔子的忠,作为对臣民的规范是相对的,他的“事君尽礼”,“臣事君以忠”,是以“君使臣以礼”为条件的,否则臣便应当“勿欺也,而犯之”,意即表明自己的政见,纠正、阻止君主的错误,甚至推翻他。其后孟子就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当君使臣不以礼的时候,臣事君就不必忠,可以藐视之,如同对待国人即普通百姓,亦可视为寇仇,随时准备推翻他的统治,或者杀了他,而这样并非“弑君”,而只是“弑一夫”。
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国”事实上是“家”的扩展体,而子对父的孝便被推衍成为君对臣的忠,从《论语》到《孝经》,“孝”的观念政治化而成为“忠”的观念的合法性基础。正是由于其对加强统治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秦汉建立了中央统治集权制度以后,“忠孝”便成为了整个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为与《孝经》相对应,后儒补撰了《忠经》。《忠经》题“后汉南郡太守马融撰”,据朱一新考证,《忠经》应为唐代马融所撰,并非后汉马融。它概括了汉唐时代的“忠”的思想。“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就是“一其心”,一种志向、一种心思,就是专心为一个主子效劳。
汉唐时代的统治者包括儒家学人将忠君地位摆在了孝亲之上,对“忠”的释意与孔子的观点相背离。在《忠经》中提出了“奉君忘身,殉国忘家”以及“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的说法。强调“君权神授”,“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君有绝对权力控制着臣民的生、杀、予、夺。后世的封建王朝里面,忠臣殉国似乎成为了普遍公式,臣受命任官,便是承受了浩荡皇恩,由此,即便是皇帝昏庸无道,做忠臣的也要竭力维护早已腐朽的政权,甚至以身殉国,报效皇恩。而此时这些所谓“忠”事实上已成为了一种“桀犬吠尧”的做法,早已偏离了先秦儒家“从道不从君”的原则。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孝”字拆开看,上为老,下为子,上一代跟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其义为养亲、事亲、敬亲和尊亲,主张以敬重、顺从作为子女对待父母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孔子认为,“孝”即是养亲,“敬”是人性有别于动物的标志,“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从人类社会的进步来说,继承父母各方面的经验,并加以创新、发展,在孔子看来是更为重要的,所以他赞扬“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他解释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善继人之志”,是他对周武王在政治上继承其父文王之志,推翻殷纣暴政的赞赏和评价;“善述人之事”,是他对周公承袭其父文王、兄武王的“政绩”,制订《周礼》的赞赏和评价,这都表明孔子言孝以推进社会政治发展的基本观点。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孝就是要人们在“继志”、“述事”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前人的斗争经验,推动社会进步。
《论语》中虽然多次提到“孝”,但“孝”具体该如何来定义?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了其具体行为,因人而异地回答了他的学生对此的提问。宰我曾对“三年之丧”提出疑问,认为三年之丧导致礼坏乐崩。孔子反问他,在父母之丧三年内,“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在先秦,“父母之丧,既殡,食粥,粗衰。既葬,疏食,水饮,受之以布”,“无食稻、衣锦之理”。)而宰我回答:“安”,孔子说:“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阳货》),这就是说,君子三年之丧的“礼”是出于其“情”的一种真实流露,孔子认为“孝”只要做到让自己安心,就可以了。
“孝”便要摸清父母的喜好,熟悉父母的生活习惯。《论语·为政》有云:“子夏问孝,孔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色难者,谓顺承父母颜色乃为难。”“孔子谕子夏,服劳,先食。女谓此为孝乎?未孝也。顺承父母颜色,乃为孝。”这是说,有活便做,有食物先拿给父母吃,这都还算不上孝。孝是顺承父母的颜色,这是对父母情感的一种尊重。那么,当自己跟父母的意见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呢?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最终是“不违”。事实上,《论语》中对“孝”的强调,一直是从情感意义上进行说教。孝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籍,而非物质的满足。“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孝”是承父母的欢心,同时落到一个“敬”字上面。
到了秦朝以后,“孝”便成为德之大本,“孝”被作为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人们遵守。《吕氏春秋·孝行览》说:“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纪也”,“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孝经》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到宋明理学时,“孝”更发展成为统治阶级所极力提倡的“夫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共同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工具。儒家认为,“孝”既是个人修养的出发点,更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前提。它既可以巩固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也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因而,“孝”既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最重要范畴之一,也是沉淀于我国民族心理之中的、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重要意识形态之一。

信是儒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与仁、义、礼、智并称为“五常”或“五德”。“信”字拆开来即为人言,是指人要言行如一,诚实无欺。其文化含义为:诚实,真实;守信,讲信用;信任,相信;自信,有信心。作为人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做人的伦理规范原则,“信”在儒学精神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语·为政》里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是说做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么任何事也做不成。在这里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信是人所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品质。信也是儒家学者进行道德修养以完善人格,提高自身境界时所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在《论语·阳货》里,“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如果在自己的言行中以恭、宽、信、敏、惠为原则,那么就可以达到仁这样的最高精神境界了。在《国语·周语上》有“礼所以观忠、仁、义也,……信所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孔子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孔子伦理思想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约公元前1122-
    鲁国国王周公被孔子盛赞 开国始祖却一
    殚精竭虑的周公
    孔圣人也有老师 周公:一位不该被遗忘
    周公解梦的周公指的是谁
    知畏天命
    孔子思想大本大源考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是保守还是进取
    还原爱民而不忠君的孔子
    “孔子热”面面观
    试论孔子真精神之复兴
    “五·四”批孔献疑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中国古代镜像
    张汝伦 ·〖《论语》对于现代教育的意
    仁学的构建
    略谈孔子的乐道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一个章子怡胜过
    由姓名记录的历史——史上最牛家谱曝
    历代对孔子的评价
    为人之道
    祭孔的由来与演变
    孔子后裔人数超过200万 外籍后裔首次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全文1
    《论语》全文2
    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
    孔子行年表
    礼记4
    乐爱国 ·〖孔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
    礼记7
    孔子哲学思想
    孔子政治思想
    礼记13
    礼记12
    礼记11
    礼记10
    陈 来 ·〖浅谈儒家文化的人文精神〗
    礼记8
    孔子的学术情怀与早期儒学的形成
    礼学的功能
    礼记9
    “力图还原真实的孔子” ——台湾学者
    礼记5
    孔子、老子消费观比较
    《论语》全文3
    “论语学”研究
    中庸之道
    教育之道
    为政之道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
    君子之道
    孔子的十种形象
    礼记6
    孔子的教育思想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
    孔子其人
    孔子简介
    孔子生平年表
    回到“子思”去——儒家道统论的检讨
    孔子晚年的养生之道
    孔子哲理名言
    孔子箴言名句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简介
    《周礼》3
    孔子名言录
    《周礼》2
    孔子生平
    孔子:儒学的开创者
    孔子小传
    海外孔子学院概况
    全球“汉语热”期待孔子学院可持续发
    孔子生平
    论语1
    论语2
    论语3
    『四书五经』之《大学》
    中庸
    思想家——孔子
    “仁”是孔子思想核心新证
    《周礼》1
    《周礼》4
    《周礼》5
    《周礼》6
    《周礼》7
    礼记1
    礼记2
    礼记3
    孔子经济思想
    孔子 教育思想
    孔子史学思想
    孔子文艺思想
    孔子身世
    孔子年谱
    世界文化遗产——孔府 孔庙 孔林
    子贡与孔子
    蔡元培 ·〖孔子之精神生活〗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孔子被导演绑架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孔子对公孙龙的“支持”──失弓得弓
    专家评说孔子其人其书:"野合而生孔子
    探析孔子之“心”
    孔子中庸之道研究与改革、发展、稳定
    孔子的人才思想
    孔子真的会武功吗
    错怪孔子许多年
    论语新译及解读
    孔子生平简介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