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75分)注:括号内的为江西卷试题答案。
1.B(B) 2.A 3.A(C) 4.A(C) 5.D(B) 6. C 7. C 8.A 9.D 10. B(C) 11.C(A)
12.D(D) 13.B(C)14.C(B) 15.C 16.D 17.B(C) 18.A 19.A 20.D(D) 21.C
22.A 23. D 24. A 25.B(C,答案有误,应为A。) 26.C(C) 27.B 28.B 29.D 30.B
二、材料解析题:(共34分)
31.原因是武则天推行了有积极作用的政策:
轻徭薄赋,反对奢侈浪费、滥用民力;(1分)奖励农桑,发展生产;(2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反对派;(2分)大开科举,破格选拔人才;(2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打击士族腐朽势力,反映新兴庶族地主利益。(3分)
32.属殖民地性质。(3分)
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2分)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3分)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2分)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2分)
33.背景:革命高潮已过去,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正常秩序。(3分)
主张:由资产阶级独占统治、实行法治、稳定局势、立法明智。(4分)
评价:①基本肯定:符合历史客观发展需要;由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是革命的任务;稳定有利于生产力发展。(5分)
②基本否定:否定了雅各宾派的民主精神;资产阶级独占统治体现了它的局限性;排斥人民群众,破坏了平等原则。(5分)评分说明:如果既肯定又否定而且言之有据,也可给分。评价部分总分不得超过5分。(江西)①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统一。(1分)统一的旗帜已落到普鲁士手中。(2分)在当时统一只能靠武力实现。(2分)因此俾斯麦的话是对的。(2分)
②原来反对俾斯麦的人是从“法律和道德原则”出发的,但是都主张由普鲁士统一德意志。(3分)俾斯麦打败了实现统一的最大障碍奥地利,满足了他们的意愿。(2分)
三、问答题:(共41分)
34.变化:南宋后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明清时期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4分)
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及纺织技术改进;种植玉米、甘薯成本低、产量高;棉布物美价廉,深受欢迎。国内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中外交流促进纺织技术进步和玉米、甘薯的引进。官府提倡,推广种植。(7分)
影响:民众生活有所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经济发展,最终导致江南一批工商业城镇的兴盛。(4分)(江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变革,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政,反对苛政,为当时诸家学派之一。(4分)
秦灭六国,以法为教,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儒家学派为统治者不容,秦始皇焚书坑儒。(4分)
西汉武帝改变无为政策,推行大一统,董仲舒为适应政治需要,改造儒家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7分)
35.方针政策:
(1)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经济建设。(2分)
(2)经济方面,坚持了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提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中的各种关系。(3分)
(3)政治方面,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分)
(4)科学文化方面,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编制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2分)
意义:是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3分)
36.原因:德意志帝国继承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一战战败,受到战胜国制裁,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魏玛政府软弱无力;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统治。(6分)
表现:取缔纳粹党以外所有政党;希特勒集大权于一身;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严密控制文化教育;撕毁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退出国联。(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