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高 三 历 史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选项中,体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变化的是 ①“相地而衰征” ②“令民为什伍”

③“为田开阡陌封疆” ④“民年五十,免役收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自汉代以来,中心针对地方分权所采取的措施有

= 1 \* GB3 ①打击诸侯势力 = 2 \* GB3 ②加强监督 = 3 \* GB3 ③分割地方权力 = 4 \* GB3 ④削弱相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交往频繁,下列史实与之不相符的是

A.铁器、丝绸以及养蚕缫丝技术西传 B.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计数法传到南亚 D.大量的丝帛锦绣品不断西运

4.观察图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开发( )

程度最高的地区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图2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心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唐代中心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

6.隋唐的市场较前代发达,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政府取消了对“市”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盛

C.金融机构和服务领先于欧洲地中海地区

D.繁华的夜市是唐前期中原城市的一大特点

7.古代中心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其中在今东北地区设立了

= 1 \* GB3 ①翰海督都府 = 2 \* GB3 ②辽阳行省 = 3 \* GB3 ③奴儿干都司 = 4 \* GB3 ④吉林将军

A.① = 2 \* GB3 ② = 3 \* GB3 ③ B.①②④ C. = 2 \* GB3 ② = 3 \* GB3 ③④ D. = 1 \* GB3 ① = 3 \* GB3 ③ = 4 \* GB3 ④

8.元朝时,“西域之士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上述历史现象揭示了元朝

①新的民族出现 ②中原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

③各民族交往密切 ④疆域辽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9.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 A.相关政策的提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雇佣关系的出现

1,3,5

10.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11.对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熟悉,正确的是 ①政府严格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②遏制了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阻碍了新的经济因素的成长 ④导致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12.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包括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②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③民族的融合与中外交流的频繁 ④中心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数量上有所发展,以下对中国影响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造成货币和资源的大量流失 B.农业商品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C.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促进新的生产方式逐步传播

14.对洋务运动的熟悉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传统的观念发生着改变 B.推动清王朝的中兴是其根本目的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强 D.权力结构及政府机构发生了改变

15.下列历史文献中,顺应了近代化发展趋势的有

①《海国图志》 ②《天朝田亩制度》③《资政新篇》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同一背景下出现的政治运动,他们未能走到一起共同拯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维新派脱离群众 B.义和团的“灭洋”具有盲目排外性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追求的最终目标存在本质的不同

17.民国初年有这样的记载:“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章豁然。”与该段文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18.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C.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使其中国化 D.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19.民主革命时期反帝斗争以国内战争形式表现出来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20.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史实,按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时期纲领

③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④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②④③

21.下列对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国共两党特点和合作方式所决定 B.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积极抗战

C.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D.两战场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抗战任务

22.1946年初,“美国计划将中共以一种类似西欧共产党所占的地位,纳入一个实际的政治和军事范围之内,敌对的两党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这段材料反映出美国的本质意图是

A.组建平等协商的联合政府 B.支持蒋介石积极发动内战

C.调解国共冲突,避免内战 D.要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23.在新中国的经济恢复时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1949年制定《共同纲领》

C.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C.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胜利

2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八大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两次重要会议,以下对其相似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都是在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召开的

B.都正确分析和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

C.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D.都指导革命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6.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

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

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C.农业互助使粮产量大大提高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观察图3,以下对黑奴贸易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为美洲开发提供大量劳动力

C.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廉价商品

D.给非洲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8.“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则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

A.郑和下西洋 B.新航路的开辟

C.“海上马车夫”的活动 D.英国的殖民活动

29.图4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重要成就,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B.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C.牛顿力学体系的诞生

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30.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这实际表明

A.革命前后的英国无本质变化 B.革命后国王失去了所有权力

C.革命后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 D.革命前后国王至上的地位未变

31.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生的背景不包括 A.统一市场的形成 B.启蒙思想的传播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殖民统治的阻碍

32.《人权宣言》颁布的重要意义在于 A.是人类历史上首部资本主义宪法 B.为美国的1787年宪法提供了蓝本

C.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D.体现了否定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

1,3,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小题,共计52分。

33.(8分)有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是总结了汉以来选士制度的弊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较为先进、开明的考试取士制度。

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影响。(8分)

34.(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于康熙元年完成的《明夷待访录》认为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动。支持他的是暴力,推翻他的也只有暴力”。

(1)依据材料一、二,完成下列表格(9分)

黄宗羲

卢梭

主张的相同点

其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对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有人这样评说“孙中山是中国的伏尔泰,是大东亚地区的杰弗逊”。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这一历史转变中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和实践活动。

(5分)

3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物之极珍贵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细而至于酱油之佳者亦名洋酱油,颜料之鲜艳者亦呼洋红洋绿。……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时期“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的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 ——《新编中国通史•晚清社会风貌》

材料三 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动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新学堂则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经济成长历程》(岳麓版必修Ⅱ):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3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

36.(15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民国初年轻重工业发展状况(单位:千元)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

分类

轻工业

重工业

1913年

60000

30000

1919年

150000

4000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4分)

文本框:  材料二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1949年手工劳动是当时中国工业的主角,现代工业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由于工业落后,旧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工具还是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设备极其缺乏。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表(引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材料四 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中争夺的一个制高点。到2005年,中国的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中位居前列。2006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649亿元,跃居世界第三位,比2002年增长1.56倍,占GDP的比重达到4.61%。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已经改变了中国工业化的面貌。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现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及影响。(6分)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1—5DACCB 6—10CCBBD 11—15BDBCA 16—20DCCCB 21—25CDBCD

1,3,5

26—30DCBBC 31—32AD

第Ⅱ卷:(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2分。

33.(8分)影响: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来源,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参加了政权;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心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8分)(或答出: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34.(14分)(1)

黄宗羲

卢梭

主张的相同点

都反对专制制度(1分)

其思想产生的历史原因

专制制度阻碍社会进步;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为迅速;(4分)

对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

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2分)

法国的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预备。

(2分)

(2)主张: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若答出三民主义,只给1分) 实践活动: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3分)

35.(15分)(1)特点:西化、商业化和平等化。(3分)

(2)原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鸦片战争后社会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晚清政策的调整;民主进步人士的推动;人们观念的变化。(12分)

36.(15分)(1)状况: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其中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4分)

(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增强国防力量,维护国家独立;学习苏联模式。(3分)

(3)新特点: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信息化产业比重加大。(2分)影响: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发展现代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能力。(4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