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卷 >> 正文

 

[组图]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查询历高三上试卷的详细结果
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25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l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08年初,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大雪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情形密切相关的是

ABCD

2.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熟悉,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3.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明朝的“三司”与汉代的“三公” ①都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 ②行政级别相同 ③权力大小不同 ④都直接听命于皇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日之将夕,悲风骤至”,这是龚自珍针对何时的国情发出的感慨?

A鸦片战争前夕 B 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辛亥革命前夕

6. 《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7.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提到的“政治改革运动”是指(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

8.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指出:“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反对( )

A夺取地主土地 B收买地主土地 C土地国有政策 D国家核定地价

9.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要害,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争和白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10.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要害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力挽狂澜”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八七会议 B工农武装割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11.“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抗击外来侵略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推翻国民政府

12.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13.1965年,中心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治理、团结一致;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③民主治理、民主监督;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17.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时,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上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

时间

主要事迹

评价

20世纪20年代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20世纪30年代

民族危亡的要害时期扭转了时局

20世纪40年代

争取实现国家的民主与和平

20世纪50年代

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

A①②④③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18.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兴奋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

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

19.下图是1993年“汪辜会谈”的历史照片。下列对这次会谈相关史实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为两岸的交流建立了正常化的渠道 B会谈以“九二共识”为前提

C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由此被打破 D推动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的局面相成

20.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这一状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改变。1972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迎来了前来访问的尼克松总统,这次访问的直接结果就是

A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B《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

C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八一七公报》的发表

二、非选择题:(共5题,满分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皇  帝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工  部
刑  部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四:人民民主专政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评述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2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3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发展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2分)

(4)材料四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请在空白初填上适当的内容。和材料一、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哪些重要特征?(5分)

22.(12分)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灾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南京静海寺 图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三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非凡提出“现代性”(moD.ernity)和“传统”(trA.D.ition)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3分)

(2)材料二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4)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1分)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住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固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布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

——林肯总统的l 8 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 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 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美国法吏》

材料三 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取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战的途径。

一一杜鲁门195 0年1月5日关于台湾的声明

材料四 对朝鲜的攻击已无可怀疑地说明,共产党已不限于使用颠覆手段征服独立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部队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及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

——杜鲁门关于武装侵略朝鲜和台湾的声明

材料五 美国方面熟悉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民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惟一合法政府。

一一l 9 7 9年1月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

什么?(1分)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幺原则? (2分)

(3)材料三、四中,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其背景足什么? (1分)

(4)材料五中,美国对台湾问题作了怎样的承诺?(1分)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3分)

25.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国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单,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1分)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3分)

(3)概括材料三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指出这一思想和材料一的联系。(2分)

(4)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3分)

(5)根据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相关史实,简述材料一孔子政治主张的积极意义。(3分)

高三年级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1

22

23

24

25

2009届高三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D

C

A

C

C

A

C

C

C

D

C

A

D

16

17

18

19

20

B

B

B

C

C

二、非选择题:

21(1)三省六部相互监督和牵制,提高了政府的新政效率,进一步削弱宰相权力,加强了皇权;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心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3分)

(3)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心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趋势:皇权逐渐加强(2分)

(4)(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特征: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人民把握权力;实行民族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的原则。(5分)

22.(1)地位:图一: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图二: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三: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3分)

(2)“界碑”含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胜利”含义: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1分)

(3)表现: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等。(4分)

(4)问题: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分)

意义: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基础。(2分)

23. (1)目标:维护美国的统一。(1分)“感情纽带”: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统一的民族。(1分)

(2)原则:联邦宪法至上和国家统一的原则。(2分)

(3)变化:材料三中表示对台湾没有野心,不想在台湾获取特权和建立军事基地,不使美国卷入国共战争;材料四表明美国要入侵台湾以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开干涉中国内政。(4分)背景:朝鲜战争的爆发 (1分)

(4)承诺: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影响:确立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原则基础。(2分)

24.(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分)

(2)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2分)

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1分)

(3)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2分)

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2分)

(4)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1分)

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1分)

启示:注重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1分)

25.(1)主张:为政以德(或德政、以德治民、反对任意刑杀、反对暴政)。(1分)

(2)主要原因:暴政。(1分)表现:严刑峻法;赋税沉重;思想专制(坑儒)。(任答两点得2分)

(3)治国思想:存百姓(以人为本,或以民为本)。(1分)

联系:是对孔子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或仁的思想)的继续和发展。(1分)

(4)政绩: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相对和谐(或民族联系和团结加强)。(任答三点得3分)

(5)意义: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在今天仍然有积极意义。(任答三点得3分)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试卷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组图]历史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三文科历史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考前模拟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
    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试题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高三第一次月考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二)
    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三4 月历史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五月强化练习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三 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三中国古代史单元检测题(先秦、秦汉…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
    历史专业班考前测试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人民版必修3)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四…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三历史上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题(3)
    高三历史三轮复习测试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练试题
    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一
    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二)
    普通高校 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一次统测
    广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后冲刺90题
    高三历史起点调研测试
    高考北京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四川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Ⅰ卷(历史部分)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II卷(历史部分)
    2010年高考历史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评估调研
    高三历史第二次周练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过关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分析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指导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新教材评估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考山东文科综合测试卷(历史部分)
    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含典型…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海南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说明(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8月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
    高考全国Ⅰ文综(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全国普通高考历史单科广东卷解析卷
    普通高校招生统考(四川卷)文科综合…
    高三文综历史教学质量检测题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二)
    高三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模拟测试(一)
    高三文科历史适应性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测试试卷
    历史专业班专题复习测试卷
    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三历史第四章检测试题
    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统一检测
    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考试
    高三年级2月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标准测试试卷(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二…
    广东历史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
    高三历史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二)
    高三历史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广东卷…
    各地模拟试题选择题精选100题——中国…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六…
    高考历史综合能力测试卷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考试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三…
    高三历史复习易错题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短暂…
    高三历史第一次周练题
    高三历史复习练习
    高三历史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五…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三历史世界史测试卷十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考试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高三历史上册期末统一考试
    2010年高考重庆文综测试卷(历史部分…
    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高三历史统一练习题(二)
    高考文综(天津卷)
    高考文综北京卷(含答案)
    高考四川文综试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含部分答案)
    高考全国文综测试卷II(含答案)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第一…
    宁夏2010年普通高招考试文综考试说明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
    50年前的历史高考试题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北京安徽两地2000年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高考文综 (山东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全国高三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
    上海高考历史试题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卷
    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试卷解析
    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解析
    普通高中历史毕业考试
    春季高考历史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